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六章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
第六章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机理;•熟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理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内容和运作原理•难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创新回顾与思考?o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使用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操作?o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政策工具呢?背景是什么?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一般性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消费信用控制选择性政策工具证劵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直接信用控制(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管理、利率控制)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三大法宝”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二、再贴现政策三、公开市场业务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LegalReserveRatio)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项制度,最初是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的。但美联储正式使用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则始于1935年。2、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p217)“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之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措施。”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涵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中央银行调低(或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贷款能力扩大(或缩小)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市场利率降低(上升)投资和消费增加(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减少)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1)优点:对货币供应量有极强的影响力,效果明显。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2)缺点:作用力猛烈,对经济的震动太大;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1992年取消了所有两年以上期限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美国•1990年12月取消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1992年4月将支票存款的准备金比率降低到10%。部分取消降低存准率完全取消5、全球降低准备金率的下降趋势(原因?)•美国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5年)•原因:•(1)商业银行审慎放贷,提高某些借款人的资金成本和降低了信贷可得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让商业银行更加自主地发放贷款。•(2)准备金制度提高了银行的成本,降低了竞争力•(准备金一般无利息收入,且并非所有金融机构都需要交准备金)•(3)巴塞尔协议的风险加权资本充足性管理,极大地抑制了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准备金基本功能之一)一方面是全球降低存准并减少存准的使用,另一方面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使用频繁的?16.50%13%0%5%10%15%20%25%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6、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历年的调整(有什么规律?政策效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调整)•2014年4月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2014年6月,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4月份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新应用:定向降准•——定的什么向,为什么要定向•目的:•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对消费的支持•定向降准的目的•操作情况,背景是什么?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的方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对再贴现贷款的需求和超额准备,间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二、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Ratio)3、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再贴现率的调整;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2、再贴现政策的由来——早期再贴现业务是一种纯粹的信用业务;——再贴现业务成为中央银行调节M的手段;4、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1从中央银行融资的意愿减少商业银行可贷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减少贷款规模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提高对企业的放款利率市场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缓1)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企业预期货币政策偏紧放贷意愿、投资意愿下降投资减少经济增长放缓2)告示效应5、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是什么)1)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2)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有告示性效应,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4)防止金融恐慌6、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o调整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o真正影响再贴现政策效应的是市场利率与再贴现利率的利差,利差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o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不完全在中央银行。7、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贴现政策1)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发展轨迹o量的轨迹o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开始办理再贴现业务o率的轨迹2)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受再贴现票据条件不具备的限制。再贴现规模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小;我国目前调控政策以数量调控为主,价格调控政策运用的环境不充分。3)人民银行再贴现工具的新变化(2008年后)适当增加再贴现转授权窗口;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强化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和金融机构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明确再贴现可采取回购和买断两种方式。1、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三、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中央银行买进(卖出)债券基础货币增加(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加强(减弱)贷款增加(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市场利率下降(上升)投资增加(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减缓)1)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准备金央行买进(卖出)证券证券价格趋于上升(下降)证券收益率下降(上升)公众调整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收益率及市场利率下降(上升)对经济产生扩张性(紧缩性)影响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1)可以有效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3、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4、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不会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3)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5、公开市场业务的缺点1)缺乏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其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差。2)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3)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6、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目标与操作o保卫性目标:维持即定的货币政策o主动性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操作方式操作对象:政府债券的一级交易商操作的交易品种:国债为主公开市场业务操作(P224)7、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6年4月9日正式启动。1998年开始建立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一级交易商1998年为29家,2002年为40家,2004年为52家,2012年48家。交易的对象: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外汇从交易方式看: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SLO。交易频率:周二、周四2016年2月每个工作日思考:我国公开市场业务还需要完善的方面?四、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进一步分析——以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为例1982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借入储备作为操作目标借入储备:从央行通过贴现贷款获得的储备。非借入储备:商业银行储备受贴现率的影响1、联邦基金市场的均衡iBR(借入储备)si*D0NBRR*R(储备)2、准备金政策的效应S(A)准备金率提高(B)准备金率降低ii*1i*0D0RR*1R*00D0Rii*1i*00R*0R*1SD1D13、再贴现政策的效应S1S0(A)再贴现率提高(B)再贴现率降低ii*1i*0DR(储备)R*1R*00DR(储备)ii*1i*00R*0R*1S0S1id0id1id0id14、公开市场业务的效应S0(A)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B)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ii*1i*0DRR*1R*00DRii*1i*00R*0R*1S0S1S1利率走廊机制实施后均衡的变化准备金数量(R)联邦基金利率RSRdieridiffiff1iff2准备金市场的均衡NBRIff=联邦基金市场利率id=联储再贴现率ier=超额准备金利率NBR=非借入储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投放货币准备金数量(R)联邦基金利率RS2Rdidiff1=iff2=ierNBR2NBR1RS1准备金数量(R)联邦基金利率RS2Rdieridiff1iff2NBR2NBR1RS11212再贴现率变动——调低准备金数量(R)联邦基金利率RS2Rdierid1id2iff1NBRRS1无借入储备BR=0有借入储备BR01准备金数量(R)联邦基金利率RS2Rdieriff1=id1NBRRS1iff1=id2BR2BR112法定准备金率变动——提高准备金数量(R)联邦基金利率Rd1ieridiff1iff2NBRRS12Rd2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2、内容:首付最低金额、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可融资的耐用消费品种类(一)消费者信用控制1、概念: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1、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比率,目的在于刺激或抑制证券交易活动。2、中央银行规定保证金限额的目的: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价格;调节信贷供给结构,通过限制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引导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根据《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实施细则》,融资与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融资即“借钱买证券”融券即“借证券卖出”本质:杠杆交易历程Course4562010年01月08日,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了开设融资融券业务试点。2010年3月31日6家券商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交易试点。2012年12月31日,据统计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证券公司已有74家,开立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超过50万户。1232005年10月27号,新修订《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可以为客户融资融券服务。2006年06月30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8月21日,《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公布。2008年4月23号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如何客观看待融资融券的功能?两融?股灾原理:双向交易价格稳定器or价格波动推进器(三)不动产信用控制1、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以抑制房地产投机。2、内容:规定最高贷款限额、最长期限、首付款、分摊还款最低金额。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吗?如果有,可以使用哪些货币政策手段进行调控呢?(四)优惠利率支持行业、地区发展适用较低利率(一)直接信用控制涵义: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
本文标题:第六章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9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