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tzb第一章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2020/2/51经济法学经济法学主讲人:唐正彬2020/2/5经济法学2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2020/2/5经济法学3学习经济法的意义内容方法•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案例)•二.怎样学习经济法•三.学习内容:•四.建议使用教材:2020/2/5经济法学4建议使用教材•基本教科书:•杨紫烜:《经济法》(第四版)•其他参考书:•1.王保树《经济法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杨紫烜《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3.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漆多俊《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江合宁《经济法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20/2/5经济法学5主要参考书目•1.史际春《经济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肖江平《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3.邱本:《经济法原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5.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中国检察•出版社•6.金泽良雄[日]《经济法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7.丹宗昭信、厚谷襄尔[日]《现代经济法入门》群众出版社•8.理查德.A.波斯纳[美]《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2/5经济法学6适用对象授课时数–[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含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法律新闻等方向)•[授课时数]:总授课时数:64课时,每周4课时2020/2/5经济法学7[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熟悉我国现行基本的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了解国内外经济法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法纠纷和经济案例的技巧;培养法律思维、交流和表达的能力。2020/2/5经济法学8序言•一、法与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和领域内所发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法是由经济关系所构成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工具。2020/2/5经济法学9二、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历史发展•(一)诸法合体的综合调整模式•(二)民商法调整模式•(三)行政法调整模式•(四)经济法、民商法和行政法综合调整模式•两大法系: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2020/2/5经济法学10三、社会整体本位论•世界是整体的世界,人类活动是以整体为中心。它实现的是社会整体价值,维护的是社会整体利益,追求人类的解放。2020/2/5经济法学11•加里·贝克尔《经济学---研究人类行为整体的科学》•整体本位论:认为世界是整体的世界,人类活动是以整体为中心。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社会整体价值。•经济法应以社会整体本位论为自己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2020/2/5经济法学12四、个体本位论•最初建立在宗教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个人实体存在与灵魂所具有的终极本源之中•推理性个体本位思想-------卢梭、洛克•非理性个体本位思想-------叔本华、伯格森等•在法律上形成了以维护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法律制度。2020/2/5经济法学13四、推动经济法发展的几种理论思想•1分配学说理论—摩莱里、德萨米•2历史学派理论---古斯塔夫·施穆勒、胡果和萨维尼•3凯恩斯理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4法律经济分析理论-----美国的罗伯特。考特和波斯纳成本效益分析2020/2/5经济法学14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初步掌握经济法的内涵及外延。•[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2020/2/5经济法学15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概念的由来•(一)经济法概念的历史考察•1.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2.泰·德萨米经济法概念的使用•3.蒲鲁东的“经济法”观念2020/2/5经济法学16二经济法概念的诸学说•(一)国外经济法的主要学说•1反垄断说•认为经济法是以反垄断为中心内容的法。(代表人物:(日)丹宗昭信)•2国家干预说•代表人物:[德]阿米克.雅克曼《经济法》:经济法是政府当局干预(统治)经济活动的法律框架。法国学者德让的观点。•3协调说•代表人物:(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是为了以“国家之手”代替“无形之手”以满足各种经济性的即社会协调性的要求而制定的法。2020/2/5经济法学17•4纵横统一说•代表人物:[苏]B.B拉普捷夫•5社会法学说•[德]托尼斯:公法是把国家对私人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法。社会法则是把私人和特殊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法,而经济法属于社会法的性质。2020/2/5经济法学18(二)经济法概念的中国学说(90年代)•⒈经济协调关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杨紫烜)•⒉需要干预经济法说:认为经济法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李昌麒)2020/2/5经济法学193.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总体。(刘文华)•4.国家调节经济关系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漆多俊)2020/2/5经济法学20(三)经济法概念的定义•1.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认为经济法说明了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只是国家在组织,管理,协调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而非所有的经济关系。•(2)指出了经济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及其经济管理机关。2020/2/5经济法学21•⑷说明了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主要是:组织、管理、协调•⑸明确了经济法的目的和使命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持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运行。•⑹指明经济法是众多经济法规群的总体。•总之,它反应了当代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既强调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协调和适度干预,又尊重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2020/2/5经济法学22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研究调整对象的意义•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调整由国家管理协调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经济关系(三层含义):•1.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2.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利益关系•3.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2020/2/5经济法学23(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定的经济关系----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1.市场监管关系2.宏观经济调控关系3.涉外经济关系2020/2/5经济法学24(三)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市场失灵——源于西方的公共福利理论。该理论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它假定,市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最有效的配置资源,但在市场的实际运作中,这些理想的条件往往不可能达到,因此,需要政府管制来克服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形式:•1.垄断2.外部效应3.公共物品的缺位•4.信息偏在(不对称)2020/2/5经济法学25(四)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一方面,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本作用,但其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甚至有时失灵。•如:缺乏完全竞争;(缺乏竞争动力、过度竞争、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垄断、信息不对称或虚假信息等)•产生外部效果;(诸如环境污染)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如失业、严重的贫富差别)•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如危机)。2020/2/5经济法学26•另一方面,高度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靠市场个体的行为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自动平衡。•因为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主体利益独立性形成的负面影响•市场功能的缺陷和市场体系不完善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即使通过完善民商法规则亦不能根本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秩序和宏观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调节。2020/2/5经济法学27第三节经济法的本质与特征•一、经济法的本质•(一)经济法本质的讨论范围•1.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2.经济法—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法•(二)经济法本质特征•1.经济性•2.社会本位性•3.国家适度干预性•4.综合性2020/2/5经济法学28二、经济法的特征•(一)经济法特征的方法分析•(二)经济法特征的具体内容•1.综合性•2.经济政策性•3.技术性•4.调整方法的多样性•5.强制性(公正性)2020/2/5经济法学29课堂讨论•1、论经济法的调整方法(西南政法200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2、论国家运用经济法干预社会经济关系的正当性(西南政法200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2020/2/5经济法学30[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范围)?•2.为什么说“经济法是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法”?•3.试评析现代中国经济法的诸学说。•4.试述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本文标题:tzb第一章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3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