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式养老——关于人口老龄化、养老的探讨许一非佫慧杰人口老龄化的蝴蝶效应•人口老龄化•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探讨•中国养老的问题•中国养老现状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各方均有不同的评价,但是,中国是一个以人口发展起来的国家,什么是劳动力,是人口,是青年—中年的一代人,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中国将面对的不仅是巨大的养老压力,人口年龄段分布的不均衡,还有就是——国未富,人先老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居家养老环境•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专家刘晓梅:老龄化现象不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凤凰网财经讯全球瞩目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与9月10日在大连开幕,今年新领军者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夏季达沃斯”——重振增长。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将重点探讨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探索并把握政府及私营部门在投资构建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带来的新机遇。凤凰网财经专访了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社保专家刘晓梅教授,她表示,老龄化现象不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她表示不同意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将面临巨大的退休危机的观点,老龄化同时也有机会,不应该完全看做是负面的东西。•她认为,老龄人是一个单纯的消费群体,这个消费群体可以带来很多机会。像一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社会,它的消费主要是靠老人来支撑的,只不过是在中国,由于老人的收入比较低,现在一些必要的保障制度都没有健全,所以老人们的收入比较低,消费没有上来。•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持续这么快,但有一点就是不能忽视对老人待遇这一块儿增加,如果不增加消费的话,几辆马车支柱的消费需求增长比较慢的话,也阻碍经济的发展。其实在消费需求这一块儿,老人是一个最大的需求,她表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老龄化社会并不是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老龄危机并不可怕,可怕是应对不当,如果对危机应对得好的话,它可以变成一个机会,更推动经济的发展。西方学者:中国老龄化程度超想象需重新考虑计划生育政策•哈瑞·丹特•现今,没有别的国家比中国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性的领导国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崛起。在赶超西方国家生活水平的速度方面,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可以和中国相媲美。而西方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繁荣已经在2007年到达了巅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西方国家将会不可避免地老龄化并且放缓其增长的步伐。•然而,将目光投向中国,有两个主要问题让其乐观的前景变得充满挑战:首先,对中国增长有利的人口趋势会在2010~2020年间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在2035年之后。届时,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会比美国更为严重,其情形会与今天的欧洲和日本更为类似。•实际上,亚洲最富裕地区的东亚(包括中、日、韩)将会在2020年后由于人口统计学趋势的作用而放缓。到本世纪20年代初,下一个预期的全球性增长繁荣来临之时,中国及东亚将会落后于该轮增长趋势,而亚洲的其他国家则会引领风骚。印度是中国强有力的对手,而且该国人口统计学上有利的消费趋势将会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上升趋势则会至少持续到本世纪40年代,拉美大部分地区则会到本世纪50年代。•其次,与印度不同,中国增长的加速一直以来是以政府投资和外国投资为主导的,是典型的“自上而下”增长模式。这样的增长模式对于新兴国家增长周期的初期阶段是十分关键的;在增长的早期,更需要“父母型”的政府来进行法律和金融系统的立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定政策对出口产业实行支持和保护。这也是中国比印度更早崛起、更快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然而,随着上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央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需要逐步弱化,从而给自由市场更多起作用的空间。显然,中国政府目前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些过度,中国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增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世界领导权的真正竞争将在美国、中国和印度之间会发生——美国将步入老龄化而且也会经历增长放缓,但是其程度比欧洲和俄罗斯要轻得多;而中国和印度则是新兴力量的领袖国家。目前,中国显然已经领先于印度,而在这次全球性大萧条周期中最为困难的2012年左右,中国更是会脱颖而出,比其他主要国家的表现都要抢眼。但是,到了2020年以后,印度很可能会日益主导世界增长趋势,并开始与中国在亚洲以及世界经济领导权上展开竞争。•在我看来,中国需要重新考虑其计划生育以及控制移民的政策,同时进一步探索与发达国家新的合作途径,在更为清洁的高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吸引外国投资。