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
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含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最早《孟子·尽心上》(二)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极其关系(一)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二)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史教科书》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四)劳动起源论(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五)交往起源论(叶澜)五、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二)古代社会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钟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2、封建社会的教育(等级性)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非生产性)(三)近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2、社会主义教育(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新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教育现象2、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2、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战国末期学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孔子“庶、富教”)3、萌芽阶段的西方教育思想2(1)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2)柏拉图《理想国》“灵魂转向”重视早期教学“寓学习于游戏”节制(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强调注重人的发展体育、德育、智育(4)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轮演说家的培养》)“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以后独立的学科)1、创立阶段的特点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1)培根提出教育学是独立学科(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独立学科标志称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要适应自然最早班级授课制、普及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儿童本位(4)康德最早讲授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5)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史山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教学心里化”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家(6)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学建立“科学教学奠基人”、传统三中心论、四阶段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我不想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育性教学)”(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克鲁普斯卡娅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讨论《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2)凯洛夫《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改造流浪儿和违法者(4)杨贤江(化名:李吾号)《新教育大纲》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学代表新三中心论(学生、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核心:生活教育理论(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3)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学科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理论3(5)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发展阶段、活动的动作教学法(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全面和谐(7)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掌握学习理论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的功能(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流动功能)(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事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手段之一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制约学校结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性质)1、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培养合格公民2、舆论力量五、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2、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41、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学习文化1、学习文化的概念2、校园文化(物质、组织和制度、精神文化)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一)什么是人的发展(生理、心理)(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变化(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1、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2、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3、性器官日趋成熟(三)人的发展规律1、个体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人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4、个体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一)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斯金纳外出寻找落花生在哪教育是“塑图”“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二)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有可塑性)2、环境(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五节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狭义: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的实质)(二)学校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5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的发展历程(一)双轨制英、法、德(二)单轨制美(三)分支制苏联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1、壬寅学制1902第一个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没有实行2、癸卯学制1904《钦定学堂学章》第一个现代学制实行“中体西用”的思想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壬戌学制1922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新学制”“六三三学制”(二)新中国的学制改革多钟形式并存“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1、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2、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发展任务到2020年“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四、义务教育制度(一)义务教育的概念(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二)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义务性)(2)普及型(统一性)(3)免费性(公益性)(三)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德国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第六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含义(教育的核心问题)狭义: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区别于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四)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6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社会本位论(教育的社会价值;“造就合格公民”)(二)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三)生活本位论1、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第一次“教育准备生活说”2、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即生活”(四)教育无目的论杜威三、我国的教育方针四、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一)德育(灵魂与统帅的作用,提供方向保证)1、德育的含义(培养正确的三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念)2、德育的意义3、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二)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提供知识、能力基础)1、智育的含义(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2、智育的意义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三)体育(物质基础)1、体育的含义(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2、体育的意义3、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四)美育(动力作用)1、美育的含义2、美育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3)促进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4)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五)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作用)1、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2、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3、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六)五育之间的关系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一)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含义(二)中学教育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7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二、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二)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三)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三、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1、观察法的含义2、观察法的分类(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3、观察法的一般步骤(1)事先做好准备,制定观察计划(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3)及时整理材料(二)调查法1、调查法的含义(问卷,访谈等方式)2、调查法的分类(1)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有意识地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2)现状调查、相关调查(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的性质和程度)、发展调查(长时间内特征变化)和预测调查(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测试题,量化研究)和调查表法3、调查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定制调
本文标题: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2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