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39章胰岛素及口服降
第39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INSULINANDORALHYPOGLYCEMICAGENTS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糖尿病眼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下肢动脉硬化肢端坏疽感染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透露,2008年全国14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另有15.5%的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据此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可能超过9000万,糖尿病前期状态者则更多(部分人将在10年内转化为糖尿病患者)。仅靠空腹血糖值进行筛查,不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44%男性和50%女性患者将会被漏诊。此次参与调查的所有受试者都经过了OGTT试验筛查,调查所显示的患病率远远超出了以往的估计。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胰岛β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多在幼年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血中存在针对自身胰岛素、胰岛细胞的抗体。病人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为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病因:遗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肥胖药物治疗方法:控制饮食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第一节胰岛素来源:由胰岛β细胞分泌为51个AA的小分子蛋白质有A、B链,由二硫键以共价键相连药用胰岛素多由猪、牛胰岛提取65年我国首先合成牛胰岛素通过DNA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B链第3位的丙氨酸替换成苏氨酸获得人胰岛素InsulinChemistry药理作用调节血糖参与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钾离子转运药理作用1.糖代谢增加血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来源而降低血糖。1)促进组织对糖的转运与摄取2)加速糖元合成,抑制分解3)加速糖的氧化和酵解4)抑制糖元异生5)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药理作用2、脂肪代谢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胰岛素缺乏,糖代谢障碍,能量供应不足,大量脂肪酸氧化提供能量而产生大量酮体,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使酮体生成减少,可纠正酮症酸中毒。药理作用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转运促进蛋白质合成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药理作用4、钾离子转运激活细胞膜Na+,K+—ATP酶,促进K+内流,增加细胞内K+浓度,降低血K+水平。靶组织:肝、肌肉、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2个α亚单位2个β亚单位跨膜糖蛋白作用机制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α亚基结合,引起β亚基的自身磷酸化,激活β亚基上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导致细胞内某些蛋白的磷酸化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例如:葡萄糖载体蛋白被磷酸化,向胞膜暴露区移动,加速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体内过程: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s.c吸收快,t1/29-10min,作用持续数小时。被肝、肾中的代谢酶破坏。为延长时间,用珠蛋白、精蛋白与之结合,再加入微量锌使制剂稳定。s.c或im,形成沉淀,缓慢溶解吸收。中效、长效。临床应用:1、治疗各型糖尿病①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幼年发病,胰岛素是唯一药物。②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效果不佳者。③发生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昏迷者。④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和手术者。⑤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人手术前准备。临床应用:2、促进K+进入细胞内胰岛素与葡萄糖合用可促进K+进入细胞内。1)防治心肌梗死时的严重心律失常胰岛素、葡萄糖与氯化钾三者同用,使K+进入细胞内,促进细胞膜极化状态的恢复。2)烧伤引起的血钾过高胰岛素、葡萄糖合用,可纠正血钾过高。临床应用:3、其他胰岛素、ATP和辅酶A组成能量合剂,作为心肌炎、肾炎、肝硬化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原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运动过量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惊厥、休克、昏迷(血糖40mg%),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或致死。处理轻症:摄食、饮糖水。重症:静注50%葡萄糖解救。不良反应—2、过敏反应异体蛋白,可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IgE。牛胰岛素发生率较高。表现:注射部位瘙痒、肿胀和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轻者:抗组胺药治疗重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3、胰岛素抵抗应用超过常用量的胰岛素,降糖效果不佳,需加大剂量。(1)急性抵抗需增加剂量达数百单位甚至数千单位。原因:①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血液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②酮症酸中毒时,大量脂肪酸和酮体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③pH降低,减少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不良反应—3、胰岛素抵抗(2)慢性抵抗每日需用200单位以上者。原因:①机体产生胰岛素抗体,胰岛素与抗体结合,不能发挥作用。②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或亲和力下降,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③体内抗胰岛素物质增多。赖氨酸脯氨酸胰岛素InsulinLysineProline通过重组DNA技术,将人胰岛素β链中28位脯氨酸与29位赖氨酸位置调换,形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同胰岛素。速效,比内源性人胰岛素起效更快,控制餐后血糖效好。赖脯注射液(优泌乐),美国礼来公司生产,胰岛素泵,接近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使用方便,作用缓慢、弱,适于轻型、中型糖尿病。一、磺酰脲类(sutfonylureas)二、双胍类(Diguanides)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四、胰岛素增敏药五、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一、磺酰脲类第一代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已少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宁,Tolbutamide,D860)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第二代药物:效能与第一代相似,不良反应较少格列本脲(优降糖,G1ibenclamide)最常用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G1ipizide)格列齐特(达美康,G1iclazipe)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正常人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均有效。