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下)回顾.拓展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课文记叙了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反驳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的故事,反映了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性格。10.杨氏之子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11.晏子使楚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12.半截蜡烛•本文是相声体裁,语言通俗易懂、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13.打电话这几天,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吧!读文感受:1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因为说话太啰嗦而耽误了事情。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旧时年关,有人在家设宴招待帮助过他的人,一共请了四位客人。时近中午,还有一人未到。于是自言自语:“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到这话,其中一位客人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是不该来了?”于是起身告辞而去。其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也告辞而去。主人见因自己言语不慎,把客人气走了,十分懊悔。妻子也埋怨他不会说话,于是辩解道:“我说的不是他们。”最后一位客人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叹了口气,也走了。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在:“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2、剧本、相声的特点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3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4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日积月累:对联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什么叫“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大致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对联的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也就是说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互相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顶针联(上联)地满红花红满地(下联)天连碧水碧连天地上落满红色的花瓣,红花铺满地面;蓝天接着碧绿的水,水连着蓝天。回文联:(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下联)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就是二更半的时分;秋季的三个月分为三秋,九月是第三秋,中秋正好是八月份的中间。数字联:(上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绿绿红红,红绿相衬,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的美丽景象;风风雨雨,风雨交加,在人生路上,年年的日日夜夜都这样风雨兼程。(出自浙江杭州西湖)叠字联:(上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下联)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楼外是连绵的青山,山外是雪白的云朵,云朵在天外飘拂;池边环绕的是绿树,树边开着红色的花,飘落的花瓣如红雨,红雨洒落在溪边。顶针联:总结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拓展练习:下列对联分别属于哪一类?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顶针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数字联大学士纪晓岚巧对乾隆帝: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三苏祠对联数字联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顶针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数字联•济南大明湖有一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回文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叠字联经典对联欣赏---改联便宜不便宜?便宜(便宜不,便宜,便宜)实惠不实惠?实惠(实惠不,实惠,实惠)经典对联欣赏---缺字联二、三、四、五(缺一)--谐音(缺衣)六、七、八、九(少十)--谐音(少食)横批:南北意指(无东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解缙)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1、我沿着一条小径来到海边,看着火红的花瓣落在地上像铺上一层红地毯,再看碧绿的海水与蓝天交融在一起,我不禁想起一句回文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2、有一秀才在西湖游赏,看着绿树红花,莺歌燕舞的景象,随口吟出一副对联,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求高手对出下联。恰好一书童由此经过,脱口说出下联,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妙对。拓展阅读法式善敏对手塾师蒙古族的法式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刚刚7岁就学会了作诗联句。一年中秋节的晚上,法式善的父亲和往常一样,在家里设宴款待塾师。为了试试儿子的才学,席间,法式善的父亲做借机请塾师出联让儿子对。于是,塾师随口说道:马尾菜法式善瞥了花园一眼,立即答道:鸡冠花他父亲听了很高兴,但觉得这对子出得太简单了,就问塾师:“长联如何?”塾师点点头,望了望空中的明月,于是出了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联语以“月半”为题,说的是月圆与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个15字的上联,“月”字就占了6个,围绕含有“月”字的“月亮”、“月份”做文章,出得巧妙。怎么对下联呢?法式善默不作声,静静地想出着,从眼下的中秋想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以仔细一琢磨,对出了下联: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下联以“年”为题,说的是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交接的情况,即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年复一年,年年年尾接年头,年头总是接着年尾。15字中,“年”字占了6个,围绕着“年”字的“年尾”、“年头”做文章,答对得也很巧妙。法式善的父亲听了,非常高兴,站起身来,连连给塾师拱手作揖,赞道:“严师出高徒!”然后,满满地给塾师斟了一杯酒,二人举杯一饮而尽。名联故事•李调元巧对唐伯虎•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当时正逢江南地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画上荷花和尚画”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可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李调元听长老和尚怎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书临汉墨翰林书”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丈室中了。•秀才改对联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解缙应景题对联•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2.相声表演。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
本文标题:五(下)回顾.拓展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9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