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6年度党内法规学习考试习题
12016年度党内法规学习考试习题1、案例:某市公安局长在其任职期间,先后两次大面积提拔干部,都未曾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政法委。为了个人野心,这位公安局长还找人为自己抬轿子、吹喇叭。他让人制作、录制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到市直机关各部门,甚至街道办事处和企业进行宣传。为了寻求官阶上升,他让手下人组织公安局干部写联名推荐信,呼吁提拔他。问题:该公安局长行为违反什么纪律?(C)A:政治纪律、廉洁纪律B:组织纪律、廉洁纪律C:政治纪律、组织纪律2、案例:中央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一些被巡视单位和部门出现了干扰、对抗巡视工作的行为。比如有的国有企业在巡视组进驻之前就开会“部署”,提醒下属注意一言一行;有的单位在巡视组入驻前一周,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换掉,导致巡视组在谈话中无法掌握具体情况;有些单位领导要求下属与巡视组谈话结束后,回来汇报谈话情况……等。问题:这些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违反什么纪律?(A)A:政治纪律B:工作纪律C:群众纪律3、案例:某市纪委在对该市水务局原局长张某某案重要涉案人员蔡某某进行调查时发现,蔡某某与张某某正谈笑风生地走出大楼。事后,二人交代,他们当时聊得那么高兴,是因为刚刚订立完攻守同盟,蔡某某表示“打死也不会出卖兄弟”,张某某认为蔡某某“靠得住”。当蔡某某在市纪委协助调查后,张某某担心自己违纪违法的行为暴露。他将大量银行卡、存折、股票账户信息等财产证据材料取出,移送至老家的金属箱内,并交代弟弟妥善保管。后来,张某某又将上述证据材料藏匿于岳母家中卧房的床底下。问题:张某某的哪些行为违反了纪律?(C)A:订立攻守同盟B:转移、隐匿证据C:订立攻守同盟与转移、隐匿证据4、案例:某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检查组在抽查中发现,全省地税系统领导班子成员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问题十分突出,超标率竟然超过60%!中央和省委三令五申要求清理整改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问题,而该省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许某,也曾做出了一些表面反应,会也开、话也讲;对于系统内的一些问题,他也批评教育、诫勉谈话,但是板子高高举起,每每轻轻放下。许某是个学者型官员,在工作业务上他的能力还是被认可的。但是在对税务系统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上,2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放任不管,有了问题不严肃处理,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班子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影响极坏。问题:对许某上述行为判断,正确的是:(A)A:许某的行为是属于落实两个责任中的落实主体责任不力B:许某的行为是属于落实两个责任中的落实监督责任不力C:许某的行为既属于落实主体责任不力,也属于落实监督责任不力5、案例:某市市长洪某“搞家长制、一言堂”在单位是有名的。与其共事的党员干部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开会,他都首先定调,对其他同志说:“我先说我的意见。”一开始也有人“不识相”,等他说完后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他“教育”一番,久而久之,再没有人敢提不同意见。对于市委作出的决定,但凡与自己想法一致的,执行;但凡不一致的,那就是一个字——拖。有些决定就因他的一拖再拖而不了了之。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洪某更喜欢搞个人说了算,凡是得不到他认可的人,休想到市政府重要部门工作。为了干部人事问题,洪某和其他常委常闹矛盾。凡是洪某“认可”的人,他都极为“照顾”,如该市政府办公室原主任陈某,在洪某推荐下被提拔为某县级市副市长,一上任就大搞权钱交易,随之落马。问题:对于上述洪某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洪某是该市市长,对于工作和人事任免有很大的权限,上述行为不算违纪。B:洪某的行为属于违纪,应给予警告至留党察看的处分。6、案例:某村村民提出修建位于水库边破旧的寺庙,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决定由村经济合作社出资,以修造休闲用房名义修建寺庙。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的蒋某未经国土、宗教部门批准,开工修建寺庙。得知这一情况的区、镇两级党组织随即出面勒令蒋某停止使用集体资金修造寺庙行为。但是,蒋某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仍然继续使用集体资金修造寺庙,共有416万余元集体资金投入修造寺庙之中。问题:下列对于上述事实的判断,正确的是:(C)A:蒋某的行为是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不属于违纪。B:蒋某的行为违反政治纪律,应受到党纪的追究。C:蒋某的行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应受到党纪的追究。7、案例:某村党支部书记徐某在未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表决的前提下,指使村文书凌某开具户口接收证明,使原出嫁到外村后又离异的张某等8人户口重新迁回该村。问题:下列对张某上述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B)A:徐某的行为是为村民考虑,没有为自己谋利,不存在违纪。B:徐某的行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应受到党纪的追究。8、案例: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某拥有本市和外市房产共3套,在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时,其中1套未申报。沈某称,其中1套房产是妻子自行购买的,并没有告诉他,自己毫不知情。问题:下列对沈某上述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B)3A:如果能证明沈某确不知情,应免予处分。B:个人事项要与配偶充分沟通,不知情不是理由,没有如实申报,就要受到处分。9、案例:1994年6月,某村党支部原委员刘某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2月21日,其因招摇撞骗被劳动教养一年。2001年8月16日,乡党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2005年,刘某在省外某工业园区兴办公司,随后向园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7年6月,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于2008年6月转正。在重新入党时,刘某未将其曾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情况如实向党组织说明。问题:下列对刘某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B)A:错误属于过往,只要改过自新,无需向党组织说明入党前错误。B:刘某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一般应予以除名。C:如果刘某重新入党后表现尚好的话,可以不予以党纪处理。10、案例:某市级单位原党委委员张某对海军某部领导周某存有误会,便以快件形式寄给海军首长和各部门寄送大量匿名信,信中捏造周某在不同场合和时机,发表诋毁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形象以及党和军队有关政策规定的政治言论,同时在周某所住小区散发传单,互联网上大肆散布相关帖子,给周某和海军造成了严重影响。