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我的)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一、诗句的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分别用来表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________,到乡翻似____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这首诗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题目中的“乐天”指________。5.在诗中空格处填上相应词语和诗句。6.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①弃置②翻似7.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________。这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9、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1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1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答:18.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气概。19诗歌的内容表现出的关系,感情基调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案: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刘禹锡梦得。5.闻笛赋烂柯人病树前头万木春。6.①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身,②怀念老朋友,③反倒象。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人物大批出现。8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9D10答案示例: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11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12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13、低沉愤懑高昂乐观1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15对新旧凋落的伤痛、人事全非。暗示贬谪时光久长、表示了对世态变迁的伥惆心境。16这两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是以沉舟,病树自喻,抒发了诗人的坎坷失意之感;二是反映出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18.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19.层层递进愤激)《赤壁》【练习】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3、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答: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答:5、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诗句是: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6、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7、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8、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9、诗人借和的故事,表现诗人之气。1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赤壁》答案:1、周瑜,李商隐。2、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赤壁之战,曹操、周瑜。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7、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8、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9、周瑜、曹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10、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过零丁洋[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注释]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②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③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④絮:柳絮。⑤萍:浮萍。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⑦丹心:红心,赤诚的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最后,作者从沉郁悲痛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表明了自己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3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1分)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1.(1分)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思相近即可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2.(3分)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意思相近即可计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3儒家经典(1分)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6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泰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1分)(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⑴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过零丁洋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⑵“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⑶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⑷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5分)《过零丁洋》(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答案】⑴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本文标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题(我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0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