⑴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机制:胰岛β细胞上有磺酰脲受体D+R→DR→阻滞KATP通道,阻止K+外流→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触发胞吐,↑胰岛素释放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⑵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⑶增加胰岛素受体密度,增强外源性胰岛素作用。2、抗利尿作用氯磺丙脲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可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临床应用1、糖尿病①经控制饮食无效的Ⅱ型糖尿病。②胰岛功能尚存者,磺酰脲类与胰岛素合用,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③对胰岛素抵抗者。2、尿崩症:氯磺丙脲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胃酸分泌增加、恶心、腹痛等,合用抗酸药。2、肝损害:黄疽、转氨酶升高,氯磺丙脲多见,定期检查肝功能。3、偶见骨髓抑制:定期检查血象。不良反应:4.持久性低血糖反应停药后低血糖反应可持续几天,须反复静滴葡萄糖解救。药物过量所致,氯磺丙脲多见,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较易发生,新型磺酰脲类较少见。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对磺胺类过敏者,孕妇禁用。药物相互作用①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合用,可使游离型增多,作用加强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松、双香豆素类、甲氨蝶呤等。②与氯霉素、保泰松等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可使半衰期延长,导致低血糖。二、双胍类常用药物:二甲双胍(甲福明,Metformine)苯乙双胍(降糖灵,Phenformine)药理作用1)减少葡萄糖的吸收2)减少糖原异生3)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4)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5)减少胰高血糖素的释放6)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7)减少胰岛素抵抗临床应用使糖尿病人血糖明显降低。(1)经控制饮食无效的轻度Ⅱ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病例,用药后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有助于体重减轻。(2)用磺酰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磺酰脲类高。1、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2、乳酸性酸血症与药物增加糖的无氧酵解有关。二甲双胍较少发生。低血糖的发生较少。慢性心、肝、肾疾病者和孕妇禁用。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inhibitors)新型口服降血糖药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dibose)作用机制: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与糖类竞争a-葡萄糖苷酶,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生成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其吸收。临床应用降低餐后高血糖。1、经控制饮食无效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特别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2、用磺酰脲类治疗的Ⅱ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者。3、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波动大的I型患者。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四、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酮类化合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新型口服降血糖药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环格列酮(Ci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药理作用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降低靶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使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2.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药理作用3.防治Ⅱ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增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延缓蛋白尿的发生,使肾小球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作用机制肝、肌肉、脂肪细胞上存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该受体被药物激活时,可调节与胰岛素效应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转录,如葡萄糖的生成、转运、利用及脂肪代谢的调节。临床应用治疗Ⅱ型糖尿病,特别是产生了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用,也可与磺酰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合用。6~12周产生最大效应。不良反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有嗜睡、水肿、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症状等。五、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Repaglinide为苯甲酸类衍生物,化学结构与磺酰脲类不同,作用的受体也不同。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特点:快,15min起效,1h达峰值,T1/21h瑞格列奈Repaglinide用于Ⅱ型糖尿病,特别是餐后血糖高者。餐前15min服用,30min内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对磺酰脲类过敏者可用。低血糖反应较磺酰脲类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暂时性视觉异常。第二节其他新型降血糖药依克那肽(exenatide)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葡萄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依克那肽是GLP-1类似物,可激动胰岛β细胞膜上GLP-1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胞内cAMP升高,细胞膜K+通道关闭,细胞去极化,诱发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胞内Ca2+增多,触发胰岛素合成和释放。依克那肽(exenatide)s.c,每天两次,早餐和晚餐前1h内用药。不得餐后使用。T1/22.4h。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可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TZDs合用。不能用于I型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与磺酰脲类合用时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应减少磺酰脲类剂量。与双胍类合用时很少有低血糖。普兰林肽(pramlintide)胰岛淀粉样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又称胰淀素(amylin),是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激素。进食后,胰淀素和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同时分泌。胰淀素的作用:(1)减慢胃排空,使葡萄糖吸收减慢。(2)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3)调节食欲,引起饱腹感。胰岛β细胞损伤时,胰岛素和胰淀素的分泌均减少。普兰林肽(pramlintide)是人工合成的胰淀素类似物,将胰淀素25位的丙氨酸、28位和29位的丝氨酸用脯氨酸代替,成为稳定的水溶性物质。皮下注射辅助治疗I型和Ⅱ型糖尿病。用于单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和磺
本文标题: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第39章胰岛素及口服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