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给水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1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一章设计总论1.1项目背景本设计项目为某城市给水厂初步设计(1)设计规模表1项目近期远期设计人口6000080000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L/cap·d]220220最大日时变化系数1.381.38工厂A(m3/d)34805220工厂B(万m3/d)0.60.8工厂C(万m3/d)88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160180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90供水普及率(%)95100注: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算。(2)地形地貌及河流特征:地形地貌:城区地形较平坦,其黄海高程标高为30.00m。水文特征流量:最大流量:76100m3/s(1954.8.14)最小流量:2930m3/s(1865.2.4)水位(黄海高程系):最高水位:27.65m(1954.8.18)最低水位:8.00m(1965.2.4)2多年平均水位:19.16m河床断面图(见下图)27.65m(3)河流水质表2项目单位数据项目单位数据色度度10CO2Mg/L14.26嗅味/无Na++K+Mg/L8.46浑浊度度100~1000SO42Mg/L17.2pH/7.2溶解固体Mg/L139.0总硬度Mg/L2.29挥发酚Mg/L0.002Fe+2+Fe+3Mg/L0.3有机磷Mg/L0.09Cl—Mg/L15.51砷Mg/L0.01HCO3—Mg/L119.6耗氧量Mg/L3.78Ca2+Mg/L32.46氮氨Mg/L0.5Mg2+Mg/L3.05细菌总数个/mL38000NO2—Mg/L2.75大肠杆菌个/L13001.2设计水量近期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qNf(m3/d)=12540m3/d一般工业生活和淋浴用水:Q2=1.6Q1=20064m3/d第三产业用水:Q3=0.9Q1=11286m3/d工业生产用水Q4=QA+QB+QC=89480m3/d设计年限内最高日的用水量:Qd=1.2(Q1+Q2+Q3+Q4)=160044m3/d最高时的用水量:Qh=4.86QdKh=2556.26L/S式中q—最高日生活用水的量定额,m3/(d人);N—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F—自来水普及率,%;QAQBQC—ABC三厂的工业生产用水量;Kh—时变化系数(1.38)。8.00m地面高程30.00m3远期Q1=17600m3/dQ2=1.8Q1=31680m3/dQ3=0.9Q1=15840m3/dQ4=QA+QB+QC=93220m3/dQd=1.2(Q1+Q2+Q3+Q4)=1900008m3/dQh=4.86QdKh=3034.85L/S1.3执行标准饮用水经处理后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相关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应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4给水处理流程的确定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3.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4.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2)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5.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4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原水混合沉淀池市政管网絮凝池滤池二级泵房清水池混凝剂消毒剂5第二章设计说明书2.1加药间2.1.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2.1.2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1).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混凝剂选用:碱式氯化铝[Aln(OH)mCL3n-m]简写PAC.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20mg/l。其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2)温度适应性高:PH值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2).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6流量计配合投加。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2.1.3加氯间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2.2混合设备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成本。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合等。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7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2.3絮凝池絮凝过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而形成更大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折板絮凝、栅条(网格)絮凝、和穿孔旋流絮凝。表2-1絮凝池的类型及特点表类型特点适用条件隔板式絮凝池往复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钒花易破碎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回转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构造简单,管理方便;缺点:出水流量不宜分配均匀,出口处宜积泥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改建和扩建旧池时更适用旋流式絮凝池优点: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缺点:池子较深,地下水位高处施工较难,絮凝效果较差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折板式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短,容积较小;缺点:构造较隔板絮凝池复杂,造价高流量变化较小的中小型水厂网格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缺点:末端池底易积泥根据以上各种絮凝池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82.4沉淀池常见各种形式沉淀池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见如下的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2-2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平流式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缺点:1、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排泥较困难2、机械排泥设备,维护复杂;3、占地面积较大1、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原水含砂量大时作预沉池竖流式优点:1、排泥较方便2、一般与絮凝池合建,不需建絮凝池;3、占地面积较小缺点:1、上升流速受颗粒下沉速度所限,出水流量小,一般沉淀效果较差;2、施工较平流式困难1、一般用于小型净水厂;2、常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时辐流式优点:1、沉淀效果好;2、有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效果好;缺点:1、基建投资及费用大;2、刮泥机维护管理复杂,金属耗量大;3、施工较平流式困难1、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在高浊度水地区作预沉淀池斜管(板)式优点:1、沉淀效果高;2、池体小,占地少缺点:1、斜管(板)耗用材料多,且价格较高;2、排泥较困难1、宜用于大中型厂2、宜用于旧沉淀池的扩建、改建和挖槽鉴于考虑设计成本的经济性以及运行管理的难易,还有本地拟建厂区比较平整且面积较大,本设计拟采用平流沉淀池。92.5滤池(1)、多层滤料滤池:优点是含污能力大,可采用较大的流速,能节约反冲洗用水,降速过滤水质较好,只有三层滤料、双层滤料适用大中型水厂;缺点是滤料不易获得且昂贵管理麻烦,滤料易流逝且冲洗困难易积泥球,需采用助冲设备;(2)、虹吸滤池:适用于中型水厂(水量2—10万吨/日),土建结构较复杂,池深大,反洗时要浪费一部分水量,变水头等速过滤水质也不如降速过滤:(3)、无阀滤池、压力滤罐、微滤机等日处理小,适用于小型水厂;(4)、移动罩滤池:需设移动洗砂设备机械加工量较大,起始滤速较高,因而滤池平均设计滤速不宜过高,罩体合隔墙间的密封要求较高,单格面积不宜过大(小于10m2);(5)、普通快滤池:是向下流、砂滤料的回阀式滤池,适用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一般不宜大于100m2。优点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采用的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6)、双阀滤池:是下向流、砂滤料得双阀式滤池,优缺点与普通快滤池基本相同且减少了2只阀门,相应得降低了造价和检修工作量,但必须增加形成虹吸得抽气设备。(7)、V型滤池:从实际运行状况,V型滤池来看采用气水反冲洗技术与单纯水反冲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较好地消除了滤料表层、内层泥球,具有截污能力强,滤池过滤周期长,反冲洗水量小特点。可节省反冲洗水量40~60%,降低水厂自用水量,降低生产运行成本。2)、不易产生滤料流失现象,滤层仅为微膨胀,提高了滤料使用寿命,减少了滤池补砂、换砂费用。3)、采用粗粒、均质单层石英砂滤料,保证滤池冲洗效果和充分利用滤料排污容量,使滤后水水质好。根据设计资
本文标题:给水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5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