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企业管理】神秘德隆
神秘德隆《商界》德隆是神秘的,从唐氏兄弟创业至今历时17年,从来就默默无语、行事低调。它像深海潜行的巨鲸,从容游弋在平静的海平面下,然而却是海洋真正的主宰者。关于德隆,所有的关注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怀疑是肯定的,德隆的身影在中国经济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好像一个青铜时代耀眼的超级航母,随便什么样的举动都会在公众中引起强烈的震撼。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就开始质疑德隆一系列的资本运做的方式,批评它是“中国股市最大的强庄之一”,而关于德隆的质疑总是不时在媒体上出现。在一片沸沸扬扬的质疑声中,德隆在唐氏四兄弟的带领下,一路飞速发展,几乎成了中国资本运作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在3年多的时间里,“新疆德隆”控制的3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股价已分别上涨了1100%、1500%、1100%甚至更多。并且,当2001年,在证监会的严厉监管下,中国股市的超级大牛股亿安科技、“中科系”、东方电子、银广厦等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纷纷倒下的时候,当股指下跌了40%的时候,德隆系依然我行我素,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因此,有人戏称德隆系为“中国庄股的最后一面红旗”。不过,德隆人并不喜欢甚至非常反感、忌讳“庄家”称谓,在大多数场合,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称作战略投资者,并且是一个成功的战略投资者——2000年9月,在中华工商联组织的1999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结果中,新疆德隆收入总额排名第18位,出口额9494万美元,进入前三。德隆人非常自豪:在新疆广褒的土地上,至少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与德隆有关;在中国,有9家大公司由德隆控股,和德隆沾亲带故的企业数不胜数,就连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北京JJ迪斯科广场、著名歌手田震及“零点”乐队所属的北京喜洋洋文化公司,也是德隆的产业。德隆集团的核心人物是唐氏四兄弟:唐万里、唐万平、唐万川、唐万新,“万里平川一片新”。唐万新是四兄弟中的老四,担任德隆CEO;大哥唐万里任董事长。四兄弟中,唐万新是创业者和主要决策者,他是德隆的灵魂人物。德隆的故事,就从17年前的唐万新开始。如果以能力大小和眼光长短为坐标的话,可以把人分为四类。无才且眼光短浅者为平庸之辈;有才而眼光短浅或无才而眼光长远者,可取得一定成就,但终究难成大器;有才且眼光长远者则无疑为人中之龙,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莫不属于此。把唐万新归于某一类可能还为时过早。不过,至少唐万新算得上一个聪明且有自己“思想”的人。达园会议和德隆出世1986年,大学肄业的唐万新与另外6名大学生在其兄、新疆八一中学化学教师唐万里的协助下,怀着创业的冲动,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那时候彩色摄影冲印业务在新疆还是空白,“朋友”公司相中了这个项目。但是太穷,买不起机器,就拿到广冲印印。唐万新自此频繁往来于乌鲁木齐与广州之间,把从新疆客户手上收来的胶卷拿到广东冲印成照片。后来买了台旧机器。由于“朋友”的产品比人家便宜了一半,抓住了整个市场,一年就赚子100万。用这掘来的第一桶金子,朋友公司开始扩张,搞多种经营。先后搞过服装批发、小挂面厂、小化肥厂等;1988年又承包新疆科委下属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部,从事电脑软件开发等业务。这些后来被唐万新形容为“连乡镇企业都不如”的创业探索,无一例外地失败了。1988~1990年开始赔,赔得一干二净,还欠了一屁股债。1991年,唐万新开始做电脑,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好时期,把钱又赚回来了。1992年,几乎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同步,唐万新和几个朋友注册了“乌鲁木齐德隆实业公司”——德隆出场了,并且一开始就涉足股市。唐万新在资本运作方面肯定有种先天的敏感和悟性。初生的中国股市,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机会,就在相当于多的人不识股票为何物、把原始股看作是烫手山芋的时候,唐万新却笃信股票的增值潜力,他把股票称为“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拥有的个人财产”。