问题:下列对张某某上述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C)A:张某散布不良言论的行为,违反了政治纪律。B:张某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违反了工作纪律。C:张某的违纪行为情节严重,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11、案例: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党支部自荐人陶某等四人或打电话或上门讲情,请求村民为自己投票。问题:下列对上述事实的判断,正确的是:(B)A:陶某等四人如果没有给予选举人好处,就够不上违纪。B:陶某等四人无论有没有给予选举人好处,都违反了组织纪律。12、案例:某县某国企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黄某的儿子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该公司后,黄某没有报经县国资办审核、报县政府同意进行公开招聘,就主持召开该公司经理办公扩大会议并通过了同意接收其儿子为公司正式员工的决议。问题:下列对上述事实的判断,正确的是:(C)A:黄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工作纪律。B:该公司其他领导都应受到严肃处理。C:县国资办应对该公司招聘行为予以纠正。13、案例:某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县某局李某使用假文凭参加事业单位招考被录用。县纪委调查发现,李某于1993年9月就读民办两年制学院,1995年7月大专结业。2003年7月,4其使用伪造的本科毕业证书,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报考原县人事局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岗位,并于同年9月被录取,后逐步担任局中层干部。问题:下列对李某上述行为的判断,表述准确的是:(B)A:李某的行为违反了组织纪律,是因为他未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B:李某的行为违反了组织纪律,是因为他在招录过程中弄虚作假。14、案例:某村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对该村预备党员王某转为正式党员的问题进行票决。该村当时应到党员36名,实到党员33名,经无记名票决,只有17名党员同意王某转为正式党员。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此,王某不能转为正式党员。会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某和支部委员商量,在王某的《入党志愿书》上填写“本支部共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36名,实到33名,经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同意王某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并递交给镇党委审批,后镇党委审批同意王某转为正式党员。问题:下列对上述事实的判断,正确的是:(A)A:张某弄虚作假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违反了组织纪律。B:张某是否违纪要看是否存在权钱交易。C:镇党委书记应受到党纪处分。15、案例:2016年4月5日至4月25日,南方某省某局何某经本人申请探亲假,前往北方看望父母,组织批准。期间,何某未向组织报告,还出国前往瑞士。问题:下列对何某上述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B)A:何某出国是在经批准的探亲假期间,并无不妥。B:何某未经批准出国,违反了组织纪律。16、案例:蒋某是一名党员,他在担任某国企总经理期间,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张某之托,利用职权为他人在重点项目招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后蒋某被上级主管部门提拔至更重要岗位。问题:下列对于上述事实的判断,正确的是:(B)A:如果蒋某没有从中收受财物,他只是执行上级领导指令,够不上违纪。B:蒋某和张某是一种权权交易,违反了廉洁纪律。17、案例:金某在担任某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期间,其子(系某商业银行支行客户经理)向其分管或曾经分管的多个部门揽储,获得存款业绩绩效考核奖金295520.59元人民币。金某对此知情。问题:下列对于金某上述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B)A:金某儿子的行为是其个人行为,金某与此事无关。B:金某本应制止却未予制止,违反了廉洁纪律。18、案例: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某为了与某县广播电视台总工程师华某搞好关系,争取华某对其公司业务的照顾,前后两次在华某家中共送给华某24条软壳中华香烟和ipad2平板电脑一台。半5个月以后,华某将该公司送的上述24条软壳中华香烟(折价15000元)和ipad2平板电脑退还给了朱某。问题:下列对于华某上述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A)A:华某退还了收受的全部财物,可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B:华某收受他人财物,已构成违纪,应受到党纪处分,能主动退还,有从轻减轻情节。C:华某收受了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只要不登记交公,无论是否产生影响公正执行的后果,都要受到党纪处分。19、案例:2016年4月10日,某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吴某在某酒店举办乔迁新居喜宴,共设宴席22桌,赴宴人员230余人,接受礼金81000余元,共消费53847元,当地群众议论很大。当天,还有4名该乡干部及该乡辖区内10个行政村的22名村干部,共计26人,在未收到请柬的情况下,前去酒店赴宴,并送礼金13600元,吴某均予以接受。问题:下列对于吴某上述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C)A:吴某并没有主动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不存在违纪。B:吴某只要不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金,只是举办喜宴,就不算违纪。C:吴某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应受到党纪处分。20、案例:2016年5月8日,浙江省某市某区人大法工委主任高某,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赵某,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保障中心主任张某,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庭庭长施某等4人在某酒店接受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某、某建设公司经理田某的宴请。宴请结束后,高某等4人又接受郭某、田某的安排,到附近某歌厅进行唱歌、喝酒等娱乐活动,并接受有偿陪侍。宴请及娱乐活动共消费人民币7200元,由郭某、田某支付。问题:下列对于上述事实的判断,正确的是:(B)A:高某等4人只要没有为郭某、田某谋利,没有影响公务的公正执行,作为朋友往来,就不存在违纪。B:高某等4人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活动安排,无论是否产生影响公正执行的后果,都要受到党纪处分。21、案例:2016年3月,金东区某镇管理处总支书记兼主任刘某,擅自向管理处下辖的三个村集体收取赞助款3.7万元,用于其餐费、运费、礼品等方面的开支。问题:刘某擅自收取赞助款的行为违反了什么纪律?(C)A:组织纪律B:廉洁纪律C:群众纪律
本文标题:2016年度党内法规学习考试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8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