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杨华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论一、什么是社会建设从正向来看,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从逆向的角度看,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创造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主体,从而更好地弥合分歧、化解矛盾、控制冲突、降低风险、增加安全、增进团结、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建设的内容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建设的内容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建设1、社会建设既能弥补政府失灵,又能弥补市场失灵2、社会建设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联系最密切、最直接3、社会建设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落实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力量4、社会建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和对其合法性基础的培育三、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2,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3,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4,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四、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状况1、社会事业发展状况(1)上学问题总体看,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几乎达到了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9%。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上学难问题的实质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小学升初中择校大战:家长熬夜排队报名2012年05月20日半岛都市报漫画:年纪虽小,出国事大艰难求学路.flv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需要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相对均衡教师轮岗制度(2)看病难“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看病难的原因分析第一、医疗资源不足。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到医院有感挂号的时间——最长。诊断的时间——最短。收费的项目——最多。会看病的人——最少。第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三、医生专家结构不合理。第四、百姓就医观念存在问题。第五、医疗费用高或因贵而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看病难看病贵2010-2011年京沪穗三市居民认为当前看病就医存在的最大问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中国5年增7000起医闹事件!国内背景概述12.住房难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看病,从找医院到起早挂号、排队住院,再到找关系托朋友,难,恐怕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那么现在我们看病为什么会这么难?症结在何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3)住房难近年来高居不下的房价和过快的增幅速度时刻着牵动人们神经,住房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如何保障居民的住房条件问题也成了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住房收入医疗物价教育城市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1,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大。2,房价过高、上涨快,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许多市民望房兴叹。3,保障房覆盖面有限,申请条件限制使得许多中等收入家庭和刚工作的毕业生望而却步。外来务工者住房难: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只有0.8%的高收入农民工在城里圆了住房梦。农村住房问题的情况:1,贫困偏远地区的住房缺口,房屋质量差且基础设施配置不足。2,“建新不拆旧”,导致“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而形成的“空心村。住房难最关键就难在高房价。房价是否合理有两个标准:市场标准,即开发商不能拥有暴利,开发商的年利润应该在15%左右,不能超过20%;房价与收入的比例控制在3-6之间为合理区间。2、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一个寓言性故事:利益关系与发展模式第一种情况: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第二种情况: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3、社会服务功能政府的服务职能,一方面体现在制定制度“游戏规则”;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4、社会组织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一共有45.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是25.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是25.2万个,基金会有2510个。社会组织通常被叫做“非盈利组织”,所谓“非盈利”是指社会组织可以有收入,但是收入不能够在会员当中分配。尽管我们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相信党和国家会有能力去解决。改革不能一针见血,矛盾需要一一化解,期待未来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杨华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论第二部分专题“钱学森之问”: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级人才?