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64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系)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测量》实训报告班级:测量35班姓名:齐嘉强学号:11040233519指导老师:杨小平实训地点:杨职院南校区完成时间:2013年5月17日一、实习概述:1、实习地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实习时间:2013年5月4日---2013年5月17日(共计14天)3、指导老师:工程测量杨老师4、小组人员:测量35班第一小组全体成员(康元强、李晓鹏、杨田立、齐嘉强、方昌发、冉景涛)5、任务来源: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使同学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工程测量学的各项内容,更熟练的掌握工程测量的各项工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有工程测量杨老师组织进行此次实习。6、实习项目:①:四等水准测量②:大地四边形三角边网外业观测③:1:1000数字化竣工图测绘④:综合曲线中桩放样⑤:线路中边桩及高程放样⑥:基线测设⑦:基础放样及垂直度检测⑧:杆位放样⑨:放样基坑及筑物基础⑩: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准断面设计及土方量计算二、工程测量学概述: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中具体几何实体测量和抽象几何实体测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工程与工业建设、城市建设与国土资源开发、水陆交通与环境工程的减灾救灾等事业中,进行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与分析预报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以及与之有关的信息管理与使用。工程测量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由于服务对象众多,所以它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按照服务对象来划分,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矿山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铁路、公路、管线、电力线架设等线路工程测量等。按照工程建设中的顺序和相应作业的性质,可将工程测量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1、勘测设计阶段的工作2、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3、工程竣工后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随着传统的测绘技术走向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不断加强,新技术、新理论的引进和应用不断深入,因此可以看到,工程测量学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向一体化、实时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测量仪器向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反方向发展;工程测量产品向多样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三、实习目的:本次工程测量实习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集中性的实践教学,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和深化,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加强同学们外业操作能力。在实习中培养同学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使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快的提高。四、实习内容:1、四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指的是测定各点间高差的作业。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照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1)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①水准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下表中的限差要求进行: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三等6≤501DS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L12n43DS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3DS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L20n6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②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不应超过20″;2)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0.2″,三等不应超过0.5″;3)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③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4.1.4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将点位选在质地坚硬、密实、稳固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2)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应按本规范附录D执行;3)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它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④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三等1DS100360.31.01.53DS752.03.0四等3DS1005100.23.05.0注:1)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2)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3)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⑤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它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⑥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LnM41=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mm);Δ——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度(km);n——测段数。2)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中相应等级的规定;LWWNM1=式中M——高差全中误差(mm);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3)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4)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2)使用仪器:本次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索佳电子水准仪,还有因瓦钢尺一对,尺垫一个,三脚架一副,记录表,铅笔橡皮等。(3)路线布设:从杨职院南校区南门已知点出发,顺着神农路一直向东,到达常青路后向北转变,到达渭惠路,然后顺着渭惠路向西,到达西农路,最后转到南门口已知点。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全长两公里多,其中包括两个待定点。(4)观测程序:观测过程中每站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观测①在已知点上立尺,顺着路线前进方向走40-50米,选择合适的地点安置仪器并整平,先测定仪器与尺子间的距离,前尺向前走同样的距离,放尺垫并立尺。②照准后尺按观测键,仪器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数据,将其计入记录表中相应的位置③照准前尺,进行同样的操作。④最后照准后尺,观测并记录。(5)注意事项:①观测的过程中记录员应在每次读数完成后都进行计算,并保证每项数据都符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②观测前30分钟应先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得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应用遮阳伞遮蔽仪器。③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侧围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④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为偶数,由往测转向反侧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平仪器。在水准路线上每一测段仪器测站安排成偶数,可以消减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2、大地四边形三角边网外业观测(1)使用仪器:中纬全站仪一台,三脚架,棱镜杆一副,测钎,记录表等。(2)布网形式:cadb(3)技术要求:①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7)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②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及以上1″级仪器16962″级仪器3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3)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4)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③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二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差,不应大于规范表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④测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⑤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⑥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⑦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3、1:1000数字化竣工图测绘工程建设进入竣工运
本文标题:64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2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