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概况
一、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历程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外、境外生产力促进机构起步较早,1955年中国香港就成立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同年11月中国台湾生产力中心成立。1992年4月原国家科委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成都召开研讨会,第一次提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概念,同年7月经原国家科委工业司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线—山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1993年4月原国家科委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线工作会议;同年7月印发了《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若干意见》。1994年下半年,原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开始筹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1995年4月经民部正式批准成立。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同年9月第二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1996年5月,原国家科委印发《关于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1997年7月原国家科委印发《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8月第三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时开始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工作,10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999年4月启动扩大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计划;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1999年10月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工作正式纳入国家统计局科技专项统计计划。2001年11月第四次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时启动西部生产力促进行动。同年12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发布《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2002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任免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地位,在第三十条中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2003年8月和12月,科技部又先后印发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试行)》、《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200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创新能力的规定》提出:“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2007年7月、10月国家科技部和科技部办公厅又先后印发《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2009年7月,国家科技部启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编辑工作。从1992年我国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事业已走过了18个年头。在国家科技部的正确领导和各省市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生产力促进中心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正在成长为生产力促进事业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截止2009年底,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为1808家,其中上报统计中心数1635家,从业人员达到22575人,年服务总收入30.76亿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9批评定,已达到243家。从以上情况介绍可以看出,在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八年时间,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类型及功能职责1、生产力促进中心类型:按所有制分:国有,如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民营,如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按机构性质分:企业,如天津天大银泰快速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事业,如天津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按资金来源分:财政拨款,如廊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自收自支,如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中心创办主题分: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依托科研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处、所转化而来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开发区、示范基地等创办的。按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分:行业类: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业类:天津天大银泰快速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综合类:天津市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2、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功能职责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桥梁和纽带,具体讲,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政府的助手,要协助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调研、项目申报、政策研究等工作。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职责即服务内容或服务项目,不同时期、不同文件有不尽相同的表述,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中规定了四类业务,即咨询、信息化和培训。科技部印发的《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若干意见》中,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业务范围做了规定:《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若干意见》——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促进法》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业务范围表述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中明确“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在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架起桥梁,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生产力促进中心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自身核心服务能力建设,走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逐步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其主要业务是:一、信息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向其提供科技、经济、政策法规、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二、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与顾问服务。三、技术服务。为企业导入先进适用技术,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如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和示范,及产品检测、中间试验等。四、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服务。五、创业服务。为科技型企业创业提供孵化服务。六、其他服务。包括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人才引进、对外合作、展览展销等服务。七、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从目前全国1800多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业务来看,大致有以下十几种:三农服务、工业分包、培训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工业设计、信用评级、技术交易、技术转移、企业育成(孵化)、决策咨询、企业诊断、一起共享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国际交流合作等等。随着我国生产力促进事业的发展,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还将不断涌现。综上所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只能是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的抓手和助手;职责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恩能够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我是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我市于1998年建立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12年的发展,到目前我市一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33家,其中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15家,内设的15家,在建的3家,纳入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范围的25家。15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力促进中心,12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法人单位,3家为企业法人单位。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有4家。分别在第三、第六、第八、第九批通过认定,他们是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津市滨海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津是天大银泰快速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注册资金总额8290.1万元,办公面积60331.51平米,从业人员545人。在国家科技部、市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12年来,我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和我市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和生产力促进工作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180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我市的33家占全国“中心”总数的1.82%;如果按纳入国家科技部统计范围的25家计算,仅占1.53%。全国有国家级示范中心243家,我市的4家占示范中心总数的1.65%。从业人员达到22575人,我市的54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41%。2009年度全国共评出8个优秀生产力促进中心,我是榜上无名。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资产总额及政府投入也相对落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这一状况引起了市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搞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市科委专门成立了创新体系及管理处,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有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更值得高兴的是,为了推动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打造科技“小巨人”,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并拨出专款用于生产力促进事业。国家科技部2010年3月把天津列入了第三批扩大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省,要求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达到100家。市科委也及时制定了“天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天津市市级示范中心评定办法”、“天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在市科委的积极推动下,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也在积极筹建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在欢呼我市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科技部、市委、市府和市科委的高度重视是搞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有利基础条件,但要把我市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管理、运营好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生产力促进事业之花盛开。我们一定要抓住大好时机,扩大体系、拓展领域、打造队伍、优化服务,使我市的生产力促进事业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四、国家级“示范中心”认定、绩效评价及补助资金项目申报关于认定。为了搞好国家级“示范中心”的认定工作,国家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1997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级“示范中心”评审认定工作,14年共进行了9批次评审认定,24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了国家示范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我市有4家。示范中心应具备的条件:一、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两年以上生产力促进运营经历;二、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有稳定的企业服务群体和较显著的服务业绩;四、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五、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较强的服务能力;六、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管理和学识水平。七、科技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80%。“示范中心”的申报和认定程序:符合条件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出申请,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行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由其择优推荐;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评审,并依据评审意见进行认定,予以公布。关于绩效评价。国家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每年按照“细则”的规定对国家级“示范中心”进行考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三级27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2个:财务数据评价指标、统计数据评价指标;二级指标6个:中心规模、发展能力、财务效益、人力资源、服务成效、沟通交流;三级指标19个。通过考评,将“示范中心”分成优秀、通过、靠后、限期整改四类:优秀。对符合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按期完整报送材料、评价结果排序位于前20名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价结果为优秀并保持国家级示范资格。通过。对符合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按期完整报送材料、评价结果良好的16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价结构为保持国家级示范资格。靠后。对符合绩效评价工作要求、按期完整报送材料、评价结果排序位于后10位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价结果为保持国家级示范资格但给予警告。依据《绩效评价工作细则》,连续两年位于后10名的中心,视为未通过年度绩效评价,并取消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格。限期整改。对未能满足绩效评价工作要求的,
本文标题: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0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