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5页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单元测试卷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8分)(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秦风·蒹葭》)(3)式微式微,?微君之故,?(《诗经·邶风·式微》)(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7)《小石潭记》(柳宗元)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8)《诗经·周南·关雎》中统摄全诗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精神层面的奢华,只在物质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远避喧xiāo。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张扬,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却干净、纯悴。(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兀.自()奢.()华喧xiāo()远避.()(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3)选文第一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3.名著阅读《傅雷家书》(2分)(1)《傅雷家书》中傅雷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要有艺术、人格的,做一个“”。(2)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4.综合性学习。(8分)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材料1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材料2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材料3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3分)(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2分)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栏目二:___________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二、阅读理解(一)细水长流(15分)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话的意思是,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初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5页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吗?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吗?(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3分)(二)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12分)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③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②”是余震的罪魁祸首。⑤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注释】①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②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双方产生的相互对抗的力。1.请概括余震的另外两个特征(2分)①;初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5页②强度小,大都不会造成破坏,多次就成灾;③;2.余震产生的原因是(3分)3.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还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4分)4.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温馨提示:AB任选一处作答,3分)(三)桃花源记(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1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便要.还家处处志.之便扶向.路寻.病终绝境..无论..3.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2分)4.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5.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2分)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7.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3分)(四)小石潭记(16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文学常识填空(2分)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散文的范畴。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心乐.之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斗.折蛇行影布.石上不可久居.____________3.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乃记之.而去渔人甚异之.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俶尔.远逝惟手熟尔.4.翻译下列句子(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分)6.第
本文标题:八下语文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0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