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本章要点:1感知觉的定义;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分类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3感觉的规律性4社会知觉中的偏见5知觉的特征作业3怎样才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影响?第一节感觉一、感觉及其意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意义:感觉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开端;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心理学家赫伦、贝克斯顿、斯科特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图形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感觉剥夺实验装置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即感觉剥夺影响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或认识过程。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50%)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的现象。二、感觉的产生条件要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要有适宜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刺激要有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受器,并经由一定的分析器来完成各种分析器都是由反射弧前三个环节构成的:外周感受器是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转换器;神经通道把神经冲动传给皮层;皮层感觉中枢是感觉器官的终端部分,感觉即产生于此。不同感觉对应的感受器和适宜刺激从种族的起源来看,感觉的发展是有机体积极适应环境的结果。譬如:人眼只能对一定范围的电磁波发生反应,从生物适应的观点看是合理的。人类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对太阳散射在地面上的光相适应的结果。因为紫外线停滞在大气的臭氧层中,对有机体的定向不起作用;红外线是人体内的射线,可以由身体的一切组织(包括眼内壁)反射出来。而人眼如果对红外线有较高的感受力,那就会只看见眼睛内部,而看不见周围的各种事物,人类的一切活动将不可思议!南美洲的四眼鱼的眼睛是适应浅水生活的结构,上半部分有透镜状的水晶体,下半部分则是球状的。感觉在个体身上的发展,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工作要求不同,就要求有相应的感觉机能状况。如音乐家高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发达的味觉和嗅觉;盲人发达的触觉;内蒙古鄂温克族……第二节感觉的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P53)。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P53)。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呈何关系?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在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I)与原刺激量(I)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韦伯定律:K=△I/I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感觉类别绝对阈限视觉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触觉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温冷觉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二、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光的暗适应:感受性提高光的明适应:感受性降低重量气味温度三、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同时对比几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视觉的颜色对比背景→灰色环红色→浅青绿色橙黄色→青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颜色的互补律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引起的变化四、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即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视听联觉:对音乐有一定造诣的人听到一定的音乐会产生相应的视觉;色听联觉:听到某种声音(如某个音符)时就产生生动鲜明的彩色形象(兰菲尔德:C→红色;d→紫色);味色联觉:有的人看见黄色就会产生甜的感觉,有的人看见绿色就会产生酸的感觉;“甜蜜的声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听其声,如见其人”;“粉面含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冬夏衣服颜色的搭配…原因是什么?五、后像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随即消失,而是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的感觉现象电影、动画、霓虹灯都是感觉后像正后像:后像保持原刺激所具的品质负后像:后像性质与原刺激性质相反六、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它感觉器官的感受性造成的影响譬如:微痛刺激可以使视觉的感受性提高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的感受性而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的感受性在噪声听觉影响下,黄昏视觉的感受性降低到受刺激前20%在噪声听觉影响下,暗适应的眼睛对绿蓝色光的感受性增高,对红橙色光的感受性降低轻微的肌肉工作、凉水擦脸,可使黄昏视觉的感受性提高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七、不同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由其它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盲人的听觉和嗅觉可以达到“以耳代目”和“以嗅代目”的程度为什么?各种刺激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二节知觉一、概念与分类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对输入的客观事物的感觉信息的命名、解释过程。