1993年2月,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后,唐万新以500万元流动资金作为注册资本成立“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1994年成立新疆德隆农业开发公司,1995年改为新疆德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德隆开始尝试由“投机”转向“投资”。唐万新后来有一段话,可以代表他此时的想法:“其实德隆一直很关注实业,一直想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我们只是想做个土财主,1993年以前就已经有几个亿了,但我们不想这样,没多大意义,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大学未毕业就下海经商的唐万新,显然不想用“财主”这样的身份为自己定位。但是,德隆做实事为什么选择了农业,而不是“高回报”的高科技行业?德隆人解释说,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因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在政策上享受优惠,在价格上受到保护,在宏观环境等方面等到支持,是高投入、高收益、低风险的产业。另外,新疆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其它省区无法比拟的明显优势,而在更深层次上,德隆投资农业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短线投资所隐藏的巨大风险,而开始寻找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收入来源”。1995年,这一模糊的直觉上升为德隆的“投资理念”——“创造传统产业的新价值”。当然,这一理念的初步形成是在唐万新1995年的那次出国考察之后。当时,唐带了一帮人去加拿大考察,考察他们的金融业、农业、工业,摸人家的底子,并在那里试着收购了一个生产车灯的小公司。他们发现,对于中国来说,最有优势、最有机会的可能还是在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制造业的第一棒是欧美,第二棒转移到日本,第三棒到了东南亚,现在又转向中国。制造业应该在中国落地生根,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而且经过“七五”、“八五”、“九五”的技术改造,中国已经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具有生产能力,一方面面向是全球市场,这对中国意味着历史性的机遇。对于有人把传统产业等同于夕阳产业,唐万新另有一番妙论:“都说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其实,无所谓朝阳还是夕阳。纺织是夕阳产业吗?食品是夕阳产业吗?只要人们要穿衣、吃饭,它们就都是永恒的产业。”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就有了达园会议。达园是北京的一处地名,1997年春,德隆在那里开了一个务虚会,会上确定要由投资于项目向投资于行业转型,由“做企业”转向“做产业”。这次会议,被德隆人称为“德隆10年发展历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今天看来,这个评价并不过分——有了达园会议,才有了后来股市上“德隆系”的惊人表现,才有了德隆的现在。确定了“做产业”志向的德隆,在“达园会议”之后,开始从证券市场的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他们深知现代产业的发展必须借助资本市场,“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能独力投资得起一个行业,(整合产业)必须结合公共的经营者。”要想实现整合的梦想,你必须得具备一些东西,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模式——管理模式。我们的办法是选择最好的企业和企业家,用他的模式实施管理——唐万新优秀的资源整合者从沈阳合金到合金投资沈阳合金是德隆正式入主的第一家上市企业,也是操作过程最简短的一家企业——从决定收购到合同签字,前后不到20天。沈阳合金是中国最大的镍合金材料生产企业,成立于1956年;1990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总资产1.3亿,净资产7000万,总股本5000万。主要产品镍合金的市场占有率达80%,业务比较稳定,有4000多万的销售收入、600~800万的利润。问题在于,镍合金的市场规模太小,全国的总需求量每年不过1亿多元。合金注定是个长不大的企业。因此,沈阳市政府决定引进大的投资者,彻底改造这个企业。1997年6月,出让合金法人股权的招标会在沈阳举行。德隆如愿以每股3.11元的价格获得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万法人股(占总股本的29.02%),成为合金第一大股东。不过,德隆入主合金后的第一个动作,却不是在传统行业,而是与国家仿真中心合资组建了“北京钛合金动感电影成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开发“太空梭”项目。