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3-2
第三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环境问题)主要内容(重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式与手段:课时安排与进度: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3.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4.土壤质量及评价掌握土壤退化的概念,深刻认识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态势;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掌握土壤质量的概念及评价方法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录像演示课时数:8学时参考版本1吕贻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2徐秋芳,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第三节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土壤盐化与碱化往往相伴发生,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将土壤可溶性盐分的增加笼统地称为“土壤盐碱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称土壤次生盐渍化。1.基本概念:盐化、碱化、盐碱化;次生盐渍化、次生盐碱化土壤盐化气候干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等是盐渍化形成的重要条件,母质、地形、土壤质地层次等对盐渍化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2.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土壤盐分的运动,主要受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和盐分溶解度规律支配。“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散盐留”为盐碱土区水盐运行的基本规律。•盐渍化的机制:盐分向表层积聚的运动•盐渍化的条件:一些有利于盐分向土表移动的因素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是土壤盐渍化前提;地形地貌是盐分累积分异的重要条件;地下水状况是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素;母质和生物也是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人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因。3.土壤盐渍化类型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1亿公顷,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壤0.37亿公顷,残余盐渍化土壤0.45亿公顷,潜在盐渍化土壤0.17亿公顷。滨海盐土景观曲周盐碱土白碱土危害松嫩平原盐渍土1、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2、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3、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耕作草甸盐渍区4、蒙古高原干旱—半漠境草原盐渍区5、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漠境盐渍区6、甘、蒙、新干旱—漠境盐渍区7、青、新极端干旱漠境盐渍区8、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中国土壤盐渍化分区4.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①由于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地下水和土体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通过地面蒸发耗损而聚于表土。②利用地面或地下矿化水(尤其是矿化度大于3g/L时)进行灌溉,而又不采取调节土壤水盐运动的措施,导致灌溉水中的盐分积累于耕层中。③在开垦利用心底土积盐层的土壤过程中,过量灌溉的下渗水流溶解活化其中的盐分,随蒸发耗损聚于土壤表层。次生盐渍化的成因50年代大搞平原水库导致我国平原地区次生盐碱化面积大增5.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应重点围绕“水”字做文章。1)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合理灌溉掌握灌溉时机,排盐而返盐,提高产量。②节水防盐技术如滴灌、渗灌等,防止大水漫灌。③减少输水渗漏④井、灌、排相结合。2)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农业结构水改旱,可有效防止次生盐化;3)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控制灌溉水质。•其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植绿肥牧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钙剂或钙的活化剂等改良剂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和饱和,过饱和水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段氧化还原电位Eh200mV,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我国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水稻田有400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鄱阳湖平原、珠江……改良和治理: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应从环境治理做起,治本清源、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合理施肥;•应用耐渍植物品种五、土壤肥力衰退和污染1、土壤肥力退化主要是土壤养分衰减。全世界土壤养分退化面积为1.5亿公顷左右,占世界耕地面积20%。我国土壤的肥力退化也十分严重,全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农田速效钾含量普遍呈下降趋势我国土壤养分退化面积为0.44亿公顷,占我国耕地的60%,其中南方红壤养分退化面积为0.2亿公顷,占全国的45%,占南方耕地66%。在我国4400万公顷的中低产田中,普遍缺N占59.1%、缺磷占22.9%,缺钾占50%,耕地有机质在5~20g/kg之间,南方低产田N、P、K养分缺乏更严重,而90%缺B和Mo,49%缺锌(赵艺园,1996)。2、土壤污染(后面有专门介绍,参见第六章)Theend
本文标题: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3-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5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