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王锦妹在全市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王锦妹同志在全市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8月19日)同志们: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查找当前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集中整改措施,靠硬手段治理软环境,建立起优化发展软环境的长效机制,为掀起新一轮干事创业高潮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天这次会议,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与会范围扩大到村“两委”干部和内外资企业负责人,目的就是要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集中整治软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就是要让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最基层,在全市上下真正掀起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新高潮。下面,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肯定成绩,坚定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服务第一要务的最佳切入点,以实施和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为着力点,简政放权,建章立制,强化监督,严肃查处,为经济建设创造了公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达成高度共识,自2000年开始连续四年召开全市机关干部大会,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创建“四型2机关”和“三快一提高”、软环境建设月等活动,叫响了“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凝聚力”的口号,向政府职能转变要动力,向机关效能提速要活力,从市级领导班子到部门、乡镇,从认识、措施到落实效果,都有很大进展,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从近两年企业测评来看,软环境建设主流是好的,企业是认可的,多数企业认为我市服务意识较强、投资创业环境较好,多数企业有追加投资和以商招商的行动。(二)在审批上精简规范,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一是调整体制,在青岛首家将行政服务中心独立建制,将15个单位140多个审批项目进驻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二是简政放权,先后三次集中压缩清理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项目由771项精简到252项,精简比例达67%以上。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起规范程序和时限,面向社会公开,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三是创新机制,对世界500强和大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制度,特事特办,快速审批;对外资1000万美元、内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分别由纪委配合外经局和发展计划局长期监管,实行跟踪服务,提高了项目的开工率和投产率。(三)在执法上照章办事,行政行为明显规范。一是制定规范。先后制定了《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等7个规范性文件,针对个别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随意、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规定对进入规模以上企业执法检查、处罚实行报批和登记台帐制度,使“三乱”现象得到一定控制。两年来,先后合并和禁止了13个部门对4003多家企业的检查。二是健全网络。全面启动了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办公室,在各镇和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投诉办公室,对外公布了66部投诉电话,分散受理、集中办理,软环境建设领导机构与网络初步形成。三是快查直办。市投诉中心成立以来,坚持有案必查,查必从严,共受理、查处各类投诉313件,先后对8个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15个部门下达了《监察建议书》,对8名工作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有力地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四)在自律上不断加强,行业作风明显好转。一是抓部门政务公开。进驻行政服务大厅的15家行政部门对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时限、环节、依据、条件以及收费标准、依据,通过政务公开栏、报纸、电视台等向社会公开,并汇编成册,向社会发放。二是抓内部日常监督。为强化单位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具有行政审批权的32个部门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的意见》,在32个部门中建立内部督查室,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形成市纪委协调督查,主管部门组织承办,部门纪委主抓内部日常监督的长效监督机制。三是抓服务管理。大多数行政部门自觉地由审批型向服务型机关转变,建立内部审批环节台帐制度,对每一个审批环节都进行公开,阳光操作,规范管理,并将服务质量与责任人的奖金和干部使用挂钩,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得到明显改进。四是抓后续服务。各乡镇、各部门为客商、为企业着想意识明显增强,放低门槛,放宽领域,制定优惠政策,把外商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对外商子女就学、就医大开绿灯,客4户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二、深入查找问题,增强治理软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全市上下正借张高丽书记视察的东风,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三个不动摇”,“破解六个难题、实现六个突破”和夺取“五连冠”的奋斗目标。各镇、办事处,各园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放弃星期天、牺牲节假日,正在千方百计抓项目开工和项目引进,国内外来胶投资的企业家也正在满怀抱负,力求最大限度地开工和生产,加快发展的干劲越来越足,经济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乡镇的需要相比,与掀起创业高潮的保障相比,我们的软环境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摸清当前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近期分别对部分企业、外商协会、乡镇和园区具体工作人员、社会“两员”等几个层面进行调查摸底,从调查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全市在思想认识、落实力度、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上有差距1、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已经由“政策决定发展,区位创造优势”,转变到“环境决定发展、政府创造优势”上来。但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软环境服务是优于优惠政策、区位优势的招商引资第一要素,对保持胶州招商引资和经济5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打造一个最具竞争力的软环境平台认识不到位,急客户所急、忧客户所忧、帮客户解难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特别在相当部分市直部门,衙门作风依然严重,无视企业、乡镇为项目急得如热锅里的蚂蚁,仍然不冷不热、高高在上,缺乏应有的大局意识和互动意识。