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0-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forsulphurmineral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0210-2002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3.2普查3.3详查3.4勘探4勘查研究程度4.1预查阶段4.2普查阶段4.3详查阶段4.4勘探阶段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类型5.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5.3勘查控制要求6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6.2地质填图6.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6.4物探、化探工作6.5探矿工程6.6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加工及化验分析6.7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9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6.10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7可行性评价7.1概略研究7.2预可行性研究7.3可行性研究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3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一般原则9.3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规范性附录)硫铁矿矿石技术指标附录C(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划分依据C1硫铁矿和多金属型矿床C2煤系沉积型矿床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基本控制工程间距附录E(资料性附录)硫铁矿一般工业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矿石中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附录G(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矿石工业类型附录H(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矿床工业类型DZ/T0210—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规定,对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硫铁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进行修订、编制而成的。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部颁发的《硫铁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明达化工地质有限责任公司、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刘长学、熊先孝、张幼勋、郝尔宏、连卫、夏学惠、王庆龙。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DZ/T0210—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硫铁矿(系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三者的统称)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硫铁矿地质勘查和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评审硫铁矿地质勘查设计报告和硫铁矿矿业权转让及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硫铁矿资源/储量的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在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硫铁矿以及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赋存规律及主要找矿标志,对找矿潜力较大的成矿远景区,通过初步野外地质观测及物探化探工作,并施以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经综合研究和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3.2普查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异常查证或在煤及有色金属等探采过程中发现硫铁矿富集线索的地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化探等方法,大致查明已知矿化区的资源远景,并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3.3详查对经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各种勘查方法及手段,基本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并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其成果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以及小型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4勘探对经详查圈定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设计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拓方案、开采方式、矿石选冶加工工艺及矿山总体布置等方面提供依据。4勘查研究程度4.1预查阶段4.1.1地质研究程度4.1.1.1搜集研究预查区内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资料,选择有利的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4.1.1.2大致了解预查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情况,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4.1.1.3大致了解矿点、矿化点和物探、化探、遥感异常,成矿远景区的分布范围以及成矿远景。4.1.1.4对发现的矿体(点),大致了解矿体(层,下同)产出特征、分布范围和资源远景。4.1.2矿石质量研究4.1.2.1大致了解硫铁矿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4.1.2.2大致了解硫铁矿矿石的化学成分、品位。4.1.3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在有条件的地方,类比研究已知同类矿床,做出是否可选的判断和预测。4.1.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对预查发现的矿点或矿产地要搜集了解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资料。4.2普查阶段4.2.1地质研究程度4.2.1.1区域地质研究全面搜集研究普查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地质研究成果等资料,针对普查所侧重的硫铁矿矿床类型,研究了解与成矿关系较密切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4.2.1.2普查区地质研究a)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和主要构造特征;b)大致查明矿点、矿化点及各类异常的含矿性、分布和资源远景;c)对沉积、沉积改造和沉积变质及煤系沉积硫铁矿矿床(附录H)要研究含矿地层层位、岩性组合、含矿性、厚度变化及含矿层的主要对比标志;d)对火山岩、矽卡岩和热液交代及多金属硫铁矿矿床要研究含矿岩体的类型、岩性、规模和岩相组合,研究断裂、近矿围岩蚀变与矿床(体)富集及分布的关系。