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1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12春教育管理():肖萍蓉指导老师:内容摘要:自主管理能力在个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全面发展进程中的初级时期,也是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以及科任老师和家长配合,形成合力等方面探讨了怎样培养、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并指出切实加强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提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完善自我,在学习、班级管理等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自主管理。小学阶段是人生全面发展进程中的初级时期,这一时期,每一个人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状况往往决定着其今后能否成功地走向人生。因为,自主管理能力在个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一位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1、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自主管理,是指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学习、活动等事务。小学生自主管理,即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展管理自己的班级、学习、活动等事务。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整个班级的群体管理,班集体建设,亦即班级的一切事情,由全班学生说了算。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自主管理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2、小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2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怎样才算是合格的人才呢?那就是必须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在小学生中实施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别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养成合格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为今后服务社会、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育服务的角度看,当前,教育已从单纯意义上的学科知识教学转向为培养学生终身能力的教育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教师不能仅抓学科教学以应付各种知识考试,更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展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克服小学生依赖性强问题,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二、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高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动力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强化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妥善引导、切实指导小学生开展自主管理。1、加强独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加强小学生独立性教育,如在班会或少先队活动中大力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举行各类小型竞赛或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还应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从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性格单纯活泼,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师引导得好,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其自主管理意识会明显增强。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也是十分脆弱的,遇到挫折和困难,处理不当,往往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会极大地挫伤他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因此,班主任应该切实注意保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呵护好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这样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每个同学都是班3集体的一分子,应热爱、关心班集体,为搞好班集体出谋献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因此,因此,班主任应教会每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每位学生明白他们有权参与并选出自己的班委,有权监督班委的工作,有权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批评。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使每位学生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这样,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就会高涨。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学计划得以完成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么是包办代替,把它视为自己的专利,要么是部分地施舍给少数班干部。这样做,束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到班级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的机会。1、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老师必须绝对服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更缺乏自主管理能力,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因此,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大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班级学生学会怎样进行自主管理。2、注重在班级中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氛围的建设轻松、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消除其畏惧、焦虑等心理负担,开展自主管理的前提,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生自主管理氛围。小学生是十分单纯可爱的,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在班级中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氛围的建设,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如开展班级活动,举办班会课、轮流做值日班长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活动到组织管理中,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使每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锻炼。43、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推动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班主任是指导小学生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因此,要在班级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就必须明确班级的管理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规规范化形式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一是明确班级的管理目标。在班级生活中,只有当学生真正在集体中享受在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时,才能唤起激发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责任感。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主确立班级目标,明确方向,然后组织带领全班同学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而共同努力。二是建立优秀的、有威信的班委会。要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成功,一个优秀的、有威信的班委会必不可少。班主任要根据班委会成员的特点,分配好每一位班干部的具体工作,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指导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三是采取丰富多样的管理方式,调动班级全体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如实行小干部轮流制,在班级中设立一些临时性职务,“每日监督员”、“小小板擦员”、“领操员”等,由班级学生轮流担任,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热情,更好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发掘学生潜能,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新世纪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自尊心强烈,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承认、展示自己。这些特点对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了班级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发掘学生潜能,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如实行班干部竞选制、轮流制,推动班级自主管理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班主任必须明白,在班级中,班主任只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茁壮成长使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四、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5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方式来实现。目前,课堂教学对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就成了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实施。1、班级学生共同参与制定活动计划,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开展班级活动,实施班级管理,都必须要有一个详尽、完善的计划,对于计划的制定,班主任只能给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应该让班级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使计划符合班级学生的愿望、兴趣和特点。由于班级工作、活动计划,以及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在班主任引导和鼓励下,班级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这样不但能集思广益,使计划切实周密,同时,目标一经提出,就能得到班级全体学生的认同,他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执行。这种通过对学生自主管理权利的体现来强化学生自我约束意识的做法,是开展小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基础。2、班级活动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实施,变“管我”为“我管”对于班级活动如何开展,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实施,力争使全班同学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担子,既是活动的管理者、又是活动参与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班级开展活动中,对于整个活动过程,从宣传发动、方案设计、组织协调到最后实施,班主任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满足了他们的自主需求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班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班级工作效率,促使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3、让学生参与检查总结,变“评我”为“我评”对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每周、每月、期中、期终都要进行检查总结,发现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意见。过去,像这样的总结都是班主任包办,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要在小学生中推进自主管理,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检查总结模式,让班级学生主动参与到检查总结中来,变“评我”为“我评”。在检查总结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评价意见,可以采取个人自评与小组、全班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学会分析,讲成绩,找缺点,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规律,制定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这样,对于帮助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6五、协调老师和家长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要提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人是无法完成的,它还需要其它科任老师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1、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班主任仅靠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功的,他还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科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要向班主任充分了解所教学生情况,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诸如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发挥班委会、小组长等班级学生干部的作用,强化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密切配合科任老师的教学,把本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情况给科任老师介绍具体明白,使科任老师能够有效地支持班主任为主实施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2、班主任与家长相互支持,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和家庭对孩子在其成长中所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要使培养小学生自主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4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