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ⅴ标七工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2前言本《作业指导书》编制的目的是为沪宁城际铁路施工提供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参考,指导和规范本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本《作业指导书》是在《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经规标准[2005]110号)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特点编写。在执行本《作业指导书》过程中,希望各施工队伍能够结合工程实践,及时发现和总结本《作业指导书》的不足之处,便于对其及时补充和完善。施工中若发现本《作业指导书》与国家、铁道部、建设部、设计等有关标准、规范有冲突者,以标准、规范为准,请及时反馈,以便修正。31总则1.0.1为统一本工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1.0.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工区桥涵、房屋建筑、路基支挡及其它现浇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施工。本《作业指导书》同时也为工程的业主、施工监理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运营管理部门提供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相关信息。1.0.3本《作业指导书》中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划分,对于特殊腐蚀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物,还应参照专门的规范以及具体设计要求进行施工。1.0.4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规模以及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符合要求的试验室,并按相关规定开展试验检验工作。1.0.5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除应满足本《作业指导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文件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符合国家和铁路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混凝土施工2.1施工前准备2.1.1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完成原材料的选定、复检工作,并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尽早开展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2.1.2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或不同季节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混凝土试浇筑,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对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温升及降温过程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2.1.3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对工艺流程进行检查,确保工艺装备的可靠性及工艺程序的准确性。2.1.4控制原材料开采的工艺过程和规范原材料的采购程序,保证原材料生产工艺准确性和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需求,建立最低限度的储备。2.1.5在分项工程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部门提交施工计划和工艺流程,并应获监理批准。2.1.6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2.1.7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认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各项保证测量、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现场设置搅拌站的电子4称计量系统,应在使用前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签发计量检定合格证明。2.1.8混凝土应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站应符合《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10172)的规定,应使用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搅拌设备。拌和设备应能自动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具有自动控制进料(各种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和外加剂)和出料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并能准确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2.1.9搅拌站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交底牌,标牌内容,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和调整,做到填写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不准随意涂改。质检人员随时抽查,做好记录。试验部门应根据混凝土施工通知单将工程名称、层段部位,搅拌日期,试验配合,坍落度、原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计算出的施工配合比和每盘拌和材料用量在交底牌上标注清楚。2.1.10开盘鉴定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试验人员、主管工长、质检员共同参加,请监理工程师见证。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计量系统,搅拌设备系统,计量仪表精度,灵敏度。验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拌合物性能等,选定适宜的施工配合比。共同对施工配合比鉴定签认后,按实际调整后比填改标牌,按此正式搅拌混凝土。2.2混凝土搅拌与运输2.2.1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2.2.2搅拌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2.2.3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2.2.4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也可采用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粗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再向搅拌机投入水和外加剂。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投料制度(应与配制配合比时的投料顺序一致)。2.2.5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通过搅拌试验确定。表6.2-1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可供搅拌试验参考。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搅拌机容器(L)混凝土坍落度(mm)<3030~70>70≤5002.01.51.5>5003.02.52.0注:1当使用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时,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但不应少于2min。52搅拌机装料数量不应大于搅拌机核定容量的110%。3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2次。2.2.6搅拌机拌和的第一盘混凝土粗骨料数量宜用到标准数量的2/3。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机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搅拌设备停用时间不宜超过30min,最长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后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2.2.7应注意监视与检测开拌初始的前三盘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温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分析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持续生产。2.2.8冬期或夏(热)期搅拌混凝土可参考本《作业指导书》第2.10、2.11节的相关规定。2.2.9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2.2.10混凝土应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2.2.11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用轻轨斗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设平整,以免混凝土拌和物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手推车、机动车以及轻轨斗车不宜运输流动度较大的泵送混凝土。2.2.12用吊斗(罐)运输混凝土时,吊斗(罐)出口到承接面间的高度不得大于2m。吊斗(罐)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2.2.13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2.2.14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的型号可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小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泵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2.3混凝土浇筑2.3.1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2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3对厚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热工计算,确定降温或保温措施。⑴根据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水化热、混凝土的容重和比热计算混凝土在绝热情况下的混凝土最6高中心温度t:入+tCQMQMtccaeaecece式中:t——最高中心温度,℃ceM——为单位体积水泥用量,kg/m3ceQ——为单位质量水泥累积放热总量,kJ/kgaeM——为单位体积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aeQ——为单位质量矿物掺合料累积放热总量,kJ/kgc——为混凝土容重(kg/m3),cC——为混凝土比热(kJ/kg·℃)入t——为混凝土浇注入模温度(℃)⑵根据计算所得混凝土最高中心温度确定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mm或50mm处)和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mm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Omm处的温度差满足标准要求。主要措施包括:①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或掺加较多的矿物掺合料降低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热,降低内部温差。②掺用缓凝性高效减水剂,延缓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速率,降低内部温差。③结构芯部埋设冷却管,降低内部温差。④将原材料放入冷棚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冰水,降低入模温度,减少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⑤包裹蓄热养护,降低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4将基础上松动的岩块及杂物、泥块清除干净,并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在旧混凝土面上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基面准备工作应符合本《作业指导书》第6.3.5条的规定。5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6当承包商认为模板和钢筋能够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书面通报监理。没有监理的书面批准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2.3.2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1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7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3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可采取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4浇筑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5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表6.3-1中的数值可供参考,但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振捣方法浇筑层厚度(cm)插入式振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表面振动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25配筋较密的结构15附着式振动30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
本文标题: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5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