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五章货币体系演示文稿1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lMonetarySystem)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经济交往中完成国际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含(1)汇率制度(2)国际储备资产的安排。(3)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4)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结算的原则。其中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理想的货币制度应是能极大地降低国际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二、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1、建立汇率机制。2、提供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手段。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活动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协调监督机构4、协调各国经济政策。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类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时期。1816-20世纪3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至今。一、国际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Parity)来决定。最早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是英国,1816年英国颁布了《铸币条例》,首先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铸造金币通。其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至1880年西方主要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本位币:指一国货币制度所规定的标准货币。(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1、各国储备货币都是黄金,黄金为最终结算手段。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收支自动调节。4、该体系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的体系。国际金本位制实际是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制度。(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1、金币本位制以黄金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又称“金铸币本位制”,这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金币本位制将黄金铸币作为法定本位币,而银币则退居辅币地位。金币本位制的特点:(1)法定货币含金量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2)自由铸造(3)自由兑换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2、金块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准备,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的特点:(1)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金块为发行准备),法定其含金量。1816年,英格兰银行确定每盎司黄金合3英镑11先令9便士(纯度91.667%(2)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也不流通金币。(3)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4)可有条件兑换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将本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联接。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1)发行、流通银行券法定其含金量。(2)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3)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4)与一个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价。(二)国际金本位制的优缺点优点:1、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2、汇率稳定(以铸币平价为基准,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有利于成本、收益核算,在当时为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起过积极作用。3.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4、国际金本位制有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缺陷:1.黄金增长速度低于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2、金本位制度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1929—1933年间,金本位制彻底瓦解了。维持金本位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存在了:1、金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2、自由兑换黄金。3、黄金自由输出入。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建立的历史背景(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权威机构,即IMF。2、确立美元与黄金并列的国际储备体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3、实行可调节盯住汇率。即建立以美元为中心固定汇率制度。汇率相对稳定。各会员国货币盯住美元,汇率不能超过黄金平价的±1%。属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度5、建立普通贷款规则,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弥补国际逆差。6、取消外汇管制。(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1、国际储备随国际贸易增长而不断增加,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把美元作为各国的储备货币。2、稳定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双挂钩、固定汇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3、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IMF的协调、监督及其规则的约束力,IMF对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资金融通。4、汇率波动受到受到严格约束,汇率相对稳定。(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1、美元享有特殊地位。2、储备货币单一。3、汇率制度缺乏弹性。4、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使会员国付出了经济代价。(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年)。稳定黄金价格。2、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年)。美元贬值,与黄金脱钩。3、第三次美元危机(1973年)。美元信用进一步下降,美元贬值10%,每盎司为42.22美元。西方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体系完全崩溃。三、牙买加体系(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动荡混乱,美元国际地位不断下降,汇率剧烈波动,全球性国际收支严重,各国积极寻求货币改革的新方案.1976年1月8日,IMF在金斯敦召开会议,签订了牙买加协定.(二)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1、增加成员国在IMF中的基金份额由292亿SDRS增至390亿SDRS。各自的份额有所改变,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份额由5%提高到10%,主要西方国家除原西德、日本外,其他西方国家的份额均有所下降。