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教学要求: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2、学习作者遭遇困蹇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作家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南宋爱国词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任中书舍人、尚书礼部员外郎、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职。张孝祥“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屡上奏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由于力主北伐,张孝祥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今传《于湖居士文集》40卷,其中收词4卷。又有《宋六十名家词》本《于湖词》3卷。张孝祥作品简介张孝祥的文章对于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坚决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精神。谢尧仁称赞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张于湖先生集序》)文诗他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黄州》:“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词张孝祥的词现存220余首,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其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汤衡《张紫微雅词序》)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关于词牌词皆依调而作,词调又称词牌,其调名本是曲调的曲名。曲名一般用来概括这个曲调的音乐内容,如《临江仙》乃言仙事,《女冠子》大多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等等。唐宋人选用词调,多数不拘于调名本意,可以较为自由地应歌或抒情。但是,他们往往非常重视词(曲)调的声情,注重因情择调,使曲调与词情融合无间。清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调不下数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声情始合。”就指出了词调选择的重要作用。大体而言,婉约词人常选用《蝶恋花》、《诉衷情》、《雨霖铃》之类宛转抽绎、哀怨低徊之调,而豪放词人则多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渔家傲》之类音韵洪畅、激越奔放之调。【念奴娇】词牌名。其调高亢。唐天宝歌妓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娇”之名盖本于此。【念奴娇】,后世又称《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任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七月到任。次年六月,遭谗降职北归,途经湖南洞庭湖(词中的“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时近中秋的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写作背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赏析词的上片写湖上美景,景中寓情。。“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三句点明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是词中壮丽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两句,以虚带实,含而不露,似合而实起,引出下片。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意转激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以“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表经年”的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这对谗害自己的政敌,无疑是一有力回击。在结构上,它又与上片“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应。“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承上,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安如泰山。不仅如此,词人还由此而产生出一段浪漫主义的幻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词中传神之笔,它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识见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煞尾,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束全篇,更觉神余言外。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在水月无尽的“永恒”面前,作者流露出无限的惆怅;而在这怅惘之中,又夹杂着某种憧憬、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轻微叹息,流泻着的是一片如梦似幻、哀怨迷惘的意绪。它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是痴情而纯真的,却又夹杂着“涉世未深”的稚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这首诗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积聚着自《诗经》和《楚辞》以来无数善感的骚人墨客所深深地感知着的人生的、政治的、历史的“沉重感”。但是同时却又表现出了很深的“孤独性”——茫茫的宇宙似乎是与诗人“对立”着的,因此他觉得“孤立无援”而只能独自怆然泪下。苏轼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徜徉在清风明月的怀抱之中而感到无所不适的快乐,这种融通了人与宇宙界限的意识观念,标志着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一部分士人,在思想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种自我解脱、自我超化的“途径”,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张孝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思考与练习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感染力很强。其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恰当的比喻。二是奇特的想象。三是豪放的风格。请在词中分别找出相应的例子。
本文标题: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3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