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师简介高松: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副教授(5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中药学系党支部书记,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出师。现任中华中国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药学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辽宁中医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编委。主持如《黄杖膏治疗褥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省、市科研课题4项,参研如《人参中有机氯除去技术的研究》等国家、省、市科研课题3项;主编《辽宁中药志》、《辽南地区药用植物图鉴》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国家精品课教材《中药鉴定学》1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6年大连电视台拍摄《走遍辽南寻找百药》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大连综合新闻频道等先后用中英文播放多次。大连日报、大连大学报、大连晚报等进行专题报道。主讲的《中药鉴定学》2007年被评为学校的精品课。中药鉴定学总论部分参考教材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主编康庭国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第三章:中药产地、采集、加工与贮藏第四章:中药的鉴定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一)中药鉴定的对象是中药。(二)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用于防病治病和医疗保健的传统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1.中药材:只在原产地进行简单加工的药材,称为中药材。2.中药饮片:根据临床需要,按照炮制规范经进一步炮制的药材。•3.中成药:根据临床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中药制剂规范制成的可直接服用的各种制剂。•其它相关的概念•1.草药:来源于宋代,当时主要是相对于国家药局专卖的“官药”而言,后来逐渐演变成将主流没有记载的,仅在某地区使用的药物称为草药。•2.本草:“本”草木的根称为“本”,因中药多数来源于草木并多数用其根,所以古代称中药为“本草”。•3.中草药:官卖的药物和草药的合秤称。(三)中药鉴定学涵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质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方法:1.中医药遗产和传统的经验鉴别;2.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具体内容1、中药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鉴别2、质量标准3、寻早扩大新药源总之,对于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和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内容: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资源情况、采集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鉴定的依据和方法、质量标准和要求、代表性中药选论。代表性中药记载大纲主要包括:名称(中文、拉丁、英文)、药用历史、来源、生物学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集加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等。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的积累和丰富了药物学知识,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数就有近3000种,它总结了每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财富,是现代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对这些财富,我们应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分析、考证、发掘出有用的药学史料和品种,以丰富和促进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本草典籍记载粗略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本草考证,正本清源2.品种整理,澄清混乱3.调查研究,规范名称4.成分研究,结合疗效二、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当前中药的真伪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淆品,不仅损害了中医药的信誉,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误病害人。如冬虫夏草、茯苓、西红花、金钱草等。因此中药的真伪优劣是当前的任务之一。正品: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药品,称为正品。伪品:凡不符和国家药品标准的,称为伪品。劣质品:不符和国家药品各项指标的,称为劣质品。混淆品:名称相同、外形相似、造成混乱的,称为混淆品。优质品:凡符和国家药品各项指标的,称为优质品。(一)中药材及饮片鉴定中药品种鉴别就是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方法和手段鉴别中药材品种的正确性。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淆品或掺伪(中药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的原因有哪些?)。除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①吴种、吴收、吴售、误用。如误将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做大黄种植;将聚花过路黄当作金钱草采收;以十字花科芫菁的种子充菟丝子;湖北还曾出现把有剧毒的小檗科桃儿七误作龙胆,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残事件等。②以假充真。当前在中药材市场上,以假充真的药材不少,如以瞿麦、蝇子草、野棉花的根充柴胡;以红薯、白首乌、黄药子、芍药根茎等充当何首乌,以藤三七的珠芽、菊三七的根冒充三七;以菊三七的根充白术。③正品短缺导致类似品泛乱。如以姜厚朴充厚朴,厚朴主要含有厚朴酚、异厚朴酚,有祛风、抑菌、抗溃疡的药理作用,姜厚朴含木兰箭毒碱,有箭毒样和神经节阻断作用,二者功能、药理作用不同,若原方中配姜厚朴,不但不能理气止痛,反而增加毒副作用。④名称、外形相似,导致品种混淆。如川射干冒充射干。⑤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导致品种混乱。如药典载五加皮为细柱五加,而北方则用萝藦科植物杠柳的皮。总之,要解决真伪优劣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它不但需要中药学工作者通过研究、实验,努力做到中药的名称准确、品质可靠,而且还要求药材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中医师学习、使用它们的名称和功效时规范化。中药材质量鉴别应利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鉴别中药材的优劣。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①栽培变异中药栽培与质量关系栽培条件不当,将影响中药材质量。