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2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一、问题分析1、个人问题(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2、家庭问题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2、社会问题(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二、介入和干预(一)约定阶段1、案主的基本资料案主:陈某年龄:63岁性别:男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案主来源:案主求助案主类型:自愿案主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评估途径:通过案主老伴、儿女、朋友、邻居、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3.初步评估的结果: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虽然案主是主动求助于机构,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会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儿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而社会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案主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案主、案主家人以及案主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案主。(二)评估问题1.收集资料:(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2)与案主的老伴及儿女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3)与案主的邻居和朋友谈话,收集案主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附注:需了解的情况:(1)案主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生活习惯(2)案主平时的活动和交际(3)案主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对自身情况的想法2.理论分析(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以具有特定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而社会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打击和压力,使行为人无所适从。案例中,案主原本有着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案主觉得这份工作是对他价值的肯定。退休后在这较急剧的变化中,案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生活亦似乎失去了意义。因而我们社工应该注意给予案主这方面的帮助,解决社会失调问题。(2.从理论上认为一个人适应的良好与不好,是常以个体与环境中是否能取得和谐的关系而定,同时也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在案例中,案主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乏子女的生理及心理的关怀,与老伴相依为命。尤其是退休后,突然一下子闲下来,他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社工应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其与儿女的接触交流,使老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3).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每一个人都有同等价值。个人的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与社会联系及社团参与的基础上。如果老年人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就会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这种情况无论是自愿还是所迫,最终将导致其放弃身份,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也会变得模糊。因此,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形式,才能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在本案例中,案主随着退休,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因而社工注意让案主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拓展兴趣爱好,把案主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4).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表现特征来推测其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对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归因理论对于科学地认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改进个体的行为有很好的作用。归因的类型可以外归因和内归因。在本案例中,外归因是案主退休,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也不如以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主的行为。而内归因则是案主主观心理因素的作用,案主缺乏积极的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亦造就了案主消极的行为。(5).ABC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的看法解析评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析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析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在案例中,A是指案主退休,儿女不在身边,身体状况下降。B是指案主在这些情况下,感到自己的价值已经失去,在家庭里的地位下降。C是指案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消极、悲观。正是由于案主在A事件的客观世界和B事件的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影响,因而案主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为异常消极、悲观。借鉴于此,我们社会工作者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调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活动,上门心理陪聊,帮助案主转变为正确的生活价值观。(6,).社会网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两个互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或社会联系构成社会网的纽带。社会纽带既可以形成社会结构也可以破坏社会结构。个人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二人关系的作用,而个人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二人关系发挥作用的环境。当一种关系建立以后,它就为其成员提供了直接接近其他人或其他资源的机会。在案例中,案主案主与自己单位的同事,儿女,邻居等建立的社会纽带。退休,儿女的离开,都相继断裂或变弱,案主得不到社会网络支持,会影响到案主身心健康和其对生活的热忱和信心。社工应该帮助案主改善其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鼓励案主多与外界接触,重建案主的社会网。(7)危机理论。危机指一个人在正常生活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时间,带来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每一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危机。危机主要由一些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一系列困难所引发。有些事变是可以预料的,个人无法解决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困难时,危机就会出现。成长危机是人在成长阶段过程中所遇到的。在案例中,案主就遭遇了成长危机。他的退休是他在成年后期这一阶段必定遭遇到的。社工人员应该帮助案主了解问题,对危机性做出迅速判断,先稳定案主情绪,获得案主信任,在帮助案主解决问题。(8)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随家庭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六个历程:形成期、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完成收缩期、家庭解体期。在完成收缩期阶段,子女离巢,夫妻俩面对空巢,要重新建立二人世界。面对年老、健康恶化及退休的生活。在子女家中,学习做附属角色。家庭在不同的历程会遭受不同的挑战、危机和困难。社工应及时介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作。在案例中,案主家庭处在了完成收缩期。案主退休,子女离巢,案主的家庭地位下降。社工应帮助案主正确认识这一阶段,帮着案主接受这一现实,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变化。(三)计划及合约1.制定目标(1)短期目标: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案主与家人、邻居及朋友的接触交流,使案主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2)长期目标:使案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到老年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健康快乐地活下去。2.具体行动方案:(1)个案会谈。与案主进行个案会谈,时间约为每个星两次,以便了解和掌握案主各个方面的适应情况,并帮助案主及时解决他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个案会谈中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BC理论,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等理论引导案主思考自己现在出现的行为想法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个案会谈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案主与子女关系是否和谐,与邻里、朋友是否常有交流,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案主的情绪变化。个案会谈需要讨论到的话题:1.对退休的看法2.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看法3.对于子女成家立业后,自己独立生活的看法4.对于老年的看法(2)社区访谈。根据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社区的生活与案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在社区访谈中要了解案主在社区的活跃指数和资料,分别向案主的邻居,社区中心以及案主的好朋友进行访问,从不同角度了解案主在社区生活的情况,协助有关人员了解案主目前的问题,求得他们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得到各种的资源支持。社区访谈中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有:案主的经济状况,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如何,与邻里的关系,案主以前的生活,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老伴、子女们的关系,及之前的身体状况,生活爱好等等。(3)家庭访谈。(进行电话访谈)家庭生活与案主个人的行为心理有着重要的关联。在此过程,通过案主的子女了解他们简要的工作情况,案主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评价,从而协助他们了解案主的困难,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协助案主走出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家庭访谈中需要了解的情况有:了解子女们简要的工作情况,他们与案主的关系好不好,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态度。与案主的沟通频率,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4)组织案主与子女进行一次交心的会谈,让子女明白父亲的处境,面临的困难。增进子女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期间要注意场面的控制,以防出现情绪激动,场面失控)让子女更清楚了解案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同时建议子女平时多打电话给案主,增多案主与子女的交流,减少案主的孤独感,为融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提供条件,继而用家庭的温暖来感化案主,逐步改变案主消极的生存观。(5)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活动项目,增进案主与社区同龄人的交流,广交朋友。建议案主多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
本文标题:22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2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