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学好植物学1.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方法。2.做到几个相结合①课内、课外(自学)相结合②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③小课堂(室内)与大课堂(野外)相结合④动脑与动手相结合⑤单独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⑥读书与作业(做笔记)相结合3.学习植物学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必须加强观察,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各种片段或个别现象,将其联系起来,融汇贯通,达到建立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立体观念和动态发展的概念。加强记忆。5.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植物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植物学网站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西双版纳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华南植物多样性中国园艺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花间小憩南京艺莲苑中华生物信息网养花种草发家至富参考书籍:1.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扬汉主编《植物学》上海科技出版社3.曹慧娟主编《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4.高信曾编著《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南开大学等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7.K.伊稍著《种子植物解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8.胡适宜主编《被子植物胚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9.陆时万,吴国芳等编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学实验》课程必备用具解剖器、铅笔(HB)、实验指导、橡皮、直尺、解剖针(自制)想一想,还有什么忘了绪论第一节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1、两界系统(1735,林奈)《自然系统》(SystemaNaturae)植物界(菌类、多细胞藻类、有胚植物)动物界(原生动物、多细胞动物)2、三界系统(1)1866,德国著名生物学家Haecke(1834-1919)原生生物界(细菌、单细胞和某些群体藻类、黏菌、海绵、原生动物)植物界(真菌、某些大型藻类、有胚植物)动物界(多细胞动物)(2)霍格(Hogg,1860)的三界系统原始生物界(所有单细胞生物、所有藻类、原生动物、真菌)植物界(有胚植物)动物界(多细胞动物)(3)Dodson,1971的三界系统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Haeckel的三界系统3、四界系统(1)20世纪中期Copeland(1939、1956)提出原生生物界(真核的原生动物、藻类、真菌、粘菌)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植物界(有胚植物)动物界(多细胞动物)(2)1959,Whitaker(1924-1980)的四界系统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Leedale,1974的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Whittaker的四界系统4、五界系统10年以后的1969,Whitaker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金藻)真菌界(粘菌、真菌)植物界(绿藻、褐藻、红藻、有胚植物)动物界(多细胞动物)Whitaker的四界、五界系统的优点(1)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真核生物(2)在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光合作用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摄食方式的动物请问:以上各学者对生物界划分的标准相同的两点是什么?营养方式和进化水平5、六界系统(1)1949年Jahn提出的六界系统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2)1990年R.C.Brusca提出的另一个六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6、八界系统(Cayalier-Smith)(1989年)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超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后真核生物超界7、三原界系统1978年,Whittaker和Margulis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新的三原界(Urkingdom)学说,认为在生物进化的早期,各类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沿三条进化路线发展,形成了三个原界。共同祖先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蓝细菌、原核生物(除古细菌)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三原界系统吸收了真核起源的”内共生学说”,目前正受到人们的重视。8、三界学说Woese在1977年屏弃了与表型为主的分类系统,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并深入到基因组层次提出:原核生物界、古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古核生物界是多生活在与地球起源初期类似的极端环境,如高盐、高温、高压和极端PH中的生物。1982年发现的产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jannaschii)生活在2600m深、202.65×106Pa、94℃的海底火山口附近。1996年L.Bult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产甲烷球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一成果为“三界学说”提供了坚实的证据。)9、我国学者对生物界划分的意见(1)胡先骕(1965,两解系统)始生总界(病毒)胞生总界(细菌、粘菌、真菌、植物、动物)(2)邓叔群(1966,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3)陈世骧(1979,三界系统)非细胞总界(病毒)原核总界(细菌界、蓝藻界)真核总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4)王大耜(1977)、陈世骧(1979)提出的六界系统非胞生物界(非胞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的概念(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进化水平)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植物的基本特征(1)植物细胞有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组成的细胞壁;(2)绿色植物可借助阳光、非绿色植物可借助化学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制造为复杂的有机物;(3)大多数植物具有无限生长的特征,既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能不断产生新的器官或新的组织结构;二、植物的多样性(1)类群的多样性(2)分布的多样性(3)形态结构的多样性(4)生活方式的多样性(5)繁殖的多样性(6)生命周期的多样性(7)种子植物茎干质地的多样性①木本植物——乔木、灌木、半灌木②草本植物——