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讲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危险、有害因素(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二、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一般是指区域、场所、设备、设施中存在或产生的在一定域值条件下破坏性能量(物质)的多少。(固有危险源)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因素危险辨识就是确定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过程。三、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包括了三大块内容:一是物的危险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上的漏洞本讲义所讲的事故隐患,主要是指物的危险状态。四、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设备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五、危险源、事故隐患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处于特定存在条件时就是事故隐患;(失控、超出允许阈值)或者说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防范缺陷的危险源。事故隐患在特定的条件作用下就可以演变成事故。第二节:危险辨识目的与意义现代安全管理的宗旨(目的)是预防和控制事故;要预防和控制事故,就要明确事故形成的机理(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按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可归纳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漏洞等;——这就是辨识、控制危险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一、分类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结合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程序的规定,可以有四种分类方法。参照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共37种;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55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61种;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种;参照常见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分类。二、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菌、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三、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物的不安全状态(61种)人不安全行为(55种)物的不安全状态(61种)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1无防护(11种)1.1.1无防护罩1.1.2无安全保险装置1.1.3无报警装置1.1.4无安全标志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1.1.6(电气)未接地1.1.7绝缘不良1.1.8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1.1.9危房内作业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1.1.11其他1.2防护不当(8种)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1.2.4防爆装置不当1.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1.2.8其他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7种)2.1.1通道门遮挡视线2.1.2制动装置有缺陷2.1.3安全间距不够2.1.4拦车网有缺陷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棱2.1.7其他2.2强度不够(4种)2.2.1机械强度不够2.2.2绝缘强度不够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2.2.4其他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3种)2.3.1设备带“病”运转2.3.2超负荷运转2.3.3其他2.4维修、调整不良(4种)2.4.1设备失修2.4.2地面不平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2.4.4其他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3.1无防护用品、用具3.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1照明光线不良(3种)4.1.1照度不足4.1.2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4.1.3光线过强4.2通风不良(7种)4.2.1无通风4.2.2通风系统效率低4.2.3风流短路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4.2.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4.2.6瓦斯超限4.2.7其他4.3作业场所狭窄4.4作业场地杂乱(4种)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4.4.4其他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4.7地面滑(3种)4.7.1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4.7.2冰雪覆盖4.7.3地面有其他易滑物4.8贮存方法不安全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人不安全行为(55种)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1.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1.4忘记关闭设备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1.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1.7奔跑作业1.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1.9机器超速运转1.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1酒后作业1.12客货混载1.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14工件紧固不牢1.15压缩空气吹铁屑1.16其他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2.1拆除了安全装置2.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2.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2.4其他3.使用不安全设备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3.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3其他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4.2用手清除切屑4.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6.1冒险进入涵洞6.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6.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6.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6.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6冒进信号6.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6.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6.9私自搭乘矿车6.10在绞车道行走6.11未及时嘹望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1.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11.2未戴防护手套11.3未穿安全鞋11.4未戴安全帽11.5未佩戴呼吸护具11.6未佩戴安全带11.7未戴工作帽12.不安全装束12.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12.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四、《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7种: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和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7、其他有害因素。五、参照常见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分类:(一)习惯性违章指挥:1、遇到违章作业行为不予制止;2、不亲自带队或不参与安全综合大检查;3、替基层单位说情或开脱责任;4、以资金紧张为由,不安排整改事故隐患;5、抵触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6、强令员工加班加点,或劳动组织不合理造成疲劳作业;7、与外来单位合作时,在安全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本位主义”严重;8、为抢进度保生产而舍弃安全;9、随意调换特种作业人员10、发表错误言论,如“你只管干,出了事我负责”;11、用行政命令强令员工违章作业;12、对员工隐瞒危害因素;13、剥夺员工应享有的劳动保护权利:如“四期”保护、休息休假,按期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等;14、对员工的举报进行打击报复;15、事故处理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随意变通。16、安全处罚上明罚暗补;17、对上级部门隐瞒事故真相。(二)习惯性违章作业:1、随意在楼板或建筑物结构上打孔;2、工作场所不能保持整洁;3、用管道悬吊重物或起重滑车;4、在需要加盖盖板之处,不加盖板;5、在安全通道口随意放置物料;6、擅自将消防器材挪作他用;7、在工作场所存放易燃物品;8、不按规定穿用工作服;9、接触高温物体工作时,不戴防护手套,不穿专用防护服;10、进入施工作业现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11、在机器转动时装拆或校正皮带;12、在机器未完全停止以前,进行修理工作;13、在机器运行中,清扫、擦拭或润滑转动部位;14、翻越栏杆,在运行的设备上行走或坐立;15、随意拆除电器设备接地装置;16、凿击坚硬或脆性物体时,不戴防护眼睛;17、使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研磨;18、使用带故障的电气用具;19、
本文标题: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讲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3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