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青年卒中与脑动脉夹层
青年卒中与脑动脉夹层青州市人民医院青年卒中病因•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内层撕裂而导致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2.5/10万~4/10万•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1/10万~1.5/10万•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男女无差别•在45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当中,夹层占10%~25%,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卒中发生的第2位病因。相关病因及因素1、保护性因素:高胆固醇血症、肥胖、超重2、危险因素及病因:不适当的机械外力、感染、口服避孕药、高血压、偏头痛、纤维肌发育不良、遗传性结缔组织病脑动脉夹层按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自发性:无明确诱因•外伤性:明确头颈部外伤史•医源性:按摩、颈椎复位等操作时引起病理•壁内血肿•动脉瘤及占位效应•SAH、假性动脉瘤好发部位:•颅外:颈内动脉咽部(约在颈总动脉分叉处2cm以上)椎动脉V1和V3段,尤以V3段常见。•颅内: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夹层常累及的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远端颅外段典型的三联征是:•1、一侧头、面或颈部的疼痛。•2、不完全Horner综合征。通常以眼睑下垂及瞳孔缩小为特征。•3、疼痛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的脑或视网膜缺血,一般不超过1个月。•部分患者有搏动性耳鸣、主观性杂音临床表现:一、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20~30岁年龄段多见.常先出现同侧严重头痛.颈内动脉颅内段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均可受累,主要表现大脑半球缺血症状。通常伴有大的卒中,病情重。.容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型扩张出现占位效应,压迫毗邻的脑神经和脑组织二、椎动脉系颅外段•多与颈部按摩或扭转等动作有关,C1、C2水平活动度最大,最易受损。•突然发生后枕部严重疼痛,可表现为颈神经根痛•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和小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单侧椎动脉夹层阻塞,可不引起缺血症状。颅内段少见,主要表现为SAH、小脑或脑干梗死检查•超声、TCD•CTA•MRA、MRA•DSA影像学表现:线样征影像学表现:双腔征影像学表现:双腔征影像学表现:火焰征、鼠尾征影像学表现:动脉瘤诊断•详细的病史很重要,如外伤、按摩史,出现过剧烈头痛或颈痛常为诊断线索。•症状在短时间内出现戏剧性变化,要怀疑。•夹层动脉瘤引起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的特异性改变。•年轻患者,尤其婴幼儿急性脑卒中者应想到患本病可能治疗一、溶栓:现有证据显示在发病4.5h内运用静脉rtPA治疗CAD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安全的(Ⅱ级推荐,C级证据)。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伴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严重(NIHSS评分≥15)、有使用抗凝禁忌时,倾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夹层动脉出现重度狭窄、存在不稳定血栓、管腔内血栓或假性动脉瘤时,倾向使用抗凝治疗•通常维持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疗程结束时,如仍然存在动脉夹层,推荐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对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和种类进行推荐。三、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推荐常规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仍有缺血性事件发生,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本文标题:青年卒中与脑动脉夹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8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