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湘历史悠久,夏、商时属荆州,春秋时属楚,秦属长沙郡。宋至道二年,设王朝道,后改为临湘县,属巴陵郡,其文化具有楚文化、湖湘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的多元特色。临湘城区由长安镇拓展而来。长安镇旧时地当京城通广州的陆路要冲,明洪武十年(1381)设长安驿。相传东晋时有长安人氏避乱来此落籍,因称长安。后有人开设店铺,称长安铺。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年(1917)奥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民国24年(1935)设长安镇,1936年改为长安乡,因怀念古都,一直袭用此名。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立市。良好的区位环境临湘地处湘北边陲,位于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之间,是湖南的北大门。全市总面积1720平方公里,辖9乡14镇1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境内有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北临长江,西傍洞庭,东南蜿蜒着罗宵山的余脉,居武汉、长沙经济文化辐射的中心地带。临湘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江西的修水等九个县市接壤。长江水道依境而下,清末时期县境沿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8处渡口。建国后,随着交通事业发展,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临湘与周边县市公路也相继拉通,临湘至赤壁、临湘至通城等客运线路也接连开通,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区域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临湘境内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沿江水广洲阔,是鱼米之乡,为粮、棉、油、猪、鱼的重要生产基地;山丘林海苍莽,有近百万亩松、杉、竹、茶、果、药,尤以茶叶享誉中外。清康熙年间,临湘贸易开始活跃。输出商品以茶叶、竹木为主,土布、药材为大宗。年销往湖北、江西、山西、新疆及俄、英、日、美等国的红茶、砖茶达数万担。光绪二十七年(1901),经汉口外销的红茶67632箱(每箱约60公斤)。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聂家市、羊楼司、桃林、江南、詹桥一批集镇相继出现,并日趋繁荣。地下矿藏初探有30余种,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铅、锌、金、锰、钽铌铁、绿柱石等藏量可观,特别是白云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云母、水晶等藏量尤丰,且品位高,易开采。临湘境内林业用地达1568800亩,楠竹蓄积量1023万株,茶园11.2万亩。作为亚洲最大的钓鱼用浮标生产基地,年产浮标1500万只。1992年临湘撤县设市,临湘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这些本地资源,创办日常用品、建材、竹木、茶叶、水禽、渔具等专业批发市场,先后建成了临湘大市场、金桥建材、金桥农贸、长河水禽、羊楼司竹器、湘北竹木等九个专业批发市场。羊楼司镇与赤壁交界,是湖南四大边境重镇之一。京广铁路、107国道并行其中。羊楼司竹器市场位于107国道两旁,长达6公里,拥有300多个铺面。羊楼司竹器品种达280个,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竹器专营市场,产品不仅销往湖北、江西等边境县市,还畅销全国16个省市及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地,年销售额达2.3亿多元,羊楼司因此成为中国有名的“竹器之乡”。喜人的招商引资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招商引资这一工作重心,积极调整思路,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三湾工业园、香港永生工业城、太子奶休闲山庄、白云湖景区、星河商业步行街、文汇财富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成功的现代商品流通模式吸引着三省九县市客户纷至沓来。大大地提高了临湘经济地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临湘全年边境贸易成交额为8.2亿元,居三省边境九县市之首,成为湘鄂赣商品集散的“金三角”。通过招商引资带动,临湘市一批破产企业实现了产权置换,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辉煌的改革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先后有九项综合性工作跨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1)全国先进文化(县)市。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图书馆已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影剧院为全省文明剧院,市花鼓戏剧团连续三次获“全省好剧团”称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多次被省市表彰,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1992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2)全国科普示范(县)市。我市在科普工作上成果显著,年均争取科普项目86个,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开发产品30多外,培养科技示范户3000多户。2001年,被国家科协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3)全国教育先进(县)市。我市先后在教育上投入2.5亿元,出色地完成了“双基”达标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先后3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先进集体。(4)全国普法先进(县)市。我市深入开展了依法治市、依法治村等活动,执法队伍中有100余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市民中有多人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服务优质,社会风尚良好。(5)全国田径之乡。我市近年来在体育方面投入1800多万元,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经常,竞技体育水平明显上升。199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田径之乡”称号。(6)省级文明城市。我市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省级文明城市称号。(7)中国竹器之乡。我市有近百万亩的竹木资源,竹器生产厂家达200多个,竹器制品琳琅满目。1998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竹器之乡”称号。(8)中国浮标之乡。在全国钓具行业中有一句名言,即“威海的杆,临湘的标。”我市有大小浮标生产厂家100多个,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创产值过亿元。(9)全省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市。我市着力加快县域文化建设步伐,群众文化、社区文化节、屋场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蓬勃兴起,文化产业日强一日。