4.2.1.3矿体地质研究a)大致查明矿体的数量、形状、产状、厚度、规模及总体分布规律;b)大致了解控制和破坏矿体的主要构造、岩浆岩及其分布范围;c)大致了解矿体氧化带类型、特征、标志及其分布范围。4.2.2矿石质量研究4.2.2.1大致查明硫铁矿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4.2.2.2大致查明硫铁矿矿石的化学成分、品位,了解其他有用、有益组分及主要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4.2.2.3研究矿床氧化带、混合带与原生带硫铁矿矿石化学成分的差异性。4.2.3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一般与邻区或同类型矿床进行全面的类比研究,并就矿石选冶加工技术的可能性做出评价。对无类比资料的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性试验,为是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4.2.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2.4.1搜集研究普查区主要含(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厚度、产状、水位、水质、泉水流量等。4.2.4.2研究和大致了解近矿岩石的工程地质条件。4.2.4.3搜集研究普查区有关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不利的环境地质资料。4.2.4.4普查区开采技术条件,可与同类型矿山开采资料进行类比评价。4.2.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要利用勘查硫铁矿的工程,大致了解共、伴生矿产的种类、含量、赋存特点,类比评价综合利用的可能性。4.3详查阶段4.3.1地质研究程度4.3.1.1区域地质研究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资料和其他矿产分布情况,并根据详查的硫铁矿矿床类型,针对相关的地层或构造、岩浆岩问题进行适当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4.3.1.2矿区地质研究4.3.1.2.1对沉积、沉积改造和沉积变质及煤系沉积硫铁矿矿床,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含矿地层层位、岩性、岩相分带、厚度、含矿性及其富集规律和主要对比标志;矿体与顶底板岩性、基底性质的关系;研究矿区变质作用、蚀变作用和风化作用对矿体的影响;研究矿区地质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阐明破坏矿体的断裂的性质和分布。4.3.1.2.2对火山岩、矽卡岩和热液交代及多金属硫铁矿矿床,基本查明含矿岩体类型、岩性、产状、形态、规模及岩相组合;主要含矿相带或矿体产状、含矿性变化及其与岩体形态、分异作用、变质作用、蚀变作用及其他地质作用的关系;研究成矿的岩浆岩和断裂对矿体的影响。基本查明近矿围岩蚀变类型、岩性、物质组分、分布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与矿床(体)富集、分布的关系。4.3.1.3矿体地质研究4.3.1.3.1着重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查明矿体的数量、产状、厚度、规模、形态、内部结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阐明主矿体的赋存规律。基本查明矿体中的夹石、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及分布范围。了解沉积硫铁矿矿床底板的隆起、冲刷、陷落柱、薄化带、无矿带等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4.3.1.3.2基本查明和控制破坏矿床或矿体的较大地质构造的性质、落差、褶幅、产状、分布范围及其影响程度;对于较小的断层,要着重研究其分布规律。4.3.1.3.3基本查明硫铁矿矿体氧化带、混合带与原生带的性质、类型及分布范围。4.3.2矿石质量研究4.3.2.1基本查明硫铁矿矿石矿物成分、含量、结构构造,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研究其分布规律。4.3.2.2基本查明硫铁矿矿石主要有用组分和共生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见附录E和F)及其赋存状态,初步划分矿石品级和工业类型。4.3.2.3研究矿石中夹层及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4.3.2.4研究矿床氧化带、混合带与原生带矿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其氧化特征。4.3.3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4.3.3.1需要选矿富集的矿石,一般进行可选性试验,对难选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做出工业利用的评价。4.3.3.2对具有已开采可比对象的矿床或易选矿石,可进行类比评价。4.3.3.3对直接提供开采利用的矿床,其选冶加工技术性能要有足够的试验依据。4.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3.4.1矿区水文地质a)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本查明矿区含(隔)水层、主要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b)调查研究地表水的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洪水期、枯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历年最高洪水水位及其淹没范围;c)调查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的关系,以及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或途径,必要时初步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d)调查研究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4.3.4.2矿区工程地质a)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基本查明构造、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程度以及软岩和软弱夹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b)研究开采影响范围内岩、矿石稳固性和露天开采边坡的稳定性;c)调查老窿和生产井的分布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和开采区范围。4.3.4.3矿区环境地质a)基本查明岩、矿石和地下水(含酸性水、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强度)和地温状况;b)调查了解矿区及邻区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山崩等自然地质灾害和矿石氧化自热自燃情况,指出矿山开发时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4.3.4.4初步确定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做出评价。4.3.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4.3.5.1要利用勘查硫铁矿
本文标题:硫铁矿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5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