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王安忆《长恨歌》课件1
——王安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分析。2.分析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理解《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2.理解《长恨歌》中“寻根文学”意识作者简介王安忆(1954年3月--),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本人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的许多作品以上海为背景,多以平凡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经历与情感。“理解”与“爱”是她的创作宗旨。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和虚构》、《长恨歌》、《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雄》等。“寻根文学”代表作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语《长恨歌》体现人间情怀,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长恨歌》的作者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抒写了一位40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长恨歌》主要内容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描述了一个女人的悲剧一生,女主人公王琦瑶一生都在不停的追寻,追寻她想要的爱情与生活,但现实环境的熏陶、“男性世界”的包围,和她自身性格与价值观的影响,使她求而不得,最终以悲剧收场。人物分析1.上海小姐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有着精致的家常的美。“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就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她既有为人处世的世故,也有爱恨交织的情意。王琦瑶一生都在追逐爱,可她的爱情从来没有来得刚刚好的时候,为了一个“情”字淹没的喧嚣世界。王琦瑶所邂逅的这四个男人组成了她全部的情感纠葛,如焰火般华丽而又短暂的凄苦人生是对王琦瑶的真实写照。2.李主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王琦瑶正值花样年华之时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人到中年的李主任。一位貌美如花,一位有权有势,这样的结合,似乎避免不了一场交易。可能这场交易本来就不公平,但王琦瑶的虚荣还是为她换来了所谓“夫妻恩义”的雕花木盒。李主任成了伴随她一生的错误。3.康明逊——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如果说“等”是王琦瑶悲剧的始源,那么便是康明逊将王琦瑶的长恨悲歌吟唱到了高潮。这段爱情就像被吓了诅咒,从开始就注定了无望。王琦瑶对他又是倾其所有,可事实证明康明逊的寡情与软弱,他承担不起这份责任。天下男儿皆薄幸,只有王琦瑶自己去承担这份债,未婚先孕生儿育女,独自吟唱长恨悲歌。4.程先生——错误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从故事的刚刚开始,程先生就发现了王琦瑶的美,并和她一起同悲喜。他或许是最有耐心的一个人,任凭王琦瑶做出怎样的选择,程先生都对她不离不弃,就在那个只谈吃的年代,对于挺着大肚子的王琦瑶,是程先生担当起了做父亲的责任,什么都没有追问。程先生是最适合王琦瑶的一个人,他可以给王琦瑶身份、爱情,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凡夫俗子,王琦瑶对他只有恩没有爱,或许只是因为程先生出现的时间不对。如果王琦瑶没有去片厂,没有成为三小姐,没有见识到成功、辉煌还有上流社会的繁华,或许王琦瑶就会和程先生在一起,过着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那么后面所有的故事都跟着颠覆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程先生自杀了,那种痛彻心扉的痛,整整迟来了二十年,此时,她的心彻底的死了。5.老克腊——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老克腊,他欣赏王琦瑶的风韵与优雅,是一个怀念过去却永远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男人。当王琦瑶拿出李主任给她的一盒金条,想换取老克腊照顾她的后半生时,他仓皇地逃走了,他害怕承担责任。王琦瑶这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似乎都以悲剧收尾。她每次都满怀激情的憧憬她的爱情,可结局却一次比一次凄惨。和李主任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贞洁,和康明逊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名誉,和老克腊在一起她搭上了她的金钱。总之,为了男人,她搭上了她全部的爱,最后还搭上了她的性命,却没有一个男人给他一次完完整整的爱情。王琦瑶的一生仿佛都在黑暗之中,似乎度过了马上就是黎明,无奈怎么挣扎也度不过。•充满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聪明而富有心机•软弱与坚强并存《长恨歌》的艺术特色1.叙述分明、线条流畅的叙事结构以王琦瑶一生中三个不同时期为蓝本,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她奇特的人生三部曲。