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老年期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成年晚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第二节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第三节成年晚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第一节成年晚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成年晚期,也称为老年期,相当于60岁死亡。相对于以前的各个时期而言,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一个以日益衰退为基本特征的时期。2•一、老年人和老年心理学研究:•(一)为什么要研究老年人的心理?•1.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成为当代重要的社会现象和问题•(1)平均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不断增加3统计数字•德国人在15871689年平均寿命为33.5岁,在19001905年达到49.2岁;美国人在1789年平均寿命为33.5岁,1980年达到72岁;英国人在中世纪平均寿命33岁,18381854年,达到40.95岁,1980年达到75.8岁。4•(2)二战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突出,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8000多万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今后40年内,我国老年人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5•到20世纪末,我国老年人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5%;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20%。6•2.上世纪中期,一些大规模追踪研究的对象进入老年期•这引起了人们对老年现象的重视,而且,人们也开始从毕生发展的思路,来理解心理的变化。7•(二)老年心理研究的现状•1.上世纪2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后,人们从毕生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老年心理,其范围主要限于西方国家。8•2.研究的内容主要限于智力,记忆和学习问题,个性、社会适应等问题。•3.老年心理学方兴未艾•我国老年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9•有人说,人到老年,整个身心都在走“下坡路”,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10•(三)如何看待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老年丧失期观&毕生发展观1112•1.老年丧失期观•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人是生物有机体,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2.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1)个体发展贯穿一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2)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心理和行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13•(3)任何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都是复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增长,而总是由获得(增长)与丧失(衰退)两部分构成。14•(4)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或个别差异,由于个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发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15•(5)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任何一个发展过程都是由年龄阶段、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三种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6•对待老年期心理变化的科学态度•老年期的心理也遵循心理的毕生发展规律,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出衰退或下降趋势,但并非整体“老化”或全面衰老。某些方面的心理不但没有衰退,还呈现出某种提高或增长(如社会认知能力、晶体智力)。17•老年期心理同样包含着增长与下降;•老年期心理的衰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预防18•二、生理的变化•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出现明显的衰老,生理机能出现明显下降。19第二节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明显下降,其中听觉和视觉衰退最为明显。20•(一)视觉衰退•1.眼睛晶状体弹性降低,调节力下降,出现“老花眼”和视力下降。•2.各种眼睛疾病(如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发病率上升。21•3.眼睛对光(包括强光和弱光)的感受性,对物体形状、大小、深度、运动的知觉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视觉的注意能力都有较大下降。22•(二)听觉衰退•1.30岁后,听觉阈限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老年人最高。•2.听觉缺陷或障碍的发病率提高,有的人甚至出现耳聋。23研究结果•50岁以后,听觉开始明显衰退;6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衰退现象,而对高音的精确辨别能力在中年就已经开始衰退。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和对某些语音的精确辨别能力在70岁后也明显下降。24•(三)其他感觉能力的衰退•味觉、嗅觉、皮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下降。•60岁后,味觉感受性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嗅觉辨别力衰退更明显,痛觉、触觉、冷觉、温度觉等逐渐变得迟钝。25•二、记忆的变化•记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但下降的速度并不太大,70岁以后衰退比较明显。26•(一)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困难•机械识记能力减退:对无意义材料的机械识记能力明显下降,而意义记忆能力下降减退幅度相对较小。•记忆广度和在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效率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数字记忆广度测验成绩随着年龄而出现明显下降。27•(二)再现比再认下降更大•与再现相比,成年晚期由于具有大量的环境线索,再认效果受到的消极影响要小得多(Craik&Jennings,1992)。•老年人对不易理解的抽象图形或无意义图形的再认或机械识记效果差,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这种下降幅度较小,下降发生较晚,70岁以后,明显减退。在回忆时提供较多的线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回忆或再现成绩。28•(三)内隐记忆能力变化较小•老人记忆力下降主要限于那些需要有意加工的任务。需要较少意志努力的再认以及无须意识参与的内隐记忆,在老年时变化较小。29•(四)自传式记忆能力的变化•自传式回忆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件的回忆,如回忆在最初几天干了什么事或当年庆祝大学毕业的情景等。•为了考察自传式记忆在老年期的变化,研究者呈现一系列单词(如书、机器、对不起、惊奇),让成人回忆个人经历过的与每个单词有关系的事情。50~90岁之间的人更经常地回忆起很早以前和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并不常回忆二者之间发生的事情。