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区护理学第十二章社区康复护理湖北科技学院护理学院孔令磷社区护理学学习目标1.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2.熟悉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的三级预防。3.了解社区康复的管理体系、社区康复护理调查内容、康复教育内容以及协助实施转介服务方法。4.能正确运用社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社区常见伤残及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5.具有关爱残疾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第一节社区康复概述一、康复和社区康复的概念康复(rehabilitation):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与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身体、心理和社会的障碍,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CBR):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二、社区康复的管理体系(一)社区康复服务的网络与管理1.组织管理网络2.技术指导网络3.社区训练服务网络二、社区康复的管理体系(二)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1.社区服务保障模式:以民政部门为主的模式2.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社区卫生部门医疗护理服务为主的模式3.家庭病床模式:以医疗护理服务为主的模式,病床建立在家庭4.社会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并动员社区内多种力量的综合康复服务模式第二节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康复护理的概念社区康复护理(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nursing)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残疾者的家属、义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合作,对社区伤残者进行的护理。一、社区康复护理调查调查内容1.社区概况调查:包含社区地理环境、人口情况、社会环境、可利用的社区机构及网络、社区人群对残疾人所持态度等。2.社区康复对象调查:包含残疾人的一般资料、残疾史、康复需求及社会状况等。二、社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一)环境改造无障碍设施是良好康复环境的最基本要求。1.家庭环境中:各种开关、桌面、窗户的高度均应略低于一般房间的高度;房间、卫生间等房门以推拉式为宜,门把手宜采用横执把手;在楼梯、走廊、卫生间、浴室和房间的墙壁上应安装扶手;地面要平坦,防滑且没有高低差;门厅要有足够的照明且夜间光照要足。2.社区环境中:非机动车车行道的路宽不小于2.5m,人行道应设置缘石坡道,宽度不小于1.2m,公共卫生间应设有残疾人厕位,安装坐便器等。二、社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完成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会活动所必需的一系列基本活动,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训练、更衣训练、个人卫生训练、排泄功能训练、移动训练和轮椅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1.饮食训练:包括进餐的体位训练、抓握餐具训练、进食动作训练、咀嚼和吞咽训练。2.更衣训练:如指导偏瘫患者穿衣时应先穿患肢,脱衣时先脱健肢;若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应设计特制衣服,如宽大的前开襟衣服;若患者手指协调性差,可使用摁扣、拉链、搭扣等。3.个人卫生训练:包括洗脸、刷牙、洗手等动作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设计辅助器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4.排泄功能训练:(1)排尿功能训练: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习惯训练、诱发排尿反射、屏气法及手压法等。(2)排便功能训练:调节饮食结构、训练定时排便、按摩腹部、可配合使用缓泻剂、栓剂,必要时灌肠等。5.移动训练:包括扶持行走训练、独立行走训练、拐杖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6.轮椅训练:包括从床移到轮椅、从轮椅移到床上、轮椅与厕所便器间的转移三、开展康复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旨在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最为有效,可使残疾发生率降低70%。2.二级预防:旨在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可使残疾发生率降低10%~20%。3.三级预防:旨在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可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区所造成的影响。四、康复教育社区护士经常开展的康复教育内容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预防接种知识、妇女保健及优生优育保健指导、环境卫生、营养卫生、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教育工作。五、协助实施转介服务社区护士协助实施转介服务的主要步骤有:1.全面,准确评估患者康复的情况,识别需要转介服务的康复对象及其需求。2.进行转介登记,积极协助转介过程的实施。3.对转介的效果进行随访及评价。第三节社区常见伤、残、精神疾病社区康复一、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脑血管障碍导致持续性(24小时)大脑半球或脑干局灶型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栓塞)两类。脑卒中常见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共济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一、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一)康复护理评定1.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2.运动功能评定:(1)肢体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2)肌张力的评定: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平衡功能测定:三级平衡检测法、Berg平衡评定量表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5.生存质量评定及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一、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措施1.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软瘫期是指发病1~3周内,患者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衡,但患肢肌力、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康复护理措施有:(1)良肢位:又称为抗痉挛体位,主要有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及仰卧位。(2)被动运动:对患肢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运动。(3)主动运动:翻身训练、桥式运动。(4)按摩:轻柔、缓慢、有节奏地进行。一、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措施2.痉挛期的康复护理:在软瘫期2~3周左右,肢体开始出现痉挛并逐渐加重且常持续3个月左右。康复护理措施有:(1)抗痉挛训练(2)患肢的功能训练(3)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4)立位及立位平衡训练一、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措施3.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发病后的4~6个月。此期肢体肌肉痉挛基本消失,分离运动平衡,协调性良好,但速度较慢。康复护理措施有:(1)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下肢功能训练(3)ADL训练一、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措施4.后遗症期康复护理:在发病后1~2年左右。主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构音障碍、运动姿势异常等。康复护理措施有:(1)继续维持各种功能的训练(2)进行各种代偿性功能训练(3)对家庭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二、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一)康复护理管理1.社区护理管理:社区组织管理方式为三级管理,即市级、区县级和基层。2.家庭护理管理:由家庭成员、居委会干部、基层精神病防治康复医师和志愿者组成的监护小组是家庭康复的主要承担者。3.个案护理管理:每位患者均有一位管理者,根据每个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制定治疗、护理、康复计划,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调整。二、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内容1.基础护理:(1)饮食护理:注意维持患者的营养均衡。(2)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睡前忌服兴奋性饮料;有失眠现象发生时,应及时寻找原因等。(3)排泄护理:应指导家属经常观察患者的排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寻找原因进行处理。二、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内容2.用药护理:(1)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服药指导:宜采取耐心劝说的方法。(2)恢复期患者的服药指导:护理重点是不断加强患者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3)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指导家属了解患者服药后的副作用,若是轻微的副作用,无需特殊处理;若是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由医生指导调整服药剂量。二、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二)康复护理内容3.安全护理:注意创造一个安全的社区、家庭环境。4.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开展日常生活技能、基本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等。5.心理支持:给予患者支持、鼓励、安慰,并为某些病症做出解释和说明,并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家属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本章小结1.基本概念:康复、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护理。2.社区康复服务的网络由组织管理网络、技术管理网络和社区训练服务网络三部分组成。3.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开展社区康复护理调查、应用社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康复三级预防、开展康复教育及协助实施转介服务。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饮食训练、更衣训练、个人卫生训练、排泄功能训练、移动训练和轮椅训练等。本章小结5.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评定包括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生存质量评定等。6.应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康复护理。7.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本文标题:12.社区康复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7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