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藤本植物——木质藤本、草质藤本植物的类型繁殖方式维管束有无胚的有无进化级别营养方式藻类植物自养菌类植物异养苔藓植物自养蕨类植物自养裸子植物自养被子植物自养孢子植物种子植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无无有有植物的类群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概念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如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每一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2、研究层次研究较多、意义较大的有4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geniticdiversity)(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3)生态系统多样性(ecologicaldiversity)(4)景观多样性(landscapediversity)三、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参与生物圈的形成,推动生物界的发展;(2)提供生命活动的能源,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3)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4)天然基因库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资源;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饲料)硝酸盐亚硝酸盐固氮蓝藻固氮细菌植物糖类、蛋白质、脂类氨铵盐动物糖类、蛋白质、脂类排泄物遗体煤、石油、天燃气燃烧腐烂肥料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氮四、植物学简史及分科概述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物学古植物学植物细胞学植物资源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化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群落学五、植物的发生与发展1、发生发生年代:三十多亿年前发生过程:无机物→有机物→类似蛋白质的有机物→最原始的生命体→细胞2、发展(演化)(1)从简单到复杂(形态结构方面)(2)从水生到陆生(生态环境方面)(3)从低级到高级(生理结构方面)第一章植物细胞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的发现(1665R.Hooker、1677A.vanLeeuwenhoek、1831R.Brown……)2、细胞学说的建立施莱登(1804~1881)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1838年,施莱登在他的《植物发生论》一文中证明,植物形态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最简单的植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大多数植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变态构成的。他与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德国动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1839年,施旺概括了施莱登的成就,并在他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中指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这样,施旺就将施莱登的观点扩大到了动物体,相继证实了细胞是生命的单位。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1838-1839年Schleden和Schwann创立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通过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3)精子和卵都是细胞;4)细胞进行分裂,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的意义A.从细胞水平的角度把整个有机体统一起来了;B.证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起源;C.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接受有机界进化的观点准备了条件;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特征一、基本概念1、细胞是有机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单位;2、细胞是代谢功能的基本单位;3、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遗传上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二、细胞的化学组成1、无机物(水、无机盐)2、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等)三、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1、概念:从物质的角度讲,原生质是指一个生活细胞内所有的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的总称。2、理化性质:①胶体性质;②黏性和弹性;③晶体性质3、生理特征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无限生长的能力与动物细胞显著不同的特征植物细胞结构全图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和大小与功能相适应2.形状和大小与细胞所处的位置和本身的遗传有关3.形状与大小各异的细胞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显微结构(microscopicsturcture)超微结构(ultrastucture)或亚显微结构(sub-ultrastucture)细胞壁质膜质体(叶绿体、有色体和)液泡细胞质高尔基体原生质体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胞基质溶酶体微体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核糖体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一)细胞壁(细胞表面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功能:保护和支持原生质体,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1、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胼胝(pianzhi)质凝集素蛋白质2.细胞壁的层次结构A胞间层(中层)B初生壁细胞生长过程中或细胞停止生长前形成的壁C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增厚的细胞壁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又称中层位置:位于两个细胞之间来源:细胞分裂后期所形成的细胞板经过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成分:主要为果胶质容易被酸碱、酶、微生物分解。如胞间层局部消失便形成胞间隙A.胞间层位置:位于中层两边来源:分裂末期细胞板产生后,由细胞原生质体分泌物质在中层两边沉积。是在细胞停止生长以前所形成成分:主要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但纤维素含量低,还含有酶和糖蛋白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较薄的区域胞间连丝B.初生细胞壁初生纹孔场初生壁胞间层没有老鼠,鼠标我也吃C.次生细胞壁(
本文标题:植物学形态解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3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