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研读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材料课程标准是所有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一线的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制定者和开发者。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与原则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总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使数学课程更加完善,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原则: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行修订,力求《标准》更加完善:使《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此次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此次课标修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学科的要求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在:●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转为“育人为本”●课程目标由“双基”变“四基”,由“二能”变“四能”●内容方法由“结果性”转为“结果性”加“过程性”●评价指标由“单一”转为“多元”二.修订的主要方面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1.关于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课标第1、2页)•2.关于课程设计思路(课标3-7页)•3.关于课程目标(课标8-15页)•4.关于课程内容(课标16-41页)•5.关于课程实施(课标42-71页)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2001版2011版总体框架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前言部分有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部分前言部分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数学观“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本理念“6条”“三句”“5条”“两句”课程目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1版2011版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实施建议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体例与结构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各领域的具体变化见培训资料。三.数学与数学课程关于数学观——如何认识数学•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新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一)(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前言》增加了对数学课程性质的表述•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二)•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新课标)(数学课程)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原课标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何谓“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需要在各个维度上体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也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寻找切入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质上应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①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②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③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课程内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观3.(教学活动)①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②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①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②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③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原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原课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新课标: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原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标:(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评价目标的多元,不仅指向基础知识和知识技能,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还应该指向多元的课程目标,所以评价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评价方法的多样,不仅是充分地利用纸笔测验(考试当然要保留,但要改进)、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用多元的评价方法,还应包括过程性评价、智力评价、成长记录袋、学生的活动过程的记录等都应该作为一种评价的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评价,还要看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折射出教学过程是否需要改进,因而,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特别是对教师改进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特别重视这种评价的目标和功能。●评价应该指向多元的课程目标,所以评价目标是多元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如何看待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不仅在教学中,而且在评价中,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师生互动中,都可能发挥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一是计算机辅助教学(PPT),二是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工具,三是交流的工具。四.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
本文标题: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1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