2001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县域文化建设基地(县)市。2003年,全省县域文化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临湘始建于北宋994年,原名王朝县,隶属岳州,996年改名为临湘县,1930年废长江之滨的旧县治陆城,迁址至县域中部的长安,1984年析出地区成立岳阳云溪区,1992年撤县设市。临湘扼长江咽喉,是陆路交通南下湖南的第一站,故有“湘北门户”之称。现辖13个镇、5个乡、2个办事处,土地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50.21万人。境内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谷花洲23米。长江流经市境内西北边沿,全长32.7公里。境内河流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东北角的黄盖湖为湖南省第二大湖。中文名称:临湘外文名称:LinXiang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下辖地区:13个镇、5个乡、2个办事处政府驻地:临湘市长安西路33号电话区号:0730邮政区码:414300地理位长江以南,湖南省面积:1720平方公里人口:48万方言:岳阳话;少量新湘语、西南官话气候条件:山湖交融,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著名景点:大云山、五尖山、黄盖湖、临湘6501、江南大漠火车站:临湘火车站车牌代码:湘F交通干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长江航道置:东北部基本概况湖南省临湘市湖南封面——临湘临湘历史悠久,隶属岳阳,北临荆州洪湖,东临咸宁赤壁,是湖南省为数不多的长江沿岸城市,亦是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的湖南第一站,武广高铁的经过地,故有湘北门户之称[1]。临湘历史悠久,周以前为三苗氏族聚居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年)更名临湘县,1992年撤县设市,由岳阳市代管。市域集雨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14个镇、9个乡,总人口49万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各类税收6453万元,财政收入12304万元。市境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畴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镇谷花洲海拔23米。长江流经市境西北边沿,全长32.7公里。境内河流众多,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临湘黄盖湖(洞庭湖水系)市域资源丰富。沿江水广洲阔,乃是鱼米之乡,境内北部的黄盖湖是古洞庭湖遗址,属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第二大内湖;北部8个湖区乡镇是粮、棉、水产重要生产基地;南部9个乡镇,林海苍莽,矿产丰富,有近百万亩松、杉、竹、茶、药,尤以茶叶享誉中外。年产茶叶8000多吨,远销内蒙、新疆、青海边区及蒙古、俄罗斯、日本等国,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之一。地下矿藏初探有30余种,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铅、锌、钾、金、锰、钽、铌、铁、绿柱石等藏量可观。特别是白云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水晶、云母等藏量尤丰品位较高,易于开采。临湘白云矿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总储量在3亿吨以上,年产量200多万吨,是钢铁、玻璃、电子等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全市有采矿企业121家,产品销往19个省、市的160个大中城市,远销日、英、美、俄、巴拿马等国。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市区距武汉、长沙各约180公里,距岳阳市区42公里。临江港口建有千吨级专用码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和武广客运专线穿市而过,是湖南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北大门”。每天开往湖北武汉、浙江义乌、温州、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省际班车12对;开往省内长沙、株洲、邵东等地的跨地区班车30多趟。便利的交通条件,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批来自湖北、浙江、广东、福建、邵东等地的个体工商户来此经商,边界贸易十分活跃。年边贸成交额36亿元,成为湘、鄂、赣毗邻13个县市的商品集散中心。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境山水交辉,风景宜人,是开发旅游事业的极好处所。道教胜地大云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教胜地五尖山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湖南省重点旅游开发区;药菇山下的龙源水库山峻水清,为旅游疗养避暑佳地;市区长安河风光带、忠防镇大坝集镇的“6501”新景区已初步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景观。“6501”新景区由地下工程、龙潭湖、三段锦瀑布、金沙滩和周边的人文景点组成,结构复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奇险幽深,巧夺天工,置身其中,如入迷宫仙境,令人叹为观止;龙潭湖碧波荡漾,轻舟悠然;三段锦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金沙滩回归自然,妙不可言。目前正在开发的三国时就闻名于世的古老而带有传奇色彩的黄盖湖和瑶族发祥地龙窖山,将让人发怀古思幽探密之情。区域规划临湘市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偏西。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临湘市委、市人民政府驻长安西路。临湘城区由长安镇拓展而来。长安镇旧时地当京城通广州的陆路要冲,明洪武十年(1381)设长安驿。相传东晋时有长安人氏避乱来此落籍,因称长安。后有人开设店铺,称长安铺。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初分隶1、2、4区。民国6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随之机关、学校相继迁来,商户亦陆续聚居。民国24年(1935)设长安镇,1936年改为长安乡。至1938年,城区建起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府前街等5条街道,房屋数百栋,居民4800多人。是年11月9日沦于日寇,县城惨遭破坏。光复之后,着手重建县城。到1947年,县城总面积为531.209亩,合3.5平方公里。1949年8月建立人民政权后,复称长安镇。1953年改名城关镇,隶1区;1960年10月建城关人民公社,次年8月改为县属城关镇,辖长安、五里两居委会和围城、城乡2村。1988年扩大城关镇行政区划范围,将长安乡的长城、飞跃、农科、石嘴4村及五里乡的五里村划归城关镇管辖。1992年撤县设市后,城关镇改称长安镇。是年,县城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人。107国道拉通后,沿线形成长约5公里的长五大道,在原有长安大道的基础上,形成两条并列纵贯东西的主街道,将城区
本文标题:临湘历史悠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7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