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9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
2/5/2020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2/5/2020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历史性变革的表现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3、开启新征程——是时代发展目标(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5/2020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变革的表现(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2)理解:①人们的需要内涵扩展了,需要的层次提升了(原因?)②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不充分表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①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必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解决社会生产存在的突出矛盾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消费需要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发展经济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⑤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变:①经济基础已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矛盾转化的现实基础②矛盾双方的内涵和外延已变:原有的矛盾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落后,现在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③解决矛盾的着力点已变,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不变:①我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的国际地位没变,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③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没变,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④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没变,仍是要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是什么?(2)地位:2/5/20203、开启新征程(1)“两个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两个阶段”党的十九大:2020年至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2035年-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坚持新发展理念①坚持创新发展原因: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2/5/2020②坚持协调发展原因: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③坚持绿色发展原因:要求: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要求:④坚持开放发展原因: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⑤坚持共享发展原因:要求: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2.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难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①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性。③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④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⑤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如何树立并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2/5/2020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A.是什么(含义、内容)⑵内容: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B.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⑴.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⑵.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⑴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5/2020(2)、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②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④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5/2020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发展实体经济原因:要求: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物流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的服务部门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博彩业、收藏业等。2/5/2020(2)乡村振兴战略原因:要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A.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B.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5/2020(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2/5/2020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性变革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开启新征程2/5/2020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①坚持创新发展③坚持绿色发展④坚持开放发展⑤坚持共享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导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②坚持协调发展
本文标题:2019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1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