太空梭是一种极具时尚动感的玩具产品,推出后迅速赢得市场青睐,销售额连续2年直线上升。但是,进入第三年,曾经像雪片般飞来的订单突然减少了,因为“一个公园有一个太空梭就足够了”。合金当机立断,趁效益下滑的苗头刚出现,将“太空梭”项目转让了出去。“太空梭事件”进一步印证并完善了唐万新的观点:中国企业最大的发展方向在传统产业。只在传统产业,才能发挥在劳动力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只有传统产业,才有一个成熟的、现成的,而不是潜在的市场;只有传统产业,才不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介入一个什么样的具体产业,才符合德隆这种日趋明确、却仍有待实践检验的投资理念呢?经过大半年的市场调研,1998年初,电动工具——镍合金的下游产业,进入了合金人的视野。德隆对中国的出口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电动工具出口比较冷门,有实力的大企业没有做;而海外市场又比较大,有100多亿美金,中国的出口量连续10年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不幸的是,这个行业同样未能克服国内企业相互压价、抢占出口市场的痼疾,内耗不止使得谁也死不了、谁也活不好,整个中国电动工具业就像一群散兵游勇的天下。所幸的是,这也是一个机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行业集中度(或垄断程度)越高,企业获取的利润率越高。因为没有大的竞争对手,合金完全可以通过收购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来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行业整合,形成合理的行业秩序,提高电动工具业的垄断程度,从而取得较高的利润率。因此,从1998年,即股权变动的第二年起,合金股份把从资本市场募集来的几乎全部资金投入到了一系列的并购、整合中——合金股份成为了“合金投资”。首先被合金相中的是国内直流电动工具中的老大——上海星特浩。上海星特浩于1994年11月注册成立,是由外方股东“星特浩”(香港)发展有限公司和中方股东共同出资组成。“合金股份”受让股权时,已经完全为外方股东持股。星特浩名列当时中国最大的4家电动工具企业之一,产品全部出口;它的创办人潘亚平(现任合金投资兼星特浩总经理),则是电动工具行业赫赫有名的“两潘”之一。1998年9月,合金股份出资9000万元,受让星特浩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星特浩企业有限公司的75%股权,以先声夺人之势进军电动工具业。1999年3月,星特浩与陕西一家军工企业合作,成立宝鸡星宝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此举弥补了国内发动机工具的空白。1999年6月,“合金股份”收购“苏州太湖电动工具集团公司”(国内交流电动工具的最大企业),新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上海星特浩”投资2000万元,以安置全部职工的零资产方式收购太湖75%的股权。1999年12月,在“合金股份”董事会支持下,“上海星特浩”以现金3633万元收购上海美浩电器有限公司75%股权,并与中信合作成立山西中浩园林机械有限公司。2000年1月“合金股份”董事会通过决议,表示支持“上海星特浩”投资1000万美元在北美设立组装厂及销售、服务网络。2001年下半年,星特浩开始与台湾一家生产电动工具的上市公司探讨深层合作。至此,一个能够生产全套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组装)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居于控制地位的电动工具企业集团组建完成。它的悄然出现改变了合金的主业构成——星特浩成为合金事实上的主体,其业务量现占到90%以上;也显著提升了合金的实力——2000年同1996年相比,合金的总资产由1.33亿元增加到13.98亿元,增长了近10倍;主营业务心入由5027万元增加到8.44亿元,增长了15倍多。通过一连串的资本运作和企业重组,合金基本实现了对国内电动工具行业的整合。但是,对德隆人来说,这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机会在国际市场。然而,长期以来,在世界电动工具市场上,中外企业的地位极为不平等:中国生产的电动工具数量已占全球的70%,销售收入却仅占10%,利润占不到1%。“同样质量的产品,美国公司的卖40元钱,我们只能卖10元;我们是20多元卖出去的,到了美国市场上就是99元或者100元,真正的利润全让人家吃掉了。”残酷的现实使德隆和合金意识到,“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没有绝对的垄断,只有绝对的竞争。核心竞争力要在全球的范围内评估,要和全球的对手比较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神秘德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