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晚清社会的整个轨迹可以沿着封建统治者清王朝在面对内忧外患实施的三次重要的新政来追寻,即洋务新政、戊戊新政以及清末新政。这其中,清末新政是规模最大,实效最显著。一、清末新政(1901-1905)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近年来清末新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末新政实施各项的改革教育改革探讨最多(二)清末新政时期重要历史人物思想对慈禧、张之洞、张謇以及袁世凯等与新政关系的分析。(三)“资政院”和“咨议局”分设中央和地方,作为形式化的议事机构,仅仅发挥议事的功能,但却在新政的发起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民初创立资产阶级国家代议机构的雏形。(四)清末新政与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与民权保障、地方自治的政治参与、地方自治的官制改革、自治思潮研究等方面。1、清末新政的背景①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严重的财政危机等);②革命思想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借改革消弭革命;③列强的政治压力。2、清末新政的内容(1)政治:减冗衙,整吏治,修刑律。(2)经济:重工商,奖实业,改财政。(3)军事:改军制,扩新军,设巡警。(4)文化: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1901年初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预约变法”上谕,7-8月间,两江总督刘一坤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奏三折(江楚会奏三疏),得到慈禧太后称赞,之后在1901-1905年陆续颁布新政措施30余项。国家机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资本主义发展提升军队战斗力现代警察制度教育制度现代化社会风气转变3、清末新政的评价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②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实际作用的背离性:不仅没能挽救统治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3、清末新政的评价清末新政未触及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高度的皇权,使其从一开始就有名无实,只是一场清政府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而已;但新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却有明显进步思想和举措,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同时也为民主思想传播创造了条件。二、预备立宪(1906-1911)1.目的: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统治2.经过:出洋考察制定宪法设责任内阁1905年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皇族内阁”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3.实质:骗局客观进步意义:第一次颁布了宪法大纲,成立了经过选举产生的具有议院雏形的资政院和谘议局。①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②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③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4.影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满清王朝自我挽救的迫不得已的选择。客观而言,清末十年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它不只是继承了洋务运动,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戊戌变法运动。然而,“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彼此背离,清王朝又假“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并没有改变其卖国的本质。所以这一切都不能挽救满清王朝覆灭的命运。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016年全国卷Ⅱ)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于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改革
本文标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3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