第三部分对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讨论•1、为什么中国会有大量餐桌上的浪费?•2、为什么近年“地沟油”现象会凸显?•3、为什么近年农村会成为假冒伪劣产品集散地?•4、为什么习近平要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5、为什么中国“城市暴力”会层出不穷?•6、为什么中西方在“文化古迹”保护上存在巨大差异?意识,文化,文明问题?第二部分专题“钱学森之问”: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顶尖级人才?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观点1:我们国家人才冒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对,尤其是基础教育。而美国则不同,人家是启发式的,我们是灌输式的。人家是思维训练,我们是知识灌输。•但事实是否如此?纽约最好的中学。•观点2有的人就干脆说是共产党意识形态控制和束缚的结果,钳制了思想,使得优秀的人才冒不出,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的人。是不是这样?•观点3高校官本位太重,教师地位太低,学术权威山头林立,年轻人难以冒出头。•官本位与高校管理:华科与武大对比•观点4还有不少人认为,教育投入太小,高校老师待遇太低,使得老师们都去社会兼职、赚钱、做课题搞去了,而没有把科研放在第一位。•对科研、思想不虔诚、没有敬畏之心,太功利。•钱学森不功利,也不可能功利。•一组数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几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南开中学出了60几位院士•“果粉”怎么看?•根本原因:•“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分野•精英教育是精英的自我循环,是“冒出”人才的教育。•新中国之前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有两特点:•第一,受教育之人有家学渊源、有家底;王国维鲁迅郭沫若胡适钱钟书季羡林钱学森杨振宁华罗庚苏步青李政道丁肇中……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家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江苏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博习书院创建人之一。李政道的伯祖父曾任东吴大学教务长达数十年,伯父也在博习医院和东吴大学任职数十年。1950年代,台湾时期,李政道在台湾的母亲张明璋女士和二哥李崇道(李崇道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兴大学校长、农委会主委)、二嫂许淑英,因在家里留宿一位旧时广西大学同学,以“掩护匪谍”罪名入狱。张明璋女士去世后,李政道将母亲骨灰带回苏州安葬。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杨武之的父亲杨邦盛,是清末的一名秀才,早年一直在私塾教书。后来去天津,在段芝贵的幕府中司“笔札”,做类似文书之类的事。1907年,因段芝贵失势,回家赋闲。次年,想到沈阳去谋职,不幸在旅社中染上鼠疫,竟而去世。杨武之的母亲姓王,在他9岁时(1905)也早故。1914年,杨武之在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毕业。是年秋,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为期一年,后入数理部本科。1917年,杨武之在日内瓦规定修业3年,于1918年毕业。这一学历,在当时的师范教育中属于最高的层次,各地争相聘用。最后,杨武之决心回到母校——安徽省立二中担任教员兼舍监(训育主任)。后杨武之萌生“科学救国”的意念,希望以出国留学,振兴中华科学,发扬中华文明来改变中国的黑暗现实。在安庆教书期间,积极准备参加留学考试。1923年春,杨武之顺利地通过安徽省的公费出国留学考试。随即离别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只身赴美国留学。他先到美国西部的斯坦福大学读了三个学季的大学课程,取得学士学位。然后于1924年秋天转往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已臻美国第一流水平,杨武之师从名家L.E.迪克森(Dickson),研究代数学和数论。1926年以《双线性型的不变量》一文获得硕士学位。两年之后,又以《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使杨武之成为中国因数论研究而成为博士的第一人。1928年秋,杨武之学成归国,先在厦门大学任教一年,次年即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系教授。此后,杨武之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直到解放。1950年之后,留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数学教授。杨武之于1948年底,搭机从北平返回南京,转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他留在上海,任同济大学数学系教授。52年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50年代,他还在复旦大学讲过几门课。杨振宁后来说:“父亲对我们子女们的影响很大。从我自己来讲:我小时候受到他的影响而早年对数学发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我后来搞物理学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日照丁氏:明代初年,始祖丁顺自江南海州,迁入日照,二百年从军务农。直到明崇祯年间,丁允元第一个考中进士,家业渐兴。此后四百年间,丁氏家族人丁兴旺,才俊辈出,丁惟汾、丁肇中等名人大家多如星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丁珩两个儿子分别考上了进士和贡生。长子丁允元有九子,三十四孙,曾孙一百二十多人,玄孙三百。其中祖孙、父子、叔侄、兄弟一门六进士,还有九个举人,一时轰动全国。丁氏家族进入了鼎盛时期。此后又有丁守存家一门三进士。入仕为官者、学术有成者越来越多。近年修家谱时有过统计,明清两朝,丁氏家族共有进士十五名,举人四十九名。活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丁惟汾、丁基实(君羊);科学家丁守存、丁肇中;教育家丁履德、丁观海等;皆堪称一代风云人物、名流大家。翻开丁氏家族的历史,就像打开了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一项项引人瞩目的科学发现,令人唏嘘赞叹。读书起家,教育兴族。据新修撰的八修《日照丁氏家乘》记载,明末,丁家出了一位秀才:丁珩。他痛思家业不兴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识字,没文化,因而下决心倾资办学。并身体力行,亲自坐馆就教,对子女严加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4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