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
《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五部分我是中国人思明区莲前小学钟利富湖里区天安小学王静把握内容标准用好教材资源一、把握内容标准整体梳理:本部分的内容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到了对祖国的认识。通过对有关对祖国的国土、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等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地、但同时也是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当今社会发展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的了解,提高辨析能力、道德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共有14条具体内容。这14条内容简单归纳为六大点:第一点:辽阔的国土:第1、2条第二点:聪明的中国人(古代史):第3条第三点:觉醒的中国人:(近代史——屈辱史、抗战史、探索史)第4、6条第四点:富了的中国人:第5、9、10、11、12、13条第五点:团结的中国人:第7、8条第六点:互助的中国人:第14条分条目梳理第一条: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第二条: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第三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四条: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既是一部屈辱史,一部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抗战史,还是一部探索史。第五条: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第六条: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第七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第八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地理环境的差异角度组织内容,而不是从民族差异、城乡差异等角度组织内容)第九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必须对农民进城务工现象形成积极的态度)第十条: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第十一条: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第十二条: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第十三条: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第十四条: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二、用好教材资源《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一)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什么?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法定依据是教学使用的范例材料是指导学生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手册、工具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成为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教材——是教师用以教学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教材——是教师智慧的一部分,但不是智慧的全部。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不仅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趋势。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努力成为课程开发者,由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为既是教授者,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二)选择、整合、拓展教材资源1、透彻理解教材,寻找课程理念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其中必然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在教材中寻找新课程理念,把学习新理念与理解、把握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用“活”教材上好课,让学生的课程生活“实在”起来、“亲近”起来。2、领会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核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所以在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看似远离学生当前的实际生活,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这些内容,我们不能随意地割舍放弃,而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既要对学生的当前现实生活给予必要的指导,又要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合理处理好教材的“空白”教材给我们留有空间,它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提问、句子省略及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写写画画的内容。这需要老师结合教材,搞清楚留出空间的目的是什么,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活动。对话性的“留白”是学生表情达意的“新家园”;评价性的“留白”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金钥匙”;探究性的“留白”是学生集体智慧的“小天地”;延伸性的“留白”是学生道德生活的“练兵场”。3、整体把握目标,更换重组教材要用好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让教材真正为我教学所用,就要对教材有辩证的看法:教材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法定依据”,但它也是我们教学使用的范例材料,因为它无法随时更新,引入最新社会信息,无法达到地方化、现时化、校本班本生本化,所以它是可以更换、重组的,或者说,它必须要经历一个适当更换、科学重组的过程。4、结合时事实际,拓展充实教材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利用影像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生动的影像资料,形象直观,小学生最感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影像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增强教材内容的形象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时空差距,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6、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要摒弃那种“备教材”、“教教材”的机械化教学,教师要由“备教材”、“教教材”变为“备儿童”、“用教材”,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教学,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和对象,对教材进行补充、开发和创造。实施新课程,运用新教材,需要教师创造意识的树立,需要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更需要教师创造能力的提升。谢谢!二O一O年夏
本文标题: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7410 .html