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举例1.2016年(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2.2016年(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3.2014年(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4.2013年(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5.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举例6.(2014辽宁)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7.(2012辽宁)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2012辽宁《最后的黄豆》)8.2016年江苏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考点解说:《考试说明》: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一2017年高考考题破解考查角度思考方向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不同角度和层面: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在审美对象中寄托特定的思想情感来感染读者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前提:立足于文本探究题答题角度•答题(不同角度)(丰富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1、人物角度--价值取向---2、环境角度--时代特征---3、情节角度--社会内涵---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人文精神反映民族心理、生存状态针砭时弊、寄寓人生哲理小说阅读探究题一、不同角度和层面考纲提示: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不同角度和层面:思想内容(人物、情节、环境)+艺术表现(语言、表现手法)•1、关注人物形象(丰满、鲜明)•2、关注情节安排(曲折波澜)•3、关注环境描写(典型)•4、关注主题表现(丰富、集中、深刻、现实)1.2016年(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4)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知识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2.2016年(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4)•【参考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3.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试题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主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歌声作结,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2012全国卷《马裤先生》)•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5.(2014湖北)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5.[答案]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解析]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6.(2014辽宁)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8分)•⑴①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②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⑵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梳理出数学天才得到爱情和失去爱情的情况,然后总结归纳;第二问考生可结合现实思考并得出启示。注意,启示不能脱离数学天才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注意:①审清题意,明确探究方向,如本题要探究的是“传家之宝”的象征含义;②认真分析,寻找探究的角度,如本题我们可从情感角度谈“琴”的象征含义;③从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及相关背景分析归纳,探究虽是开放性的题目,但开放不意味着想怎么答都行,回答此类题还是要紧扣文本。•7.(2012辽宁)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答案】(8分)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解析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探究时应注意选择“最深的一点”。二、作品意蕴意蕴是丰富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伦理意蕴、生活意蕴情感意蕴、历史意蕴、生命意蕴、政治意蕴……2016江苏卷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6分)参考答案:①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③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传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心理的:中庸稳重、知足常乐、崇尚自然、仁爱之心人文的:人性、道德、修养、价值观、社会观、传统风俗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真:客观事实存在(人物形象的优缺点)•2.善:引导人向善(传统道德观念)•3.美:内容上——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精神美形式上——曲折美、语言美风格上——优美、壮美、凄美答题要求(三有)1.有观点:立足文本表意明确2.有理由:紧扣要素自圆其说3.有条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探究题的应对策略•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2、立足文本,带入自我。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可以作少量的、适当的个人解读。•3、顺藤摸瓜,由内到外。•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心理的“瓜”。•4、深入慎出,展示学识。•开放度最大的探究题是“谈谈你的看法”之类的“融入性”试题。这种题目将考生“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这类试题不仅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而且需要考生调集与文本相关的文外知识和能力储备。所以,考生既要入乎文内———才能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才能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才会头脑清醒,运用阅读所得和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冷静而准确地解答探究性阅读题。•解答这类试题,我们要特别注意“深入慎出”,即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见解必须要有时代性,符合民族心理,具有人文精神。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后,再运用自己的学识进行论证便可以了。•5、适当比较,揭示本质。•6、规范答题,用语简明。•现代文答案,都要求精练而畅达。可能题目会提出一定的字数限制,即使没有,考试时间的约束也不允许考生信马由缰,长篇大论。所以,答题时三言两语必须点到要害。•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宜用“总—分—总”式回答,分说层面要注意层次鲜明,可以用序号标明答案脉络。•答题误区警示•1、“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2、“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3、“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缺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4、“角度单一”,解题答案角度单一,不能对文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多元无界”,一味多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都是不足取的.小说探究题规律总结①小说探究题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探究点都离不开小说的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②小说探究题仍然保持与散文探究题一样的风
本文标题:2017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2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