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崔耀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发展在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社会性活动性(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内化过程的表现»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超越化»超越化:超出外部活动的界限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心理发展的性质规律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顺序性»遵循特定的顺序•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心理发展的性质规律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推进•一般趋势»第一加速期:出生到幼儿»缓慢发展期:童年»第二加速期:青春发育»平稳变化期:成人»下降:老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不是同步»两者不是因果关系年龄阶段的根源•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本质问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过程问题•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自组织过程•内外动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关键期问题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特殊性核心特点•发展性»过程»动态显著特点•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法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主要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过程只是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环境(包括教育)只是引发作用,至多是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然显现代表人物高尔顿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主要观点心理发展由环境因素决定强调环境因素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的作用代表人物华生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主要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同等重要、孤立存在试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新行为主义)主要观点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社会行为观察学习•要点»榜样的行为»行为的结果替代性强化•他人行为被肯定而倾向于模仿该行为•他人行为被否定而倾向于不模仿该行为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两类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其发展受个体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其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人所特有•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先是外部活动,然后转化为内在心理活动»儿童与教养着、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源泉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符号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心理工具)»语言符号是使心理活动得到质变的中介»儿童掌握了语言,才能使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带来的发展,是潜力的开发»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育是人为的发展,应该走在自然的发展的前面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最佳期限»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教育必须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佳期限就是在心理机能开始但尚未形成的时候,进行相关教学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人物皮亚杰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主动建构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图式»认知结构»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方式:同化和顺应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量变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改变原图式,或创造新图式的过程»质变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平衡»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势»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适应的实质是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发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观点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物理经验:关于客体的知识»数理逻辑经验: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功能:协调上述三因素»实质:通过同化和顺应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连续论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皮亚杰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年龄»0~2岁•认知结构»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适应环境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年龄»2~6、7岁•认知结构»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思维的质的飞跃»借助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前运算阶段•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缺乏层级类概念——整体局部关系乱»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年龄»6、7~11、12岁•认知结构»运算图式•思维特点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可逆性»需要具体内容支持的逻辑性运算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年龄»11、12—14、15岁•性质»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特点和表现»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限制»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代表人物主要思想_•承认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心理变态是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或失调而致•人依赖社会经验克服心理和社会矛盾或危机•社会环境决定了矛盾和危机的解决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生发展经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紧张感的产生:个体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不平衡»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引起的个人心理紧张和矛盾»人生发展不同阶段心理社会危机有不同形式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生发展经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个体心理发展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合过程»人格发展任务成功与否,产生人格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品质»每个人的心理品质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品质,避免消极品质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八阶段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婴儿前期»年龄: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品质:希望品质*•婴儿后期»年龄:2~4岁»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品质:意志品质*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八阶段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幼儿期»年龄:4~7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品质:目标品质*•童年期»年龄:7~12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品质:能力品质*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八阶段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青少年期»年龄: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品质:诚实品质*•成年早期»年龄: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品质:爱的品质*以人格特征为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八阶段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成年中期»年龄:25~50岁»任务:获得繁衍感,避免停顿感»良好品质:关心品质*•成年后期»年龄:50岁以后»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或厌恶感»良好品质:智慧、贤明品质*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内动力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家庭社会文化环境教育关系相互作用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早期影响深远观早期发展对毕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早期发展变化迅速而显著早期对负面影响最敏感,后果可持续终身印刻现象关键期——窄窗口儿童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技能儿童某个时期最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相关的发展出现障碍障碍难以弥补敏感期——宽窗口某个时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某个时期儿童某些方面发展迅速过了这个时期,学习困难,发展缓慢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人本主义奠定思想基础•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强调天性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心理化的教育研究基础•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1882年第一部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儿童心理学的发展_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先驱人物开创的新途径»霍尔的问卷法»杜威的教育理论»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儿童心理学的发展_20世纪中期•儿童心理学演变和增新的时期»学派分化带来学科概念革新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儿童心理学的发展_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重要的理论派别»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杜威的技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毕生发展的观点个体毕生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新生儿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重要时期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生活节律新生儿的反射活动智力发展的最原始基础种类生存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食物反射»呕吐反射»喷嚏反射等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反射•抓握、行走、游泳等•4~6个月内自行消退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模式睡眠觉醒啼哭•由生理需求引起•最早的交流手段•影响成人的手段新生儿的心理发生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可塑性可修复性婴儿的动作发展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手段和主动权动作发展促进了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婴儿主要动作发展•手的抓
本文标题:2012发展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6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