如黄芪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②产地因素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如广藿香,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③采收加工采收季节、时间及加工方法不同,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过去只用幼苗,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茵陈的三个主要利胆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为此,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④贮藏运输贮藏运输不当影响昂质量。如发霉、生虫等损害药材质量;贮藏时间过长使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⑤以劣充好,以假充真。中药材自古就有“道地药材”之说,如“四大怀药”,“浙八味”,四大北药等。但其它地区也生长这些药材,如党参东北也产,但多呈木质性,质量差。薄荷在砂质土壤中栽培,挥发油含量高,亚麻子在北方栽培,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南方栽培者。沉香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山茱萸掺入大量果核等;薏苡仁中掺入高粱米,红花中掺入细红沙或细锯末,海马腹中填入鱼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等。。(2)中成药的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中成药有1063种,由于中成药组成复杂,剂型多样等原因,导致检测指标难以确定,增加了中成药质量控制困难,因此制定和提高中成药鉴定标准,增强中成药质量的可控性,完善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也是中药鉴定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是显微鉴别、薄层法和色谱法等。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1)定义中药质量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2)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目的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促进中药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4)意义①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中药鉴定学在新形势下的工作重点。中药品质的好坏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如狗脊,传统以个大、质坚实无空心、外表面有金黄色茸毛者佳。2010年版药典规定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3.0、浸出物照醇溶出物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②提高了质量标准,就提高了中药质量的可控性。(5)特点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6)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问题:质量标准不完善,内在质量评价的方法、数量和水平还存在差距,有的中药无检测项目。解决的方法:从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仪器;不断的建立和扩大标准品,充分体现中药的质量。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概念(二)影响中药供不应求的主要因素?(1)对中药资源认识不足,导致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或捕猎。(2)对道地药材需求量大,导致供不应求。(3)有些产量小,导致供不应求。(4)有些属于濒危或保护的动、植物药材,必须得到保护。(三)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经:(1)进行全国性的普查,寻找新药源(2)从民族和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3)根据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药源(6)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研究开发新药(7)老妖新用(8)扩大药用部位(四)如何开展中药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研究方向?1.开展调查,建立濒危预警系统2.加强种质资源研究,选择利用优质种质3.实行采收控制和野生抚育研究4.开展野生变家种研究5.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圃,保证种质资源6.建立保护区,保护其多样性7.开展珍惜、濒危中药的替代品研究8.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9.利用新技术直接生产有效成分10.加强栽培研究,实现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培育新品种(五)中药资源的保护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内容)第二节:近代中药鉴定发展概况(内容)一.古代中药鉴定知识历代的本草著作都有相关内容记载,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独立出来形成一门学科,使中药鉴定学由萌芽阶段到现代技术应用与研究阶段,经历了六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成就体现在那个时期的著作中,因此主要学习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1.我国现存最早记载药物的专著(内容)2.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内容)3.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著作(内容)4.我国第一部药典(内容)5.《本草拾遗》(内容)6.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内容)7.现代中药性状鉴定法的雏形(内容)8.《本草蒙全》(内容)9.我国最早的药材鉴定性质本草著作(内容)10.《本草纲目》(内容)11.清代主要著作是《本草纲目拾遗》(内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约公元前十一至六世纪)中就记载采英(酸模)、采(泽泻)、采艾(苦艾)、(益母草)、采卷耳(苍耳)等50余种药物,还记述药用植物的采集、形状、产地等知识。《神农本草经》。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等中药质量鉴定的问题。为后世中药鉴定奠定了基础《神农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730种。按照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对《神农本草经》中“术”进行了鉴定,术分白术和苍术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做桠,根甜而少膏,苍术叶细无桠,味苦而多膏。硝石以火烧之,青紫烟起等。《新修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国家颁布的药典;该书有图经7卷,药图25卷,开创了图文并貌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打下了基础。《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补充《新修本草》未收藏的中药692种,按照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的分类方法分类,在内容上注重对中药的性味功能、生长环境、产地、
本文标题:总论中药鉴定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0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