增加基金份额的目的:提高清偿能力。2、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化可实行固定汇率,也可实行浮动汇率。3、规定SDRS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后来并没做到。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帮助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由占成员国的100%增加到145%。5、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条款,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即黄金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三)牙买加体系的特点1、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打破了布雷顿森林系僵化的汇率制度。2、实行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但其地位下降。3、用综合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体现了多样化。(汇率、利率、贷款等。)(四)牙买加体系的弊端1、汇率极不稳定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助长投机。2、储备货币过于分散,各自货币内在的不稳定,对发展中国际不利。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4、牙买加体系不具备约束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第三节欧洲货币体系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1971—1978年)联合浮动欧共体于1969年着手建立“货币联盟”。1970年负责此项工作的专门委员会向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负责此事的是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故此报告又称“魏尔纳报告”。该报告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实现规划了一个10年过渡期。1971—1973年目标:第一,缩小成员国汇率的波动幅度。第二,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干预汇市,稳定汇率。第三,加强货币、经济政策的协调。1974—1976年目标:第一,充实“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率。第二,共同体内部资本流动逐步自由化。1977—1978年目标:第一,建成统一大市场。第二,汇率趋于完全稳定。第三,着手规划统一货币。第四,货币储备基金向欧洲中央银行过渡1972年初,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才着手推行货币联盟措施,实行了成员国汇率的联合浮动。联合浮动的实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第二阶段(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欧共体首脑于1978年12月5日在布鲁塞尔就法国总统德斯坦的新建议达成一致,决定于1979年1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后因西德与法国在农产品贸易补偿额上发生争执,推迟到1979年3月正式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欧洲货币单位(ECU)(2)稳定的汇率体系成员国的货币之间都确定有中心汇率和汇率波动的上下限(±2.25%)。(3)建立欧洲货币共同基金成员国缴纳各自黄金外汇储备的20%作为共同基金的资金来源,并以此作为发行ECU的准备。基金的作用:干预汇市,稳定汇率。四、欧洲货币体系建立的有三个关键的协议:(1)《单一欧洲法案》1985年12月,欧洲理事会卢森堡会议通过。该法案规定于1992年实现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2)《欧共体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该报告也称为德洛尔报告(德洛尔为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1989年6月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批准了此报告。德洛尔报告继承了70年代“魏尔纳报告”的基本框架。德洛尔报告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主要是加强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使成员国货币全部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第二阶段: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第三阶段:发行统一货币,实施向单一货币政策的转变。(3)《欧洲联盟条约》又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核心内容:●1993年11月1日建立欧洲联盟。●1998年7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起实行单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防务政策。五、欧元启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欧元启动对欧盟国家经济的影响1、欧盟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将增加。2、单一货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3、大大降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易成本。4、降低中央银行干预汇市的成本,可减少外汇储备。5、可提高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6、促进欧洲的改革,加快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欧元启动对欧盟国家经济的影响1、欧元启动对欧元区大国经济的影响德国:1999年GDP增长率为1.2%(1998年为1%),2000年为3%。2000年德国经济增长加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欧元启动使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步伐加快,确保了德国对欧元区诸国的出口。☆欧元持续一年多的低迷,刺激了德国对欧元区以外的出口。☆欧元的启动,推动了德国在欧元区各国乃至整个欧盟的投资☆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2、欧元启动对欧元区小国经济的影响荷兰:1996年荷兰GDP增长率为2.6%,1999年为3.7%,1999年经济增长加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在欧元启动前夕的1998年及启动后的1999年,荷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等资产重组的形式),经济增强了活力,据此可充分利用由于欧元推进而深入发展的统一大市场。☆欧元区内部贸易及对欧元区外国家贸易的推动。得益于欧元一年多的低迷☆荷兰国内需求旺盛,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3、欧元启动对企业购并的影响欧元启动推动了欧元区大公司的购并,购并的领域不仅在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中进行,而且在电信、航空、能源化工等许多领域引发了购并浪潮。这一切证明欧元推动了欧元区的资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使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1999年全球公司并购总数超过5000起,比1998年增加了50%,其中3/4的并购发生在欧洲。☆非金融业的并购兼并的特点:⑴既有国内企业间的兼并,更有跨国兼并。国内兼并如:▽1999年8月法国的家乐福集团兼并普罗莫代斯集团。盟内跨国兼并如:▽英美烟草公司(总部在欧洲)收购荷兰乐福门。▽1999年4月,意大利电信公司与德国电信公司合并,宣布成立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电信公司。跨洲兼并如:▽德国的奔驰-戴姆勒兼并美国的克莱斯勒。▽法国的雷诺汽车收购日产汽车。⑵兼并中强强联合现象颇为突出。在上面的兼并案例中可以看出。⑶同业兼并为多,跨行业兼并虽有却少。☆银行业的并购银行业的并购主要在欧元区内进行,也有不少跨越欧元区界限,实现欧盟范围内的并购,甚至少部分扩至欧盟乃至欧洲之外。4、欧元启动推动了欧洲证券市场一体化在欧元启动后的半年时间里,8家证券交易所(伦敦、
本文标题:第五章货币体系演示文稿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0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