2.意象抒情的叙事方式弄堂、白鸽、爱丽丝公寓3.散文化的语言描写4.自说自话的语言特色……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那暗里还像是藏着许多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船的。上海的几点几线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开。一铺便是几十年。上海的弄堂如:只有鸽子看见了。……繁衍至今,什么都尽收眼底。……这城市有多少无头案啊,嵌在两点钟和三点钟之间,嵌在这些裂缝般的深长里弄之间,永无出头之日。……这些哑证人都血红了双眼,多少沉底的冤情包含在它们心中。那鸽哨分明是哀号,只是因为天宇辽阔,听起来才不那么刺耳,还有一些悠扬。它们盘旋空中,从不远去,是在向这老城市致哀。——王琦瑶就这样“人不知鬼不觉”的死了,谁也不知道,只有翱翔在天空中无奈的鸽群知道。这里的鸽子意象起了烘托渲染的作用,使画面感更加悲怆和感伤。王安忆通过鸽子的眼睛传达出一种无奈,一种苍凉,悲剧色彩更加浓烈。如:……没有多少人知道它。它在马路的顶端上,似乎就要结束了,走进去却洞开一个天地。那里的窗帘总是低垂着,鸦雀无声。……我们不知道在那些低垂的窗慢后面,是一些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这城市的上空,就像是美丽的谣言,不怕不知道,只怕吓一跳。那都是女人的历险故事,爱情作舟筏的,她游到多远,“爱丽丝”就在多远。——爱丽丝公寓是不甘于平庸女人的“温室”。是有虚荣心的女人用闲置的青春和独守的孤独作为代价的“人间仙境”。爱丽丝公寓是王琦瑶圆梦的地方,也是她美梦破灭的地方。住在爱丽丝公寓的女人,表面上看非富即贵,这让许多女人羡慕嫉妒恨,但这一切都是虚假的,见不得人的。这种意象的抒情,透视出人性虚伪浮华后的寂寥与冷落。“流言总是带着阴沉之气。这阴沉气有时是东西厢房的薰衣草气味,有时是樟脑丸气味,还有时是肉砧板上的气味。它不是那种板烟和雪茄的气味,也不是六六粉和敌敌畏的气味。它不是那种阳刚凛冽的气味,而是带有些阴柔委婉的,是女人家的气味。是闺阁和厨房的混淆的气味,有点脂粉香,有点油烟味,还有点汗气的。流言还都有些云遮雾罩,影影绰绰,是哈了气的窗玻璃,也是蒙了灰尘的窗玻璃。——弄堂是流言传播会所,这个摸不着、闻不到的抽象东西在王安忆笔下变得流动鲜活起来。王安忆字里行间给读者营造出富于情绪化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不夜城如今到处写着‘夜’字,梧桐树影是夜色,候车的人满脸都是夜色,电车进场当当地敲着夜声,路上霓虹灯全是夜的眼。不过这城市再是夜,也有一些萌动挣扎的光,河的暗流似的。”——树影、人脸、霓虹灯写出了解放后上海的繁华,再美的“夜”,也有“一些萌动挣扎的光”“河的暗流似的”,这段描写一语双关,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益出,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心事也是无声无息的心事,被月光浸透了的,格外的醒目,又格外的含蓄,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那月亮西去,将明未明,最黑漆漆的一刻里,梦和心事都偃息了,晨曦亮起,便雁过无痕了。”——忧伤细腻的笔触缠绵细腻,使“心事”富有生命力,语言极富表现力,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融入作品所营造的唯美意境中。《长恨歌》的写作突破1.独特的视角:命运与城市“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是一个城市的故事。”在《长恨歌》中,作者通过王琦瑶的一生来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从历时性的时空来看,王琦瑶早年的辉煌、中年的落寞、晚年的二度青春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兴衰历程恰巧形成了巧妙同步。2.女性意识王安忆的创作一以贯之地表达着她的女性意识,女性本来就比男性要精神性一些,独立一些,自主一些,丰富一些。《长恨歌》也正体现着王安忆的这种女性意识,小说以女性为主人公,呈现一女数男的叙述模式,王安忆写王琦瑶,虽然经历坎坷,但她却有着不可熄灭的生命力与自主能力,是女性顽强的生命本能,使她在柔弱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坚强的心灵。3.“寻根文学”意识王安忆在《长恨歌》中也流露出了寻根的意识,怀旧的情怀,以及对“家”感伤。家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安身立命之所和灵魂的栖息地。然而,王安忆和张爱玲相比,却是一个“失根感”很重的人,她虽然是大半辈子都居住在上海,她的家庭是迁居到上海的外来户,他们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家族。可以说,这种“失根感”一直伴随着王安忆的创作历程,是她寻找种种可能的归宿的动力所在,所以促使她创作了《长恨歌》这部小说。从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意义上看,这部小说,王安忆借一个女人王琦瑶的一生表现出自己对这座城市过去的怀旧,对自己精神的寻根。讨论一:为何以“长恨”为题,恨谁?谁恨?•“长恨”两个字用在王琦瑶身上恰如其分,王琦瑶是一位兼着美丽与世俗,兼着精致与优雅,兼着自食其力与徘徊不定的女人,终其一生,她是寂寞的、惆怅的、无奈的、充满悲剧性的。纵使有些人有些事在她的生命中激起过波澜,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在她心中永远充满着“恨”,恨自己、恨别人、恨环境、恨时代,最后也落个含“恨”而死的下场。谢谢
本文标题:王安忆《长恨歌》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4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