2、抓落实不到位。全市在抓软环境任务落实和查处力度上,存在布置多、要求多,调度少、抓推进措施和行动少的问题,工作虎头蛇尾,很多工作浮在面上。对软环境建设,全市没有单独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办法,对问题的查处措施不硬,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3、配套政策不到位。全市对土地补偿和农民安置缺乏统一的政策、统一的标准。有的政策前后衔接不一致,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劳动用工市场亟待完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职工短缺问题,没有实现企业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对接,出现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不正常现象,一些“黑中介”应运而生,劳动用工市场保障力度不大。供水、供电、电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在部分地方很不完善,服务不及时,工作相对滞后。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急需贷款,而乡镇农行发放贷款数额有限,甚至没有,信贷支持力度不大。有的乡镇消防器材老化、消防教育淡化,安全生产存有隐患。(二)市直部门的行政服务规范和效率有差距1、贯彻国家法规、上级部门要求与胶州实际需要结合仍不到位。部分市直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忘记了自己是胶州的一部分,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置如罔闻,无动6于衷,突出表现在偏重于机械地执行上级业务部门规定,对市委、市政府决策事项如何千方百计地寻求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不够;对一些事关胶州未来的重大项目特事特办、敢为发展承担一定风险的努力不够;为企业和乡镇进行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保障早开工、早建设,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总体任务的服务热情不够。在执法过程中,过多地偏重行业执法而很少考虑或不考虑胶州的实际,特别是执法时机、答复时机很少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与联动,致使因执法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时有发生,给当地政府带来很大被动。2、行政审批和到企业检查、处罚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个别部门首问负责制执行不好、限时办结承诺延时兑现、到企业检查报批和台账制度执行不力。如国税局自我市实行报批制度以来,从未到投诉中心报批过,到企业检查从不登记。在个别窗口单位,存在多次问讯不一次告知的问题,本来可以一次告知便可办妥的事,不跑上几趟不能受理。落户胶州湾工业园内的青岛四方机厂,反映工商局窗口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企业办理审批手续的工作人员往返服务中心十多次,拖延20多天才办结,企业非常不满。有的部门仍然存在大厅受理、厅外办理的问题,导致企业申报被窗口受理后,仍要多次到局里相关科室催办。这类问题在土地、建设等部门尤为突出。部分部门不能兑现限时承诺办理制,如近期查处的工商、环保等部门。在执行市里制订的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报批和对企业处罚的台账制度方面,个别部门仍存有抵触情绪,到企业检查不经报批和合并,重复检查、7多头检查和处罚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经调查,国税局、地税局和质检局均存在不报批或少报多查问题。3、重收费轻管理、重罚款轻服务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部门存在较为严重的“执法就是要钱、管理就是收费”错误认识,甚至下达罚款指标。如技术监督局对每个科室下达收费、罚款指标,作为年终考核内容,导致该局内部科室利用检查、办班等名义到企业收取各种费用,造成很坏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较普遍存在重收费罚款、轻管理服务现象,有的到企业检查,不按规定出示相关收费标准和检查标准,每次检查都收费,很少帮企业解决问题,在收费上存在执法弹性过大和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个别单位内部科室之间协调不够、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两个科室同时到同一企业检测收费的问题。4、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仍有差距。可以说,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乡镇为客户所想、帮客户解难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客户需要时,绝大多数领导可以放下手中一切工作优先为客户服务。但在我们多数市直部门,对企业急、帮的意识和行动差距很大,与乡镇形成鲜明的反差。具体表现在自动、自发地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或冷淡,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存在不请送不办、小请送小办、大请送大办的行为,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利益的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与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和是否真下力气抓队伍管理,对部门内部是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日常监督、严厉查处有密切关系。8(三)镇村的诚信意识、亲商意识和治安环境有差距1、乡镇诚信守诺问题需规范。个别镇从主要领导到招商人员,都存在短期行为思想,认为只要引进项目资金,完成计划指标就完成了任务。部分招商人员对上级的政策、规定深入研究不透、对招商后开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和超前化解不尽全力,随意承诺,什么都敢承诺,致使承诺后难以兑现,失信于客户。如营海镇2002年6月与青岛新永安服饰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时承诺,只要所有费用交齐,地上附着物清理和建筑物拆迁等工作均由营海负责在半月内拆除并办好土地证。合同签订后,客户在半月内就将所有费用交齐。同时,为尽快完成清理工作,客户又借给营海280多万元,但厂区内一栋建筑物至今仍未拆除,已影响到企业的规划建设和对外形象,市投诉中心多次催办,该镇仍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客户埋怨这是“开门招商、关门宰客”。2、重引进轻管理现象需改进。有的镇、办事处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项目引进抓得很紧,但对项目开工、投产进度和开工建设过程中和投产初期各种问题的主动协调服务不够。个别业务部门和乡镇也均存在对辖区内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监管不力的问题。近年来因企业自行招录工人,业务部门难以有效进行控制,出现了拖欠工资和不交保险等劳资纠纷。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往往是企业老板拖欠职工几个月工资后一走了之,职工走投无路只有到当地政府讨说法,把矛盾推向了政府。近年来仅北关就有4家企业老板因此潜逃,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沉重负担。3、社会治安环境和市场秩序需加强。虽然园区、乡镇9均设立了联防组织,但少数乡镇联防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正式干警和联防人员数量不足,辖区内治安管理有死角,投诉办公室没有正常对外办公,为黑恶势力留下生存空间。因体制问题,部分双管园区,如马店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和阜安工业园二园三园没
本文标题:王锦妹在全市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6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