30•三、思维的变化•老年期的思维总体上也呈现衰退趋势,在概念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有较明显的下降,但在思维发展的不同方面、对于不同的个体,又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31•1.思维衰退•老年人思维呈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认知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32•另一方面,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谨慎,深思熟虑,缺乏信心,在有关的思维任务中,思维敏捷性差,反应时间较长。33•另外,老年人思维的灵活性变差,想象力也逐渐减弱。•上述思维的变化与老年期生理机能衰退、社会交往和活动范围变小以及感知、记忆等基本心理过程的衰退有关34•2.以语言——理论思维为主•老年人的思维属于以文化教育、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型思维,他们在语言性思维、空间关系、推理能力等方面,衰退的速度较慢,下降的幅度较小35•3.思维内容偏重对社会的认知,其中包括对适应社会、人生经验、价值观、伦理信念等问题的思考36•4.老年人的思维仍然具有创造性•那些在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老年人仍然可能作出创造性成就。37统计资料•丹尼斯研究了100位寿命在7079岁和56位8089岁的科学家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结果显示:他们在20岁时发表论文的数量很少,3059岁期间则相当多,平均每人每年发表两篇,而到6069岁时论文数量减少了20%。38•对科学家而言,创造力在中年期达到高峰,4060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6070岁呈相对下降趋势,但6070岁期间的创造力仍然高于2030岁。39•在老年期做出创造性成就的人也是很多的。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61岁才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思想家李贽54岁才开始著书立说,并分别于64岁和73岁时完成了《焚书》、《藏书》两部著作;条件反射学说创始人巴甫洛夫发表《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时已经76岁;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法约尔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时已经75岁40•根据1984年统计,年过70岁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15人之多,其中75岁以上者5人,80岁以上者3人:美国的劳斯因首次发现致癌病毒,于1966年获奖,时年87岁;奥地利的弗利斯以动物行为研究于1973年获奖,时年86岁;美国的麦克林托克因发现转座因子,于1983年获奖,时年81岁。41•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解剖了15名刚刚去世的病人的大脑,其中5位是中年人,5位是正常的老年人,5位是因衰老而死亡的老人。他们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显微镜来分析人脑中细胞的结构。结果发现,正常老年人的细胞结构甚至优于中年人。这表明,人的大脑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必然的衰退。42•四、智力的变化•老年期智力的发展在总体上有所衰退,但并非全面衰退,或者说,一方面表现出衰退的趋势,另一方面则呈现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智力活动的任务、智力观或智力内隐理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43•(一)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大量研究表明,液体智力在青少年期以前一直呈上升趋势,其后则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发展模式,但从总体上来看,智力呈衰退趋势。44•卡普兰(Kaplan,1947)总结有关研究指出,人的智力一般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初期达到顶峰,随后便呈下降趋势。45•另一些研究发现,人的某些智力,尤其是语言和计数智力在60岁前一直呈上升或稳定状态,60岁后才缓慢下降。46•一般认为,不同形式的智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以社会文化经验为基础的晶体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一直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与神经生理为基础的液体智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则在青少年期以后,特别在成年阶段,开始缓慢下降。4748•老年智力衰退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持久性差,甚至出现“老年痴呆”。49•老年痴呆的一般症状:非常健忘,找不到自己所在的方向,不知道当时的时间方位,言行脱离常识,办事漫不经心,甚至忘了自己刚吃过什么饭,找不到自己的家,随地大小便等。50小资料: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理疾病。是指那种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9100多万,老年性痴呆大约有600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51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引起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脑组织的衰老、萎缩、变性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基础,这也许就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道理。另外,外界因素的作用,如感染、中毒、遗传、精神刺激等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功能减退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进入老年不患老年性痴呆,而有的人却患了老年性痴呆的原因。52一般说60岁以上的人机体逐渐进入衰老,脑组织也开始萎缩,因此,生理功能也自然地减退。如果这中间还伴有其他引起脑组织衰老和萎缩的诱发因素,则更促使脑组织衰变的功能减退。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若在其他因素刺激下,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53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早期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狭隘自私,主观固执,不顾他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草率马虎,墨守成规,难于熟悉新的工作。有时性格暴躁,情绪不稳,也有的行为幼稚,好似顽童。渐渐生活懒散,不爱整洁,不修边幅,食欲减退或饮食无度,白天睡眠,晚上失眠,呈睡眠倒错。54•由于患者年迈,常不引人注意,以后逐步出现明显的智能减退,记忆障碍,其中最明显的为近事遗忘,后对远事亦遗忘,严重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不认自己的子女,常有虚构。逐渐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发生障碍。情绪迟钝或易激惹,缺乏羞耻感,或出现幼稚性欣快。少数患者出现兴奋,或有片断荒谬的妄想与幻觉。妄想多为被害、自责、疑病、被盗、贫穷或夸大妄想。痴呆进一步发展,幻觉妄想消失,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去控制,多死于继发性感染(褥疮、肺炎)和衰竭。55•(二)老年期智力活动的任务•老年期的智力活动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和整合自己的一生。56•儿童青少年时代智力发展的任务以获取各种知识技能为主,青年和中年时期智力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承担各种社会责任。57进入老年期后,未来变得短暂、无关紧要,人们获取知识的需要减弱,他们需要承
本文标题: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老年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7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