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
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本周读的文献鱼类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研究进展(2010)尼罗罗非鱼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细胞学证据一个新的性别决定基因(2003)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概况(2003)Tilapiasexdetermination:Wheretemperatureandgeneticsmeet(2009)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是有性生殖生物雌雄性别分化的2个阶段GSD(GeneticSexDetermination)ESD(EnvironmentalSexDetermination)GSD目前认为鱼类性别的染色体决定类型主要有5类:(1)XX/XY型(2)ZW/ZZ型(3)ZO/ZZ与XX/XO型(4)XX/XY或WZ/ZZ型(复性染色体型)(5)常染色体型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性别连锁基因重复序列SRYSox与精巢形成和分化有关DMY青鱂迄今为止鱼类在Y染色体上找到的与精巢发生和分化直接相关证据最充分的1个性别决定功能基因弓背青鱂DMRTlY(DM—relatedtramscriptionfactor1)近年新克隆到的,被认为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性别决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即在雌雄性基因组中均存在,但雌雄中的表达不同,该基因的功能可能与精巢的足细胞发育有关FOXL2AMH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tlllerianhormone)P450c17芳香化酶基因(P450arom)性逆转H—Y抗原ESDTSDTemperatureSexDeterminationBSDBehaviorSexDeterminationTSD高温低温生殖腺形成前!!!!生殖腺形成后????BSD鲈形目雌雄同体GSD与ESD的关系虽然遗传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是性别决定的2种模式,但有2点原因不能把鱼类按GSD和TSD截然划分开:首先,温度处理不同的个体和种群结果可能不同;其次,许多证据表明,对于许多具备GSD的种群,TSD可能在温度耐受阀值的边缘地带压倒GSD的作用。性别的最终决定是遗传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鱼类性别决定的假说与推论目前看来,只有在具有初步异型染色体分化,并且已经鉴定或定位出性别决定后选基因的少数鱼类(如青鳉和鲑鳟鱼类等)中,可以认为性别是由性别决定基因所控制的。对绝大部分鱼类来说,性别决定基因还有待寻找与证实,性别决定还只能从“遗传”而不是基因的角度解释。一般来说,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可以帮助在“遗传”上确定一种鱼类的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若雌核发育全部为雌性个体,至少可以推断雌性为同配的,而雌核发育后代中大约一半为雌性,一半为雄性,则可以推论雌性可能是异配的(即ZW/ZZ型)。雄核发育的情况应该正好相反。但是鱼类的性别往往不是这样简单的。由于常染色体也有可能参与性别决定,以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决定的多因子剂量效应,有时若干小的因子就会掩盖主要的性别决定因子的作用,表现为雌核发育或雄核发育的性别并不是完全与预期相符合。如斑马鱼罗非鱼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有观点认为鱼类的性别决定并不完全取决于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可能也参与其性别决定,当占所有染色体上决定雄性的因子总和大于染色体上所有决定雌性的因子总和时,该鱼就会发育成雄性,反之则成为雌性。这种假说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简单,无法说明多因子相互作用的机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人研究和揭示的重大课题!!!
本文标题: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1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