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一)概要溃疡性结肠炎系指原因不明的、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本病治疗要点是:①一般治疗,有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减少精神刺激;营养维持及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纠正;腹泻、腹痛的针对性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的抗生素治疗;②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氨甲喋呤等药物治疗;③手术仅用于并发大出血、急性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者。60岁以上的慢性持续活动型及急性暴发型病死率较高。(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病因有:①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原虫和衣原体等,但无依据证明是本病的特异性病原体;②遗传因素:因本病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及单卵双胎同胞发病高;③免疫因素:主要表现在肠组织中IgG分泌型B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有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结肠炎结肠结合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的存在;④环境因素:可能与快节奏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等有关;⑤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诱致复发,复发率较非紧张个体高两倍以上。2.身心状况(1)症状与体征:①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见于多数病人,性状多呈糊状或混有大量黏液或脓血,或与便秘交替出现;多数病人有左下腹或下腹轻至中度的腹阵痛,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重者持续性剧烈腹痛;其他有食欲减退、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急性暴发型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体征;②全身表现:中型或重型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至中度发热,高热主要见于暴发型或合并感染;重症或持续活动者可有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③常见的肠外表现有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胆管周围炎、脂肪肝,血栓栓塞症和动脉炎等。(2)心理状况:主要有紧张、焦虑、多疑等心理反应。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液学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减少,活动期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速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重型或急性暴发型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降低。(2)免疫学检查:活动期血清IgG、IgA和IgM可升高。血清补体C3浓度轻度升高,外周血中抑制性T细胞减少,且功能低下。(3)粪便检查:糊状和黏液脓血便最常见。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急性发作期有大量多核巨噬细胞。(4)X线钡剂灌肠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典型的X线征有黏膜皱襞粗乱,黏膜呈颗粒样改变,肠管轮廓边缘毛糙不齐或锯齿状;病程长,肠管广泛纤维组织增生时可见管腔自下而上连续性向心性狭窄,肠壁僵直、肠管缩短;严重时肠管光滑而僵硬,呈铅管征。(5)内镜检查及活检:是本病最有价值的检查,可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病变性质、活动性及病变程度。(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腹泻与肠道炎症致结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及结肠运动功能异常有关。2.疼痛:腹痛与肠道黏膜炎症、溃疡等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腹泻、食欲减退、吸收障碍等有关。4.焦虑与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难以奏效等有关。5.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肠穿孔、癌变。(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安置病人离卫生间较近或有卫生间的病房,或病室内留置便器;轻者减少活动,防止劳累,重者卧床休息;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2.饮食护理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及纤维素少、刺激小的食物为原则,如稀粥、面包、细面条等;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饮食。活动期宜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重症者禁食,按医嘱采用静脉高营养。忌食乳制品。3.病情观察观察排便的次数、量和粪便的性状;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进展与演变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皮肤的弹性、尿量等;每天的进食情况,定期测体温、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4.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SASP、5-ASA、糖皮质激素及巯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与剂量相关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易产生精神改变、满月脸、踝部水肿、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等;抗胆碱能药和止泻药可诱发中毒性巨结肠,不宜滥用;巯嘌呤等主要有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五)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病人心理自我调整。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做好合理饮食指导,保证营养要素的摄入。嘱病人按医嘱坚持治疗,告之药物副作用的自我识别及护理。告之病人门诊随访知识,定期门诊复诊。
本文标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1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