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南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原为张柔居所。+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南市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建于公元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古莲池初名雪香园,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简介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田琬德政碑是园内年代最为久远的碑刻,它的书丹者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苏灵芝擅长写碑,此碑写得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蔡京是北宋时期臭名昭著的奸相,他虽然声名狼藉,却写得一手好字,可当时人们谁也不愿保存他的字,镶嵌在莲池北碑廊的《蔡京送行诗碑》是国内惟一保存完整的一幅。在它不远处的则是宋代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与蔡京的字相比,岳飞的字显得雄劲有力。书法价值莲池碑刻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的还得数它的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时,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的。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頫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祖父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莲叶托桃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的,听说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一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的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的脑袋!滚!”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巴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清初,在莲池三十亩水面的中区垫造了南北大小两岛。其北岛甚小,即是笠亭所在之处;而由宛虹桥与北岛连接的南岛面积却约有两亩之大,俯视池塘,两岛中分水面。这一改造,使水由西渠过丽然桥注入池后,原来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向分为南北两大股。北流直接向东,穿过曲径桥到水东楼前东渠出水口处;南流,自丽然桥向南,过课荣书舫,由西面环绕流过南岛,经南岛南侧的水塘,过东南渠穿含沧亭与北流会合后,共出东渠。东、西出入水口处皆有小水闸,用以控制、调节池中水量。这样,池水形成了蜿蜒萦洄的态势,又保持了终年澄彻空明的效果。藻咏楼坐落于南岛之西南,“前矗峻岩,后临芳渚,池水三面环之,嘉木扶疏以映阶,灵石隈佹以延牖。”楼为马鞍形双重檐脊,底层红柱明廊,栏槛迥绕。楼堂上下,棱窗锦幔。壁间字画琳琅,几上香熏冉冉。当时这里是分曹射覆、诗赋酬唱之处。由画廊复道可直接来到藻咏楼楼上,在此循栏四望,园中诸景依次浮现眼前。从当年著名学者章学诚登楼赏景,谓为“步移影转,处处叹绝!”的赞美,道出了此楼的修造,在于综览全园的妙旨。由此进而可以想见,楼名“藻咏”的佳妙之处。藻咏楼下层当年名为“澄镜堂”,堂上悬有“理笏”二字匾额,此是出自“海岳拜石”的典故。史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别号海岳外史)曾出守无为军州,到任伊始,见衙署内有一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奇丑,大喜道:“此足以当吾拜!”遂肃然整衣正冠,持笏下拜,并呼石为兄,后世因而留传下来这一典故。澄镜堂外亦有巨石,可知这里亦是赞石之意。+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园内正西面。宋代为道教宫观,元代初年道观一部分被莲花池名园占用。道观坐西向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厦三间,四周庑廊环抱。门额“君子长生馆”,两边配有楹联。南北有配房两座,南曰小方壶,北称小蓬莱。建筑典雅,环境幽静,景色绝佳。现已成为保定市人民公园主要胜景。+清同治“莲池十二景”之一。面阔5间,进深2间,背西面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夏3间,四周庑廊环抱,台基延伸入池,可凭栏赏荷、垂钓,故同治年间(1862—1874)名钓鱼台。门额有“君子长生馆”五字匾,寓“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之意。两边有楹联曰:“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南北有配房2座,南曰小方壶,北曰小蓬莱。建筑典雅清洁,纤巧空灵,景色尤佳。水色映帘,阁影浮波,俨然一幅天然风景画。简介如今,莲池收藏着相当可观的经幢碑碣和石造像。它们大多被安置于东碑廊、壁刻长廊和水东楼南侧的木栏中,亦有一些散置于园中假山之上和庭院内、楼堂前,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东碑廊一进园门,便可见到春午坡东厢八间碑廊内排立着的十九通竖碑。其中有清代乾隆、嘉庆皇帝“巡幸”莲池时赐给直隶督抚疆臣的御制诗碑;有自明代万历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587一-1933年)历代修葺莲池或创办书院、设置行宫的碑记。碑廊中还有莲池管理处搜集来的清代康熙和道光年间立的《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张罗彦赞碑》和《那彦成紫光阁画像赞碑》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如为张罗彦立的两碑碑文中反映出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巨大声势,可与正史相互参证。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分东、西两路进击北京,西路势如破竹,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同日,制将军刘芳亮的东路军包围了保定。以明光禄寺卿张罗彦为首的明朝官吏,在北京已被攻克的情况下,仍拒守孤城坚持抵抗。碑中所谓“煤山消息(指崇祯帝的自尽)正疑猜,两地孤城势已摧”,正是描
本文标题:保定古莲花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2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