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5-3、4、5)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1.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遵循什么原则?2.简单旋转体与复杂旋转体的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方法与步骤?第五章拉深第三节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拉深系数m是以拉深后的直径d与拉深前的坯料D(工序件dn)直径之比表示。第五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一、拉深系数第一次拉深系数:第二次拉深系数:第n次拉深系数:Ddm11122ddm1nnnddm第三节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拉深系数m表示拉深前后坯料(工序件)直径的变化率。m愈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愈大,相反,变形程度愈小。第五章拉深拉深系数的定义: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即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极限拉深系数[m]nnnnnnnmmmmmddddddddDdDdm132112123121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第三节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第五章拉深二.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2)板料的相对厚度(3)拉深工作条件Dt/Dt/1)模具的几何参数2)摩擦润滑3)压料圈的压料力(4)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m]第三节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表5-3是圆筒形件在不同条件下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为了提高工艺稳定性和零件质量,适宜采用稍大于极限拉深系数[m]的值。第五章拉深三.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第四节圆筒形件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确定第五章拉深一、拉深次数的确定>[m]时,拉深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其拉深次数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拉深系数确定拉深次数(2)根据零件的相对高度h/d确定拉伸次数,见表5-4。当总m二、不带凸缘的圆筒形拉伸工序尺寸计算见P172~173。三、带凸缘的圆筒形件工序尺寸计算1、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拉深系数:5-19首次拉伸的极限相对高度见表5-6。2、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拉深方法与工序件尺寸确定:第一次拉伸时,将毛坯拉深成带凸缘的工序件,其凸缘直径等于零件外缘直径加上修边余量。在以后的各次拉伸中,只是筒体部分参加变形,渐减少其直径,增加它的高度。拉伸工序件高度见式5-20、5-21。第一次拉伸的圆筒形直径尽可能小一些。(1)窄凸缘的圆筒形件拉深方法•见图5-19。(2)宽凸缘的圆筒形件拉深方法•见图5-20、5-21。(2)有凸缘的圆筒形件工序计算实例•P177-P180。第四节圆筒形件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确定1.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第五章拉深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1)工序件直径的确定确定拉深次数以后,由表查得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适当放大,并加以调整,其原则是:1)保证m1m2…mn=Dd2)使m1<m2<…mn最后按调整后的拉深系数计算各次工序件直径:d1=m1Dd2=m2d1…dn=mndn-1第四节圆筒形件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确定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第五章拉深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根据拉深后工序件表面积与坯料表面积相等的原则,可得到如下工序件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前应先定出各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见4.8.1)。(2)工序件高度的计算nnnnnnnrddrddDhrddrddDhrddrddDh32.043.025.0...32.043.025.032.043.025.022222222211111121第四节圆筒形件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确定例5.1求图所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材料为10钢,板料厚度t=2mm。第五章拉深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解:因t>1mm,故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1)计算坯料直径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7.22875230176dH查表得切边量mmh6坯料直径为2256.072.1)(4rdrhHddD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D=98.2mm第五章拉深(2)确定拉深次数坯料相对厚度为按表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根据t/D=2.03%,查表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m1=0.50,m2=0.75,m3=0.78,m4=0.80,…。故d1=m1D=0.50×98.2mm=49.2mmd2=m2d1=0.75×49.2mm=36.9mmd3=m3d2=0.78×36.9mm=28.8mmd4=m4d3=0.8×28.8mm=23mm此时d4=23mm<28mm,所以应该用4次拉深成形。%2%03.2%1002.982Dt例5.1(续)第五章拉深(3)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经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m1=0.52,m2=0.78,m3=0.83,m4=0.846各次工序件直径为……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r1=8mm,r2=5mm,r3=4mm各次工序件高度为……例5.1(续)第五章拉深(4)工序件草图例5.1(续)第五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一、拉深的起皱与防止措施选用合适的模具,如应用锥形凹模、设置压边圈等。第五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压边力与拉深力二、压边力第五章拉深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化。任何形状的拉深件:FY=Ap式中A――压料圈下坯料的投影面积;p――单位面积压料力,p值可查表5-9;第五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第五章拉深圆筒形件首次拉深圆筒形件以后各次拉深prdDFAY2112)2(4prddFAiiiY212)2(4(i=2、3、…、n)三、压边装置的种类及选择•刚性压边圈:图5-26。•弹性压边圈:图5-27。第五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四.拉深力的计算第五章拉深采用压料圈拉深时首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11KtdFb2KtdFbi(i=2、3、…、n)不采用压料圈拉深时首次拉深以后各次拉深(i=2、3、…、n)btdDF)(25.11biitddF)(3.11第五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压力机公称压力第五章拉深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力Fz。工艺总压力为注意: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浅拉深五.拉深压力机选用YzFFF深拉深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gFzgFF)8.1~6.1(zgFF)0.2~8.1(六、拉伸功的计算•式5-32、5-33。
本文标题: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5-3、4、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5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