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白的生平及其詩歌關於生平父:李客母:蠻婆唐明皇答番書一、家世淵源李慶—遠祖傳說他是長庚星太白星二、求仕時期—漫遊和交友竹溪六逸與韓荊州書名噪一時的李白由於玉真公主的推薦,引起玄宗的注意,因而召其入京三、得寵時期生性豪縱‚以才學自負與道士吳筠入京賀知章讀其詩‚譽天上謫仙人奇白風骨,呼為謫仙子薦之玄宗:召為翰林學士三、得寵時期然為權貴所謗‚不久便離開長安〈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見其強烈的人格自尊心—李白精神從此浪跡四方‚幾達十年之久四、流放時期安史之亂隔年受聘為永王李璘幕僚後因璘敗(玄宗第十六子)受牽累流放夜郎,後獲赦免遇杜甫、高適五、巫山遇赦病逝當塗在當塗令李陽冰住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雖漸入淒涼老病晚景‚然而他的詩情酒興‚還是不減當年六、和李白相關的典故夢筆生花鐵杵磨成針比肩相如義救郭子儀御守調羹草詔答番使美人呵筆力士脫靴醉作清平調(一)夢筆生花李白少年時,曾夢見所用的筆,筆頭上生花;後來果然以詩才而名聞天下。(天寶遺事)(二)鐵杵磨成針四川眉州象耳山下有一條磨針溪。原來,李白少年時曾在象耳山中讀書,學業未成,便中途離山。當他經過小溪時,遇到一個姓武的老婦人,正在溪邊磨鐵杵。李白問她為什麼磨鐵杵,老婦人回答說:「要磨作針。」李白因而感動,就回山中完成學業。(方輿勝覽)李白二十歲時,曾投帖謁見益州長史蘇頲,蘇頲很賞識他,說:「這個年輕人很有才華,如果再廣泛學習,可以和漢代的司馬相如比肩。」(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蘇頲是當時文學大家,封許國公,與燕國公張說並稱「燕許大手筆」。(三)比肩相如李白三十五歲,曾遊太原。當時郭子儀尚在行伍之中,功名未顯;因犯軍令被囚。李白愛其才,向主帥求情而免其刑責。後李白受永王李璘事牽連,而郭子儀已立功勳,為報答前恩,自請以官爵為李白贖罪,李白才得免於死罪而流放夜郎。(裴敬翰林學士李公墓碑、王琦李太白年譜)(四)義救郭子儀唐玄宗因吳筠、賀知章的推薦,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談論當世大事。見面時,玄宗親自下車迎接,有如漢高祖接見商山四皓。玄宗甚為賞識李白,賜坐七寶床,賜食,並親手為李白調羹湯,命李白供奉翰林,隨時召見。(五)御手調羹,草詔答番使當時,有番邦使臣來朝,朝中文武無人能讀其國書。李白少年時學過番文,於是揮筆草答,頃刻成文。(李陽冰草堂集序、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六)美人呵筆,力士脫靴李白供奉翰林時,曾奉詔起草詔書。時值十月,天大寒,筆凍結而不能書寫。玄宗命宮女數十人隨侍在李白左右,各持象牙筆,以氣呵之,李白隨取隨書。(天寶遺事)高力士是玄宗身邊炙手可熱的宦官,而李白不齒其為人,曾利用酒醉,命令高力士為他脫靴子。高力士不得已而從命,但也因此深恨李白。(新、舊唐書李白傳)李白有清平調三首,盛讚楊貴妃:「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一)(七)醉作清平調「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二)「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按:消解;化解。)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其三)原來當時沉香亭牡丹盛開,玄宗、貴妃及李龜年和一班梨園弟子,前往賞花。玄宗以為賞名花、對美人,應當有新的樂曲,所以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馬上進歌詞。李白雖宿醉未醒,但欣然奉詔,援筆立就。玄宗即命梨園弟子伴奏、李龜年歌唱,並且自調玉笛以倚曲。楊貴妃很喜歡這清平調,有一天正吟哦著這三首歌詞時,高力士從中挑撥說:「原以為貴妃會恨李白入骨髓,想不到是這樣地欣賞它!」貴妃驚訝地問說:「翰林學士會如你說的那樣侮辱人嗎?」高力士說:「把趙飛燕來比貴妃,是極度的輕視貴妃啊!」楊貴妃聽信了高力士的話,自此,凡玄宗有意授李白官職,都因貴妃從中作梗而罷。(王琦李太白年譜)七、李白詩歌分類壯麗山河例:蜀道難愛情或友誼例:長干行、送孟浩然之廣陵思想屈原莊周李白詩歌繼承並發揚了屈原、莊周浪漫主義傳統,創造了浪漫主義詩風。同時由於驚人的想像力、大膽的誇張,以及善於利用神話傳說等靈活的表現手法,使他的詩產生了感動人心的魅力。他的詩歌絕大多數是抒情詩,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主觀色彩。八、詩仙、詩俠大李杜小李杜和杜甫的比較杜甫李白自號杜陵布衣、少陵野老青蓮居士酒仙翁詩派社會寫實派浪漫派詩風沉鬱頓挫,一字不苟飄逸清新,飄灑奔放受何影響儒家,詩近聖域屈原、莊子,詩有仙氣擅長七律古體詩和樂府歌行體尊稱詩史詩聖詩俠詩仙
本文标题: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8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