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唯一的童话诗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CONTENTS目录·生平简介·顾城的帽子·顾城的死·文学成就·主要著作·诗歌特点·主要作品介绍及赏析·外界对顾城的评价顾城生平简介(1956-1993)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养猪。“文革”前即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他为什么戴帽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引用“谌赫”的话: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顾城的帽子顾城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自杀,用斧头砍伤其妻子后(后不治而亡),在一棵树上吊颈而死。顾城是20世纪中国的童话诗人,是任性而长不大的孩子,有着单纯的生命信仰。他沉沦在自造的幻象里,“本真童心仍是一种很宝贵的艺术精神”。在气质上更多了些“世纪末”的忧郁和偏执。顾城是活在梦里的诗人,梦离现实是远的,那正是《远和近》的质疑。诗句是淡淡的,诗意却是冷漠的。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远近之间,他宁愿选择“云”,而不是“你”。“云”是远的近,“你”是近的远。他有着“超越现实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顾城对自己早就有清醒的认识,“我是个偏执的人,喜欢绝对”。最后,就是这“偏执”和“绝对”使他达到疯狂,丧失理性,在那最后的一瞬,他是一个神经质的疯狂诗人,死亡对顾城也许是最好的童心的复归。他的死之谜在他死的瞬间就消失了,后人的读解,往往只是在记忆上编织一副带血的花环。顾城的死顾城和妻子谢烨视频《家事——顾城从迷恋到迷失》顾城的主要著作《黑眼睛》《英儿》《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顾城的诗》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诗歌特点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是超越了公式化了的语言。顾城诗作中的意象,形成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节选)张捷鸿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大陆新诗坛上崛起的朦胧诗派,以思想上的叛逆和艺术上的反动向中国传统诗歌提出了双向挑战,以新的审美态势冲击了民族文化积沉的超稳定情性。这无疑是中国新时期诗坛上最深刻的事件。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以那首著名的《一代人》而一举成名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以简洁的意象,表达了一代人的处境和心愿。因而这首诗被称作是为一代人“立言”的诗。从最初的写作开始,顾城就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以大睁着的“黑眼睛”的形象赢得了童话诗人的称号。从他留下的近千首诗中,我们能看出他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思想和艺术的纯粹,这使得他的是个“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一种面向未来的特质,一种堪称禅悟的明慧”,使他的简洁而充满神秘的诗风是他对新诗潮无可替代的贡献。他的诗在新时期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1987年他出国以后,曾在德国、美国、新西兰、英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演,接受过多次采访,并受聘在大学讲授中国古代诗歌,外国有的汉学家称他为“东方的明珠”,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他,以他的诗歌创作写博士论文。顾城主要作品赏析poetry《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远和近》《一代人》《感觉》《给我的尊师安徒生》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朗诵视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赏析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从作者的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一代人》汇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给我的尊师安徒生》《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一)你推动木刨,像驾驶着独木舟,在那平滑的海上,缓缓漂流……刨花象浪花散开,消逝在海天尽头木纹象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没有旗帜,没有金银、彩绸,但全世界的帝王,也不会比你富有。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二)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当我回来的时候眉发已雪白沙漠却成了顾城从少年时代就喜欢读安徒生童话,他说:“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光辉。我向它走去,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只有路,自由的路。”一个是丹麦的童话作者,一个是中国的童话诗人;然后,在对艺术美的追求上,在对人生的体验上,二人却又相同之处。顾城追求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没、神奇变幻的美、他想和安徒生一样“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们,向着人类”。《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就是顾城用自己独特的心境,建构的一个梦幻般的诗的空间。在这里,没有昏暗的工作间,没有飞扬的锯屑,有的是“缓缓飘流”的“独木舟”和“散开的浪花”,有的是“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这是一个美丽、纯净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既是安徒生的,也是诗人自己的。顾城将眼泪在生活的蚌贝中磨砺成晶莹的诗句,将“遥远而清晰”的,梦,雕琢成高于现实世界的艺术天国。《感觉》——顾城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读顾城的《感觉》,你不难发现:感觉与色彩的关系,即由感觉到色彩形相,他历经了一份沉痛的生命思考,这份思考,是诗人所要向世人倾诉的。灰色,本代表忧伤、悲凄、闷郁等情愫,诗人就是“用黑然的眼睛”去看“天”和“地”,是人世间光明背后的污浊,美饰背后的丑陋,事实背后的真相,使他觉着压抑:“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竟没有铺设丁点亮色。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新生,希望。红色的孩子,绿色的孩子,终于“活泼嬉笑着”走出“灰色”的桎梏。孩子,总是被视作纯洁生命、新生青春的象征,他们“在一片灰色之中/走出”,是可喜,是活现,给人眼前一亮的“生命与活力与新生与希望”沈奇: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中国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美学价值——脱身时代,返身自我,本真投入,本质行走,消解“流派价值”和“群体性格”之局限,成为真正个人/人类的独语者,并以其不可模仿、无从归类、极富原创性的生命形态和语言形态,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澄淡含远,简静留蕴,畅然自得,境界无涯,富有弥散性的文本外张力,进而提升到一种真正抒写灵魂秘语和生命密码的艺术境地——当代汉语诗歌艺术在顾城这里回到了它的本质所在:既是源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又是生活与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外界对顾城的评价comments何言宏:“我也有我的梦,遥远而清晰,它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它是高于世界的天国”,“我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对于顾城的诗学追求,很多人的印象一定都深刻。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紧张。它不仅会安慰我们,也会在灵魂中撕裂着我们。外界对顾城的评价comments张清华:从唯道德论的角度看,他也许不应该被写在这里,但是从一种更大意义的悲剧和诗意的层面上理解的话,他就变得很有必要。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童年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毁灭,他是一个“至死也没有走出精神的童年”的诗人,拒绝成长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剧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他也是雅斯贝斯所说的具有深渊倾向的诗人——“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的诗人”,因而也是一个诗与生命合一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他的精神现象学意义虽然有更多负面的角度,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中也包含了更多幽暗的和深渊式的人性复杂内容,使其单纯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死亡、忧郁、脆弱……这一切与诡奇的幻想、大自然的情境以及他那阴郁又透明的表达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他那具有无
本文标题:顾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6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