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区别:感觉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联系: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分类根据感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摸知觉空间和时间是物体存在的两种形式,运动又是一切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所以,根据知觉对象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和运动特性,又可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距离知觉判断距离的条件单眼线索遮挡(对象重叠):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物体,遮挡物体知觉为近些,被遮挡物体知觉为远些线条透视: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的知觉为近,小的知觉为远单眼线索之对象重叠单眼线索之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物体的清晰程度作为估计距离的一种信号受空气透明度的影响。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大,物体清晰,知觉时觉得近些。反之,由于天气阴暗,物体清晰度相对变小,知觉时就会觉得远些。明暗和阴影:明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和阴影中的物体显得远些。运动视差:头只要稍微一转动,物体与视野的关系就变了。这种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影像上物体关系的变化称为运动视差。视野中各物体运动速度的差异,是我们估计它们相对距离的重要标志。周围物体固定而观察者的头或身体移动时,由于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的物体的视角变化的差异(近物视角变化大,远物视角变化小),便引起相对运动的知觉:近物被知觉为向相反方向运动;最近的物体向后移动较快,较远的物体向后移动较慢,遥远的物体向观察者相同的运动方向移动。结构级差: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密度有层次变化时,也就提供了人知觉距离的线索。单眼线索之纹理梯度水晶体的调节:有睫状肌的紧张度引起的水晶体曲度的变化也构成距离知觉的一个线索。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水晶体比较扁平;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紧张,水晶体比较凸起。但这个调节只在10米的范围内起作用。双眼线索双眼视轴的辐合:在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视像落在中央窝这一视网膜上感受性最高的区域,才能获得清晰的视像。为了作到这一点,视轴必须完成一定的辐合运动:看近距离物体时,视轴趋于集中;看远距离物体时,视轴趋于分散。双眼视差:当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物体的每一点都落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像互相吻合。当注视一个立体物体时,由于两眼间距65㎜,两眼视像则不完全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形状知觉物体的形状是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感知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形状,眼睛观察物体时沿着对象轮廓进行运动的动觉刺激都是物体形状的信号;在用触摸觉感知物体时,运动觉也起着重要作用。所有这些连续性刺激给大脑提供了物体形状的信号,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运动就产生了形状知觉。人是如何把外界某一个物体形状识别为自己主观经验中的相应物体形状的呢?模板匹配模型“泛模”识别模型每一层次都有承担不同责任的特征分析机制(“小魔鬼”)第一层执行最简单任务的是“映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这一模型对于相似的图形也可以分辨而不致于混淆,对于失真的图形,如大小变化、倾斜等,识别也不导致发生困难。方位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主要由视觉、动觉和前庭分析器来完成。不同物种在方向定位中凭借的感官不完全相同:鸽子重要接受地球磁场的影响;蝙蝠主要根据它自己飞翔时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指导飞行;狗重要凭借视觉、听觉和嗅觉来定向;对人类来说,视觉与听觉在定向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视觉的方向定位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提供了它们的空间方位的信号人的视觉定向必须借助于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判断东西南北?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场上下?天空和地面前后左右?人体和外物的关系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习惯采用的定向指标困难不一样。我国南方人习惯用自己的身体定向,而北方人则惯于用太阳做定向的指标。听觉的方向定位人利用听分析器来知觉声源的方向。在没有其它分析器参加的时候,人对声音的方向定位表现为以下四条规律(音笼验证):声音在左右耳两侧时,很少发生辨认混乱当确定声音是来自前方,前方水平线上的声音(左—前—右)辨认最准确。人对处于前方声音的定位的误差不会超过3°,当声音偏向左右两侧时辨认准确性较差。人对来自上下或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淆用联接两耳的直线为轴,以直线的中点为顶点,向两侧各作一个圆锥,圆锥围线与轴成45°角,这样,每一耳朵都仿佛延伸出一个喇叭筒形的圆锥面(甲—乙—丙—丁),在每侧耳朵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相互混淆单耳线索:单耳不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但是可以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距离。人耳在判断声源的远近时大多是根据声音的强弱,即声波振幅的大小来进行的,声音强为近,声音弱为远。双耳线索:人为什么能分辨声音的方位?人的双耳相距27.5cm。时间差:声源在正前方,与两耳的距离相等,声音同时传入两耳,时差为0;当声源偏离头部3°时,两耳的时差为0.00003秒;当声源在头部一侧90°时,两耳的时差最大,约为0.0006秒~0.0008秒。人耳能分辨的时差为0.00001秒。由于这样精细的分辨能力,因而可以对声源的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强度差:同一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到两耳时,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别。例如,当声源在头部一侧90°时,声音的频率为10000Hz,两耳的强度差可达20dB。两耳的强度差随声音频率的不同而不同。低频声音的波长大于头宽,它的传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小;高频声音的波长小于头宽,在传播途中受头部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较明显。位相差:同一声源传到两耳时造成声波位相(波形的不同部位)上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别。由于波形的不同部位处产生
本文标题:感觉与知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5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