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Na-23Cr-52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µ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C.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答案】B【解析】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µ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A正确;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B错误;C.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C正确;D.生活污水中含植物营养元素,若直接排放,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D正确。答案选B。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6H14中所含碳碳单键数目为0.5NAB.25℃时,1L0.1mol·L-1CH3COOH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为0.1NAC.常温常压下,1.4gN2与C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0.1NAD.5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答案】C【解析】A.标准状况下,C6H14为液体,无法用标准气体摩尔体积换算,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0.1molCH3COOH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小于0.1NA,B错误;C.N2与CO的摩尔质量相等,且都是双原子分子,1.4gN2与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此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0.1NA,C正确;D.因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随反应进行浓度下降,停止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D错误。答案选C。3.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B.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共有3种C.在水中的溶解度:甲酸甲酯乙酸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答案】C【解析】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该有机物可能是乙醇、甲醚,化学性质不同,A错误;B.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共有4种(二甲苯的邻、间、对三种,加上乙苯),B错误;C.甲酸甲酯和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乙酸与水形成氢键,故在水中的溶解度:甲酸甲酯乙酸,C正确;D.乙烯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CO2,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会引入CO2杂质气体,D错误。答案选C。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石墨电极电解MgCl2溶液:Mg2++2Cl-+2H2OMg(OH)2↓+Cl2↑+H2↑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Al3++3CO32-=Al2(CO3)3↓C.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D.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NO3-+8H++6I-=3I2+2NO↑+4H2O【答案】A【解析】A.用石墨电极电解MgCl2溶液:Mg2++2Cl-+2H2OMg(OH)2↓+Cl2↑+H2↑,A正确;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生强烈的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气体,B错误;C.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C错误;D.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硝酸、三价铁均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还有亚铁离子生成,D错误。答案选A.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荷、原子是否守恒,二是化合物的拆分问题,三是试剂的用量问题,四是定组成比例问题等。5.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B.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答案】C【解析】A.电解质溶液导电就是电解电解质,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属于原电池工作原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是氧化还原反应;C.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葡萄糖被氧化,将化学能转化成-3-热能。答案选C。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淀粉容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出现。淀粉未水解B取少量绿矾(FeSO4·7H2O)溶于稀硫酸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色绿矾未因氧化而变质C将适量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Cl2的氧化性大于Br2D向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2+、Zn2+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Ksp(CuS)Ksp(ZnS)A.AB.BC.CD.D【答案】A【解析】A.向淀粉容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出现,可能是没有在碱性环境下滴入银氨溶液,故不能说明淀粉未水解,A错误;B.向绿矾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色,说明不存在三价铁离子,则绿矾未因氧化而变质,B正确;C.将适量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橙红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C正确;D.向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2+、Zn2+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生成黑色沉淀,静置,继续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铜离子先与硫离子反应,说明Ksp(CuS)更小,D正确。答案选A。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溶液中:K+、MnO4-、Cl-、H+B.=10-12的溶液中:Na+、K+、NO3-、ClO-C.pH=12的无色溶液:K+、Na+、CH3COO-、Br-D.含Na2SO3的溶液中:K+、H+、Cl-、NO3--4-【答案】C【解析】A.MnO4-为紫色,故A错误;B.=10-12的溶液,说明溶液显强酸性,则H+与ClO-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pH=12的无色溶液为强碱溶液,则K+、Na+、CH3COO-、Br-与OH-能共存,C正确;D.SO32-有强还原性,则硝酸有强氧化性,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8.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数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edB.原子半径:bcdaC.由a和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D.b、c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数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可判断a为氧,b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则c为铝,b为钠;d与a同族,则d为硫,e就是氯。A.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则氯的最价高含氧酸的酸性大于硫酸,A错误;B.由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NaAlSO,B正确;C.由氧和钠两种元素可形成Na2O、Na2O2两种的化合物,Na2O2除离子键外还含共价键,C错误;D.Na、Al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它们之间可发生反应,D错误。答案选B。9.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熔点为101℃,170℃分解。下列选用的装置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A.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A错误;B.常温下铝遇浓硫酸钝化而无法制取二氧化氮,B错误;C.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熔点为101℃,170℃分解,熔化-5-温度低于分解温度,试管口应向上倾斜,C错误;D.苯与溴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D正确。答案选D。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SiSO3H2SO4B.粗硅SiCl4SiC.NH3NOHNO3D.CuCuSH2S【答案】B【解析】A.硫与足量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只生成二氧化硫,A错误;B.粗硅SiCl4Si,B正确;C.NH3NOHNO3,NO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C错误;D.CuCuSH2S,硫的氧化性弱,与铜反应只生成Cu2S,D错误。11.将过量H2O2溶液加入含(NH4)2CrO4的氨水中,加热后冷却,生成暗棕红色晶体M[化学式为Cr(NH3)3O4],其离子方程式为:CrO42-+3NH3+3H2O2=M+2H2O+2OH-+O2↑,测得M中有2个过氧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中Cr的化合价为+3B.参与反应的H2O2全部被氧化C.向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M的溶液,没有明显现象D.转移0.2mol电子时,生成M的质量为16.7g【答案】D【解析】A.因M[化学式为Cr(NH3)3O4]中有2个过氧键,则M中Cr的化合价为+4,故A错误;B.由M中有2个过氧键,所以,3molH2O2没有全部被氧化,B错误;C.向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M的溶液,亚铁离子被M中的过氧化键氧化为三价铁,溶液由浅绿色变黄棕色,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同时生成11molCr(NH3)3O4,则转移0.2mol电子时,生成M的质量为16.7g,D正确。点睛:抓住信息:测得M中有2个过氧键,从而确定M中Cr的化合价为+4价是解题关键,同时M中存在过氧键能氧化亚铁离子。12.下图是一种正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NaB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6-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NaBr-2e-=NaBr3+2Na+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a2S2-2e-=Na2S4+2Na+C.放电时,Na+经过离子交换膜,由b池移向a池D.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2.24LH2时,b池生成17.40gNa2S4【答案】C【解析】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右罐)和NaBr3(左罐),则Na2S2在负极失电子,NaBr3在正极得电子;充电时,阴极为负极的逆反应,阳极为正极的逆反应;A.放电时,负极Na2S2失电子,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S22--2e-═S42-,故A错误;B.充电时,阳极上Br-失电子转化为Br3-,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Br--2e-=Br3-,故B错误;C.电池放电时,Na2S2和NaBr3反应,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2S4+3NaBr,Na+经过离子交换膜,由b池移向a池,故C正确;D.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2.24LH2时,此气体不是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无法进行换算,则b池生成Na2S4的质量不一定是17.40g,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可以从多个角度判断电极性质,如两极中参与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电解质中离子迁移方向等,书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介质参与电极反应。13.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用水提取青蒿素需采用较高温度,产品药效较差,改用低想,乙醚冷浸,药效显著提高。若把青蒿素制成双氢青蒿素,其治疗疟疾的效果比青蒿素更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1O5B.双氢青蒿素的水溶性小于青蒿素C.青蒿素生成双氢青蒿素属于氧化反应D.低温可以减少药物提取过程中过氧键的断裂【答案】D【解析】A.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式中氢原子肯定是偶数,其分子式为
本文标题: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4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