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幼儿园实习报告总结,和琦琦
幼儿园实习报告总结姓名:和琦琦关键字:入园∕离园、幼儿教育、情感沟通摘要:该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一、对幼儿离园应注意及要做到的事情的培养;二、对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正文:一、对幼儿离园时应注意及要做到的事的培养。“离园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环节,教师如果能组织好“离园前活动”就给幼儿的一日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离园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忽略,组织并和幼儿一起活动,热情的接待家长与个别家长交流幼儿的表现,亲切的和幼儿说再见,使幼儿能高兴的来幼儿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教师在离园时指导的注意事项:第一、充分发挥离园环节的教育作用;第二、教师应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保证幼儿安全。第三、指导幼儿参加离园前的整理活动,使幼儿养成清洁环境和物品用过后放回原处的习惯。第四、指导幼儿学会检查自己的仪容和收拾自己的物品。第五、指导幼儿离园时向老师告别。在生活活动中,成人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及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来管理、教育幼儿,其根本目的不在于“管住幼儿”,而是在于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离园这一环节就起到了上述的作用,我见习所在的大3班的幼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离园环节的教育作用,在离园前幼儿在不同区域选择性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如积木、拼图…当老师说把东西收拾好,他们就自觉的把物品整理好放回原处把桌子拉回原处,清洁桌子上的垃圾后,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收拾自己的书包,把书整齐的放回书包中,并检查自己的衣服有无扣好,等待着家长接他们回去,当家长来接他们走时,他们面带微笑有礼貌的同老师告别,我很庆幸在我所见习的幼儿园时如此之规范,相比较起我同学所在的那所同心幼儿园,她们所在的幼儿园离园前情况是这样的:老师帮幼儿梳美丽的头发,编不同样式的辫子,没有充分发挥离园环节的教育作用,只是带着干净整洁的仪容回家,这些是做给家长看的,可实质却没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应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期的养成教育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因此,在生活活动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利用好各个环节的教育作用,持之以恒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二、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学龄前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几乎他们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护理。小学生的生活就和学龄前的幼儿大不一样了,首先,小学的生活内容和幼儿园不同,小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是从事课堂学习,课间时间很短,并有儿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学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与幼儿园里阿姨和孩子的关系不同,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不是生活方面的照顾。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所以家长必须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预先做好准备,才能使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要注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父母择菜、摆餐桌、端饭、扫地、擦桌子整理小人书等,以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我见习所在的大3班是即将步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们,他们能自己收拾碗、勺,睡过午觉后能自己穿衣、叠被,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很好,年龄越大的幼儿独立能力达标率越高,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幼儿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因材施教,家长对大3班的教师说孩子吃过饭让他们自己送饭桶,自己收拾桌子,每当我看到那些孩子掂着桶,桶上放着盆和碗下楼时,就担心他们出意外了想伸出援手时都被主任老师制止了,要想让他们真正独立,家长、教师都应放手,对于个别不能独立的穿衣……教师可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幼儿兴趣,可尝试着将穿衣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是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专门教授,让那些已学会穿衣的为不会的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鼠钻洞子,吱忸吱忸上房子”。幼儿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跟着老师的图解学习穿衣服。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我得到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学习的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有人说:“教育之船只有借助感情之水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亲情、友情、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无一不让人用生动的语言来反复表现与吟诵,在这些感情中,有一种让人感到最真切、最纯洁、最朴实的情感,那就是幼儿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师幼情感。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的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与亲近,从而也证实了那句“亲其师而信其道”。◆热爱幼儿是增强师幼情感的根本前提。教师的爱似和煦的春风,浓浓的暖意将温暖孩子们的心灵。幼儿教师的爱,应该是平等的爱——无论面前的孩子是乖巧的还是调皮的,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他的性格是活泼开朗伶牙俐齿的,还是天生内向沉默寡言的,无论他的家境是富裕的还是贫穷的,无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还是有残疾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颗母亲的心去关爱他们,培育他们,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是真挚的爱,它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去鼓励、去温暖、去滋润每一个幼小的心田,而不是随口说说的爱。在同事的小班帮忙时,特别是幼儿刚入园时,有的孩子离开亲人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哭闹不止,这时我抱着他们说:“老师就是你们在幼儿园里的妈妈,会和宝宝的妈妈一样喜欢你们爱你们。”温情的角色逐渐消除了幼儿的焦虑,从而将他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我们老师的身上,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喜爱的的情感。◆理解、关注幼儿是师幼积极情感互动的基础人人需要理解。人们常说“孩子凭兴做事”,“儿童是情绪的俘虏”,这些话用在孩子的身上非常贴切。由于时时处处要求成人给予保护,因此他们更需要成人给予理解、关怀、体贴和爱护。而且,幼儿的情感需求,常常在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去仔细观察,注意每个幼儿的情感流露,从中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了解孩子的心态和真情实感,培养幼儿学会积极的情感交流。在幼儿园中,幼儿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再幼儿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有的孩子常常会特意告诉我“老师,我吃完了”、“我睡醒了”、“我坐好了”等一些表白性的语言,而且表现一个孩子一说,就会有一大帮孩子争着告诉老师自己也已经准备好了或做好了;“老师,你在干什么?”、“要上课了吗?”、“我们出去玩什么呀?”等一些看着就明白的提问,孩子几乎都是明知故名;“老师,他刚才打xx了”、“xx碰到xx了”、“xxx刚才跑到外面去了”这样一些告状性的语言,孩子会一拨一拨的过来告诉老师,有的孩子根本没亲眼看到,但他一旦得到这方面的信息,他也会赶过来告诉老师,……这方面在成人看来平常、多余的告状、表白、提问、寻求指导和帮助等言行,其实是孩子在试探教师,想要亲近教师。幼儿是敏感的,他们十分渴望与老师亲近,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当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后,他们会更加爱老师、信赖老师、依恋老师,就会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在这些行为中,孩子其实是师幼情感交流互动的发起者,因此,我们要理解孩子存在这些行为的原因,他们懂得真实用意。无论是孩子的何种言行,都是为了能与教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答复。对于表白性的言行,冲他们点点头,轻轻的应答一声;对于孩子的明知故问,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孩子自问自答,提升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对于孩子之间的告状行为,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是集体进行讨论,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其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我深切的感到和幼儿的情感交流需要有心灵上的共鸣,需要教师的言语,行为被幼儿真正的理解、接受、呼应甚至欣赏,这样才能增强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出处: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本文标题:幼儿园实习报告总结,和琦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