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七(3)班禁毒主题班会课件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演讲一、认识毒品“毒品”不是一个化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特指那些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使人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如安定、吗啡、美沙酮等,只要是以医疗目的正确使用,它就只是药品而不是毒品。什么是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新型毒品的毒理学性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第二类是致幻剂,代表物质有麦角酰二乙胺、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苯环己哌啶和氯胺酮);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等。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观纯白色结晶体,中枢兴奋剂,表现为妄想、好斗、错觉;摇头丸:致幻型苯丙胺类毒品,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等;K粉:即“氯胺酮”,静脉全麻药,易溶于水,出现幻听、幻觉、幻视,易让人产生冲动,所以又称“迷奸粉”或“强奸粉”;咖啡因: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成的生物碱,吸食后导致智能低下、肢体畸形;调查显示:新型毒品吸食者大多年龄在16岁至36岁,对于初始选择新型毒品的原因,82.4%的人选择了好奇心的驱使。而目前选择新型毒品的原因,76.5%的人是为了解除烦恼和寻求快感。现在的青少年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新奇,“酷”、“爽”、“炫”、“劲”、“high”等词汇反映了他们追求的就是快速的和极端的快感,新型毒品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由于青少年往往对新型毒品的危害知之甚少,认为“这又不是毒品,玩玩而已”。他们认为摇头丸、K粉不是毒品,属于“娱乐消遣”药品,认为吸食后不上瘾,对身体危害不大,等上瘾了再后悔也就晚了。毒品危害:●毁灭自己:个人肉体、精神上损害;●祸及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家庭破裂等;●危害社会:偷盗抢,社会不稳定。全国毒品吸食者一年耗毒资1000亿,毒品问题还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据统计,大多数省区市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性案件30%以上是吸毒人员所为,一些毒情严重地区甚至接近70%。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既然毒品这么害人,那作为学生的你们怎样才能远离毒品呢?1、对毒品认识必须到位2、正确面对挫折3、学会拒绝诱惑4、对毒品的好奇心要不得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防毒五措施:《青少年预防毒品十诫》:一、不要因追求刺激而吸毒。二、不要因好奇而吸毒。三、不要因贪图享受而吸毒。四、不要因解愁而吸毒。五、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诸如吸食某一类毒品或者用某一种吸食方法不会成瘾等谎言。六、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贩毒行为的人。碰见亲友吸毒,一要远离;二要劝阻。七、不在吸毒场所停留1秒钟。八、不接受与毒品有关人员传递的香烟。科学试验和受害者的经历者表明,三根海洛因的香烟就足以令人上瘾。九、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毒品决不能治病,只能添病。十、发现吸毒,贩毒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班会到此结束
本文标题:七(3)班禁毒主题班会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3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