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乐府民歌•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乐府”释义•“乐府”,原是西汉音乐官署——亦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称,行政长官是乐府令。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所收集、编制并保存起来的“歌诗”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把其中那些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二、“乐府”涵义的演变•1、原为音乐机构的名称,负责收集创作乐曲,训练乐工等;2、指乐府收集、保留下来的谱过曲的、能够配乐演唱的诗词,为作品名称;3、后来指仿照乐府格式、采用乐府旧题而作的诗词,不都用于演唱,也用于吟诵了;4、唐代“新乐府运”动中指不用乐府旧题,但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又称“新乐府”或“系乐府”。5、宋元后又用作为词、曲的别称。“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三、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包含汉乐府诗的有四类:“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的歌辞。四、乐府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汉乐府魏晋乐府南北朝乐府宋元新乐府新乐府汉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两汉乐府诗的作者•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乐府名篇•《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乐府的内容1)对战争的控诉:《十五从军征》4)思念的痛楚:《饮马长城窟行》2)对苦难生活的描绘:《东门行》3)爱情与生命的体味:《上邪》《江南可采莲》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诸如人物对话或独白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语言的朴素生动等,都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2、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自此,五言体取《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代之,成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3、汉乐府民歌发扬光大“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4、浪漫主义的色彩: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孔雀东南飞》魏晋乐府•魏晋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曹操的诗歌,全部是乐府诗体,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反映了丰富且深刻的社会生活,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历史的深刻认知融入到创作中去.既有汉乐府的精神所在,又能在叙事中饱含深情,抒发自己的情怀,从而达到事理结合、情景交融的境地,并逐步形成一种悲凉慷慨的诗歌风格,这也是曹操的诗歌之所以能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的原因。短歌行其一——求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蒿里行》——关涉时事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南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约五百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神弦歌”18首。•南朝乐府民歌,除吴歌、西曲外,还有一首较长的抒情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南朝乐府的特点••1、内容集中描写男女之情(90%以上),绝大多数以女子口吻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与相思。•2、表现的爱情几乎完全是浪漫色彩,很少考虑伦理因素,基调大多是哀伤的。•3、南朝民歌语言出语天然,喜欢运用双关隐语。•4、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总数三分之二,对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北朝乐府•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北朝乐府的特点•二、北朝乐府的特点:•1、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例:《敕勒歌》;•2、表现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例:《琅琊王歌辞》;•3、反映背井离乡从征之苦,例:《企喻歌辞·其二》;•4、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表现出北方民族注重现实、表达直率,例:《折杨柳枝歌》;北朝乐府•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折杨柳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南北乐府的差异•三、南北朝乐府差异:•1、在感情表现形式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南朝民歌以婉转缠绵为基调。•2、在语言风格上,北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有力感见长,南朝民歌以华美精致,双关隐语为主。•3、在诗歌形式上,北朝民歌五言句式约占60%,七言四言约40%;南朝民歌五言约三分之二,其余为四言、杂言。新乐府•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和四年(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本文标题:乐府民歌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7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