此外,由于中国的老龄化会比以前所认识到的程度更严重,接下来几十年中,在中国可能发生的不是由年轻一代引发的大范围变化,而是中老年人口及新兴的中产阶层主导的温和的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后者会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发展的控制、控制环境污染等。•现阶段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不在于人口统计学趋势的下行,或者不良贷款和抵押资产,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西方国家不景气所带来的出口大幅缩减;其二,中国及其新兴市场股票泡沫的破灭,就像美国上世纪90年代末科技股泡沫的破灭一样。•2009年末,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很可能会经历一个更强有力的反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届时的北美和欧洲,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很可能收效甚微。但是,西方国家人口统计学的不利趋势和银行系统的去杠杆化,使得任何经济刺激方案都化为泡影的同时,其经济的最终衰落又会反过来影响中国以及新兴世市场发展。有着过多债务的西方国家政府大多没有能力负担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经济刺激计划只会使得已经负债累累和过度杠杆化的经济雪上加霜。•我们预计:中国以及其他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比如日本、沙特阿拉伯)最终可能不得不对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出手相救——当然这是有代价的!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有可能对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几近破产这一大好时机加以利用。•如果上述可能变成现实,中国将有机会在大萧条所带来的财富机会中分得一杯羹;而另一方面,中国在确保一些最好的消费者不至于在这次萧条中泥足深陷的同时,也使得西方经济体拥有相对乐观的前景。最后需要再次明确的是,本轮大萧条的罪魁有二:美国的银行金融系统以及整个西方“婴儿潮世代”消费周期的大幅衰减。•随着美国和全球性的萧条不断加深,在2010~2011年间,观察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与经济放缓的老牌发达国家之间——特别是由于对银行系统的救援计划而接近破产的美国政府——如何讨价还价将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总而言之,在2008~2020/2023年的这一轮全球性大萧条中,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国家。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国政府需要找到短期吸引外来移民、长期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方法,以克服其人口统计学趋势的不利影响。否则,当本世纪20年代全球性复苏开始之时,中国人口结构方面的劣势将会凸显。•(作者系哈瑞·丹特基金会主席和创始人,著有《下一轮经济周期》)英媒:中国官员意识到人口控制政策或带来负面影响•“人口控制的负面因素”•英国媒体24日的一篇报道认为,上海放出的政策信号,标志着中国在实行了近30年人口控制后,首次开始鼓励生育。报道认为,人口政策松动,主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考虑。报道援引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38亿。届时,每一位老人的养老平均将需要1.6名工作者来负担,而在1975年则是由7.7人负担。•《卫报》报道则称,上海的信号,体现中国官员们正意识到人口控制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30年后将变老”•《泰晤士报》一篇报道也认为,上海这一“30年来的首次之举”,主要背景就是中国城市正出现人口结构不平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担心:年轻一代将没有能力再继续赡养老年人口。”•报道援引数据说,到2015年,中国城市“可工作人口”预计将开始萎缩。而到2020年,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4%。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顶峰,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开始“变老”。“但到那时,中国还不能足够富裕,以支撑一个‘养老金国家’”。报道称。•另有英国媒体也报道称,中国并不充裕的国家养老金系统,以及一直在缩小的家庭规模,正在逐渐蚕食中国“养儿防老”的养老传统。“面对老龄化,中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报道称。•鼓励生育会有效吗?•此外,报道还称,考虑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中国国民也有希望生二胎的呼声。报道援引一名中国官员的话说,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妇女愿意有两个甚至更多孩子,因为她们不愿意让独生子女过于被溺爱或变得孤僻。•但《泰晤士报》在上海的采访报道却说,目前大多数结婚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也被准许生二胎,但他们中许多人都不愿意利用这一“特权”,理由是培养后代成本太高。一对上海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唯一的小孩上幼儿园每年就要花去至少3.5万,为何还要再生?”此外,报道还认为,在上海这个收入递增率居中国前列的城市,许多年轻夫妇都希望过以前没有过的富裕生活,不希望被小孩“拖累”。•印度关注“年轻之争”•欧洲媒体关注老龄化问题,而在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该国媒体则关心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印度斯坦时报》25日报道称,老龄化趋势将削弱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世界各
本文标题:中国式养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6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