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问题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1.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客观条件(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计划经济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的力量;(2)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4(3)苏联体制的示范效应苏联的实践对我们产生的示范性的影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国在建立了社会主义以后,对于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仿效苏联的体制具有现实合理性。5主观条件:理论上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重要区别。6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7(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8(3)“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4)“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9(5)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6)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1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平等竞争,国有经济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12(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13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十二大“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十三大,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成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4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第一,由我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由我国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15相对指标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GDP中的比重99.01.056.0①43.0②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99.20.877.622.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97.92.155.844.2注:①②在GDP中的比重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改革以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978年)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97856.043.01.0199341.044.015.0199640.835.224.0200642.023.834.2172、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18第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第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第五,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9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所有权或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形式。20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主体地位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股份制)国有经济21中国第一支股票邓小平向纽约证交所赠送飞乐股票22三大政券交易中心2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主体地位地位的主体公有制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能搞“一刀切”。24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规模经济、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主体地位2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1.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6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补充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1992年共同发展1997年基本经济制度27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不平衡,要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8(2)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B、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增强竞争力C、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体制的创新29重要作用一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二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四是营造了一个多元竟争的市场环境。五是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另外,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30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132富士康公司331、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4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经济条件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提供劳动——获取报酬;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产品不丰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直接原因:不同的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存在重大差别。353、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36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意义1)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2)保证人们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3)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前进;37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如活劳动、信息、技术、管理等。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5、多种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38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随后,习近平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一)经济新常态的特征39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在习近平看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提新常态。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有三处提到新常态:“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40以环境为例41(二)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1.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42(1)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4)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2.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43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集到创新发展上来。3.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44.推动经济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455.供给侧结构改革
本文标题:问题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6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