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层医疗中医药》第二章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节阴阳五行学说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教研室邓六香2019年9月12日教学目的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目录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一二•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概念(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阴阳概念的形成温暖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太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1.阴阳的基本概念2.事物的阴阳属性属性空间(方位)时间阳上外左南天昼阴下内右北地夜属性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阳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阴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属性食物运动状态阳弥散上升动兴奋亢进阴凝聚下降静抑制衰退事物的阴阳属性,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阴阳属性相互转化(2)阴阳属性的无限可分(3)比较对象不同2.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自和与平衡(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1.阴阳对立制约原理:相反对立制约生理状态下:“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管子·心术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病理状态下:“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阳虚则寒”、“阴虚则热”1.阴阳对立制约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①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在的前提和条件。②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2.阴阳互根互用生理状态下①阴根于阳,阳根于阴②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病理状态下:①阴损及阳②阳损及阴2.阴阳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两者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①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②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3.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传》孤阴不生,独阳不长!3.阴阳交感与互藏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形式: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4.阴阳消长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5.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形式①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②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5.阴阳转化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6.阴阳自和和平衡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表上左外侧腰背背胸六腑心肺手足三阳经阴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①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物质属阴,功能属阳;②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之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其运动依赖阴阳的阳主升、主动、主出,阴主降、主静、主入。(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①分析正气与邪气的阴阳属性;②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的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5.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①确定治疗原则②归纳药物的性能(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五行的含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中医学不过是在当时条件下利用它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玄妙的地方。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对金木水火土的具体观察,但古人已将其运用于对一切事物属性的总概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①词解——“曲”,屈也;“直”,伸也②本义ー一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③引申一一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五行的特性火曰炎上①词解——“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②本义一一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③引申一一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五行的特性土爰稼穑①词解一“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②本义一一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③引申一一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五行的特性金曰从革①词解——“从”,顺地;“革”,即变革②本义一一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质地刚硬而沉重,虽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着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③引申一一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①词解一“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②本义一一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③引申一一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五行的特性(二)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谷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角平旦酸青麦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爪怒泪魂呼徵日中苦赤黍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面喜汗神笑宫日西甘黄稷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唇思涎意歌商日入辛白谷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涕魄哭羽夜半咸黑豆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发恐唾志呻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归类表1.五行相生与相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生关系生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次序:生生生生木火土金水“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火”为例:木(母)生我土(子)我生火1.五行相生与相克克我木(所不胜)水(所胜)我克土以“土”为例:五行相克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关系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次序:克克克克木土水金火“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五行制化与胜复(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含义:制,制约;化,化生。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五行制化意义:为正常情况下的调节机制,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平衡协调与发展变化。表现举例解释自然,用以说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解释人体,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平衡。规律生中有克木生火,火生土,木又克土;火生土,土生金,火又克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又克水;金生水,水生木,木又克土;水生木,木生火,水又克火。克中有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又生木;土克水,水克火,火又生土;水克火,火克金,金又生水;火克金,金克木,木又生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又生金。2.五行制化与胜复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五行胜复规律:有胜则复。即五行中一行亢盛(绝对或相对亢盛),则按相克次序克制,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旺盛,以制约该行的亢盛,使之复归于常。意义:为异常情况下的调节机制。通过五行胜复,自行调节以维持自然界和人体的协调平衡。原因胜气某行太过——绝对亢盛。某行不及——使所不胜相对偏盛。复气——因胜气而产生,即胜气的所不胜。(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相乘与相辱(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相乘与相辱(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相乘与相辱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五行的母子相及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五行母子相及相生关系的异常(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的传变(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系传变相克关相乘——相克太过致病①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②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①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②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相侮——反向克制致病(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2)相克关系的传变3.指导疾病的诊断①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根据五脏所主色、味、脉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②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主要是根据五色之间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的轻重,判断疾病的预后。(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指导疾病的治疗①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②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指导疾病的治疗③指导针灸取穴:五输穴分别配属于五行,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④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谢谢!
本文标题: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7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