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二、单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四、教学措施及手段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导入,读懂题目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我们今天学习本册书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之一《学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文言文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一直使用的书面语言。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都是白话文。白话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贴近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而文言文是古代的文章,它的写法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有很大差异。所以,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别。比如这个字“之”字,你能用他组成什么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呢?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3.析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翻看书上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学习下什么棋?你怎么知道的?这则文言文的作者是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读,简单评价。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学生自由读。)4.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提示生可在课文中标记。(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生练读。)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师领读,生跟读。)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作者”?“读者”呢?“胜利者”呢?“善弈者”呢?“善”是什么意思?3.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使弈秋诲二人弈”中的“使”是什么意思?“诲”是什么意思?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5.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6.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2.背诵课文。(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第二课时(2)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读课文2.应该怎样读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文言文是没有标点,没有分段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短文都是由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为了让我们更方便的理解,添加了标点,进行了分段,但这还不够。现在,大家看到了小黑板上的这篇课文的抄写版,请一位同学来划分一下停顿,在每个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一个“/”。(示范:《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绝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指名读。4.总结: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3.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4.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5.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日中时”是什么意思?“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什么叫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为”怎样读?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沧沧凉凉?我都不懂,请同学们来做我的老师,好吗?“探汤”是什么意思?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孰”是什么意思?“为”怎样读?是什么意思?“汝”是什么意思?“知”是什么意思?书中说,“知,通‘智’”这是什么意思?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五、作业设计:抄写本课生字,完成本课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匆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并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教学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一、激疑引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匆匆》。(板书课题:2、勿勿)2、有什么问题吗?老师的板书写错了,错在哪?3、请学生上台更正。老师在板书位置上重新更正。一点之差,有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无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课文以“匆匆”为题是什么意思?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老师也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2、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这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3、(展示小黑板)形近字组词:挪()那()哪()蒸()丞()拯()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5、分组读课文。6、练习把课文读熟。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8、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为时间的流逝而悲伤。)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悲伤?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头涔涔”和“泪潸潸”分别是什么意思?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6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